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信佛、學佛、實修的關係?
尊貴的上師
嘎瑪仁波切
問題:
頂禮上師。祈請上師開示,如何理解信佛、學佛、實修的關係?
嘎瑪仁波切答:
信佛、學佛,首先要改變自己。如果脾氣還是跟沒信佛前一樣暴躁,對世俗名利還是那麼熱衷追求,卻告訴別人,「學佛很好,學佛會變得寬容,變得脾氣很好,看淡放下世間的種種……」,人家看你的樣子之後,肯定不信。你自己真的學佛了,實修了,變得越來越好,才有說服力。
從1994年到現在,我發了20多萬張皈依證,現在能看到的弟子最多也就幾萬而已,經常跟我溝通的弟子也就四五千人,我叫得出名字的可能更少。20幾萬張皈依證發出去了,那些弟子都去哪兒了?大部分都變成泡沫了。
有的人平時不聯繫的,遇到困難,會打個電話,發個信息,師父和道場變成了庇護所,我需要你的時候,你要來幫我;我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在那裡就可以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還是有很多的,不想真正實修的人,也有很多,但只有自己實修,才能改變命運,才能獲得究竟的解脫。
如果有人要皈依,我們當然很高興,這是為他們播種福田,種下佛的種子,至於他要不要持續修行下去,就要由他自己來決定了,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只能在旁邊指導你,你就是不修師父也沒有辦法。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和吃飯、喝水、睡覺一樣,需要你自己來完成。
不要將自己修不修,怪在外境上,比如把這個道場合自己的心意,那個地方的師兄姐為人和善等等,作為自己修行的條件。這個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一個江湖、社會。
寺廟是一個社會,共修的道場,師兄姐們也組成了一個社會,人還是這些人,和紅塵中的人沒什麼不同,我們要做到的是保護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實時觀察自己的身口意。
一個人並非穿上了袈裟,腦袋很快就能變成觀音菩薩的腦袋,他的腦袋還是凡夫俗子的腦袋。所以出家人穿上袈裟,並不代表他們對紅塵中的事情已經不聞不問,能做到一塵不染了,這裡面也會有敗類,貪財、貪權、貪色各類人等都會有。但是,不能因為個別人的不完美,就否定佛教。佛教徒的不完美,影響不了佛教的無上完美。
這就像醫院裡,會有一些少數醫生缺失醫德,被人稱為「獸醫」,但我們生病了不能因為聽說那裡有「獸醫」就不去醫院。既然你進去了,就要承認他們是「人醫」,要麼就承認自己是動物,讓「獸醫」給看病,只有這兩種方法。醫生就是醫生,不管他有多大問題,能治病的就是醫生。
學校也一樣,現在人們經常罵個別老師沒有道德良心,課上不好好教,課下開補習班收費。如果因為個別老師有這些問題,家長就把小孩放在家裡自己帶、自己教,這也很難,還是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去。知道有不好的宗教人士,這很正常,但這一點佛陀在2500多年前已經告訴我們怎麼解決了,那就是:依法不依人。
你要真想學佛法,還是要好好觀察一下師父的人品,人品好就跟著繼續學,人品不好,你學到他的佛法就離開吧,去找個人品更好的。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你不能學完後,因為看到他人品有問題,就全盤否定他給你的教育,這也不應該。包括對老師、醫生等職業,都不應全盤否定,更不應該因此而影響到自己。
我們不能因為個別老師無德而不去讀書,不能因為個別醫生失德就不去看病,更不能因為某些宗教人士沒德就不去學佛法,那就是你的損失了。
信佛不是學佛,學佛就得修行。不管有多少個理由,修不修,還是在於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