做守規矩的佛弟子
尊貴的上師
嘎瑪仁波切
開示
前段時間,我們在馬爾康嘉絨大酒店做阿壩州藏傳佛教(寧瑪派)經師資格評定考試的考官。一位老活佛跟我說,「嘎瑪仁波切,好多你的弟子在樓下。」我問他,「活佛,您怎麼認識我的弟子?」他笑著說,「我看到樓下有不少人,每次見到那些看到僧人規規矩矩,雙手合掌,很禮貌地問訊、讓路的人,問服務員這些人是哪裡的?他們都告訴我,這是嘎瑪仁波切的弟子。」
我當時聽了,覺得很自豪。我們的弟子,對僧人是很尊敬的。如果居士沒有管理好,沒有規矩,可能見到出家人也會吵吵鬧鬧、不屑一顧。甚至很多所謂的功德主們,包括一些大活佛的弟子也是一樣,根本不把一般的出家人當回事兒。如果在家修行人,能夠守居士的規矩,有居士的威儀,就會成為你們的優點,也會增長你們的福德資糧。
以前我們帶隊到康定塔公佛學院去參加法會的時候,紮西活佛經常講,「你們的居士就是不一樣,走路都是整整齊齊的。」居士們現在自己也定了團服,就是為了看起來更加整齊統一。這其實就像喇嘛們要穿袈裟,看起來才更莊嚴。顯教的佛弟子們,在寺廟參加法會的時候,會穿海青,看著非常莊重。佛教已經有快2600年歷史了,從古至今佛教都沒有過明文規定,說居士們一定要穿得邋裡邋遢,髒兮兮的,把自己打扮得好像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沒有這樣的說法。佛教徒穿得漂漂亮亮,打扮得美美的,很有氣質,不是更好嗎?要不然偉大的觀世音菩薩為什麼穿得那麼華麗莊嚴?他就是在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如何才能讓人感覺,一看到你就心生歡喜。
一個居士的團隊也是一樣,整整齊齊,如理如法,有規有矩,別人看起來才會感覺莊嚴。你們也會得到尊重。這種莊嚴,並不是為了炫耀什麼,最起碼讓人心生歡喜,別人會因為你的莊嚴,而願意接觸佛法。這難道不是功德一件嗎?外在表現要莊嚴,內心要能慈悲、祥和、包容,那就更完美了。內外合一,內外兼備,如此來作一個守規矩的佛弟子,一個非常優秀的佛弟子。
我們的戒律戒條,本身就是佛弟子團隊最好的管理方法。在出家人的教育裡,連進屋子要怎麼敲門,佛陀都教給了我們。走路的時候,不能有腳步聲。到上師住的地方,手敲門要輕輕敲,得到許可,再進來請安。應用到世俗之中也很簡單,就是告訴我們,你要進人家的門,一定要先敲門,不能大聲喧嘩,得到允許再進入。所有的出家人,如果走路,都要用腳尖走路,不能腳後跟重重著地,要輕輕地著地,才不會有聲音。用世俗上的話來說,有點兒像「走貓步」。我們從小就被培訓走這種「貓步」,在寺廟裡走路都是這樣輕輕的。以前我的大師兄在佛學院講課,他前面放著曼達盤,裡面是青稞。他在法座上稍微動一下,掉下來幾粒青稞,我們都能聽到「噠」、「噠」的聲音,大殿裡就是這麼安靜,也是因為我們的規矩守得好啊,沒有人去喧嘩。
所有的規矩並不是我們在這裡重新創造出來約束大家的,實際上,佛陀時代就已經有很多戒律、規矩來規範佛弟子的行為。比如,出家人大聲喧嘩是犯小戒,走路蹦蹦跳跳也是犯戒。在家居士當然沒有那麼嚴重,沒有那麼嚴格,但是最起碼還是要學習一些禮節,讓自己可以做一個非常清淨的佛弟子。世俗上的教育都強調要講文明講禮貌,遵紀守法合規,作為一名在家修行人,更要注意規範、清淨自己的身口意,做守規矩的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