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付出,其實是一本萬利的一件事情
尊貴的上師
嘎瑪仁波切
開示
這種可貴的姿態,叫大音希聲。
有種話語方式,充滿力量而具有感染力。這種語言的表達,不一定在當時具有轟動的效應,但在事後往往會使表達的內容,讓人回味與感動。
這種「語言」不同於市井生活中的吵吵鬧鬧,也不是義正言辭的表達立場與烘托自己的與眾不同。這種聲音不常見,但是一旦以此方式表達,就會是一種可貴。一種默默無聞,甘願付出,卻不大肆渲染的可貴,這種可貴的姿態,叫大音希聲。
今生,我們彼此之間可以成為所謂的上師和弟子,老師和學生,這是我們大家所互相擁有的的福報,也是我的榮幸。我特別高興這麼多年來,身邊有一群老弟子們。
在這裡不需要特別講他們的名字,因為,這種特別的點名,意義不大。但需要強調一點的是,這群弟子們用他們的方式,一直緊緊跟隨著他們的信仰,珍惜且堅守著他們對於「師與徒」的這份緣分。任勞任怨地跟隨我十幾年、二十幾年,很少乃至幾乎沒有聽到過他們講一句埋怨的話。
這份堅持和熱情,從未因為時間而減退過。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在默默付出,也從未有過想要表功的意願。這些弟子們,做事做得最多,修行也修得最好。經常事無巨細,大大小小,承包了很多事情。
可以說,在他們的心目中,佛法和學佛小組甚至比他們的家裡事更重要。以這樣的默默付出與默默無聞的方式,低調且不張揚的做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而是堅守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久。這份堅持和熱情,從未因為時間而減退過。
這其中並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或是個別人如此。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弟子都在這樣默默付出。而且,更不容易的是,很少有人會狂妄的去講一句,或是反覆強調自己付出了什麼,去炫耀做了多少,或是表功一般說自己辛苦了多少年等等。
默默付出而很少強調自己的重要性,這在我心目當中是很值得去尊重和讚歎的。很多時候,我也會在非公開場合,去點名這些居士們並告訴喇嘛們,是哪些弟子在這樣無怨無悔地付出著。
真的,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到底我是他們的師父,還是他們是我的師父呢?表面上來看,當然我是師父。但是私底下,很多弟子們的行為舉止,真的讓人很敬佩。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就會想,做為師父,我也要多學學他們的優點。這就是一種感動,也是這種居士們無心而為之的影響力。
未來對於我們,時間或長或短真的很難說。
對於弟子們,不管大家是在海外,還是在國內。我們都要用心學學這些不願表功,不是做秀,更不求任何回報,願意默默奉獻的弟子們的那種任勞任怨的精神。
一個合格的修行人,真的需要把功夫用在合適的地方。要多多反觀自己的內心,少講多做。人之所以有兩個耳朵,兩個眼睛,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本來就是要讓我們多看多聽,少講雜語和是非,把功夫和心思用在多多反觀自己的內在上。
以一些居士們現在的年齡,相比起佛學院裡的喇嘛們,已經都是年紀一大把了。未來對於我們,時間或長或短真的很難說。在這世上我們還剩多少時間,實際上誰都不知道。
所以大家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好好善待自己與他人。讓自己能在不可控的時間裡,內心充滿著歡喜的去修行,這是很值得的事情。而且也能對於別人的付出,多一點肯定與讚美,少一點不滿與挑剔。這比成天的攀比與是非,製造不和諧,有意義的多。
默默付出,本身就是一本萬利的一件事情。
所以,無論是任何時間及場合,都一直非常歡喜大家能夠有這麼好的因緣,參與各種無私的付出。但是有一點希望大家明白,我們每個人積極參與和所做的一切,實際上都是在為我們自己累積福報,不是為了別人。
所以,默默付出,本身就是一本萬利的一件事情。這也是我不太經常謝謝弟子們的原因,因為你們所做的功德,無論是對寺廟也好,或是對佛學院也好,乃至對整個佛法傳承的點滴付出。實際上,無論大家做了多少,付出了多少,真的沒有必要靠獲得多少稱讚來衡量。因為與付出成正比的得到利益最大化的,最後還是會回報到我們身上的,而且得到最殊勝功德的還是我們自己。
真正被認可的不一定非要出自語言。
佛陀時代的勝軍王,曾因為供養過佛陀幾粒米的功德,而成為了國王。那麼我們今生有能力供僧,有能力供佛,有能力建設這樣殊勝的寺廟,就是在為我們自己累積不可思議的福報。
如果因為大家的付出,而為此說太多好聽的、讚美的話,太多讓大家喜悅的像孔雀一樣的話。這樣只會助長大家內心的膨脹,使得我們本該的行事風格與付出得到滯礙。這樣只會害了大家的發心和用意。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喇嘛也好,居士們也好,不要因為稍許的付出,而期待讚美之聲。我們要明白,真正被認可的不一定非要出自語言,而是能獲得別人內心的尊重才更重要。
智慧的付出,不一定非要通過自己說出來,而急於得到外界的肯定。大家如果能慢慢培養一種豁達的姿態,擁有並理解以一種大音希聲般的智慧所做的無私奉獻。最後獲利的只有我們自己,而且會獲得比讚美更可貴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