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秋法王的根本上師昌根阿瑞仁波切一直都說:“阿嘎尼瑪的見解非常高,在臨終的時候和一般的人絕不一樣。”】普巴扎西仁波切開示
你今天所修行的禪定,看看達到什麼樣的地步?我們總分為了知、覺受和證悟三個階段。用禪宗的話來說,就叫作文字、觀照和實相。比如說,今天你已經達到實相般若,那在臨終的時候不需要依靠外緣。它分為即身成就、臨終中陰、法性中陰,分為幾個層次。比如說,你現前已經達到晝夜一如,座上座下達到一如者,如同蓮花生大師一般,就叫作即生解脫。即生解脫也稱之為叫“無死蓮花生大師”般,那時候當然不需要作什麼印證,他早已經開悟了,死和不死本來就是一如的。在蓮花生大師整個傳記當中,沒有介紹蓮師是怎麼圓寂的,因為已經達到晝夜一如、座上和座下、生和死沒有兩種現象,這是圓滿達到心性的一種功德。
第二、是座上已經赤祼見解,座下還沒有赤祼見解者,在第一本淨時候獲得解脫。第一本淨獲得解脫指的是,當在面臨死亡的時候,四大分解、五根斷除以後,在沒有呈現明增得三光之前成就,稱之為第一本淨解脫。那麼,這個第一本淨解脫之相,剛剛所說的座上你已經赤祼見解,這個心性是圓滿赤祼,獲得大覺自第一入定之見解以上,才具有第一本淨解脫的功德。就像喇嘛仁波切(喇嘛仁波切是昌根阿瑞仁波切後期的侍者,前期的侍者叫阿嘎尼瑪)的根本上師昌根阿瑞仁波切一直都說:“阿嘎尼瑪的見解非常高,在臨終的時候和一般的人絕不一樣。”喇嘛仁波切說,後期一陣時間,阿嘎尼瑪的身體都不太好。他和阿嘎尼瑪住在一個帳篷裡面,離他們不遠幾十米以外的一個小帳篷裡,住著他們的上師昌根阿瑞仁波切。有一天早上,喇嘛仁波切看見阿嘎尼瑪顯得猶為不好,就起來去上師那兒問問該怎麼辦?那時候沒有當今這樣的醫療條件,僅僅是找一些藏藥。喇嘛仁波切到了上師那兒,說完阿嘎尼瑪的事情後,又少許做了些上師身邊的活記。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回來後發現阿嘎尼瑪已經圓寂了,紅、白菩提也已經出來了。紅、白菩提出來是左脈和右脈融入中脈的一種表現,就是說已經證悟實相的一種表現,說明他已經證悟佛果。但中間從圓寂直到出現紅、白菩提之間沒有誰做過印證。因為當時前面有死亡的徵兆,比如說四大分解、五根斷除都是一瞬間過去的,但是明增得三光沒呈現之前已經獲得解脫,叫第一本淨解脫,這個基本不需要外來的印證。
那麼,緊接著就會呈現明增得三光,明增得三光斷除八十法,就是貪、嗔、癡各支分的八十法斷除之後,人就會悶厥過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人去世以後還要放三天的時間,因為那時候身、心還沒有分離。雖然我們平常悶闕的時候還有呼吸,但是實際上這個意識就悶闕於這個身體裡一般,身心還沒有分離。因此在還沒有分離之前,按照我們佛教的習慣,屍體是不即時處理的。明增得三光消盡八十法的這個過程當中,會呈現一些不同的境界,但這中間沒有成就與解脫的機會。八十法一個接著一個過去,進入悶闕狀態。那麼悶闕以後,一般是三天會醒來,當然也有一天、兩天醒來,也有五、六天的,但一般都是三天會醒來,那時候就叫作意識融入虛空。意識融入虛空時呈現一種境界,比如說,你平常座上,它不是證悟要記住,它是覺受,但這個覺受可不僅僅是一種感覺啊!覺受雖然沒有達到證悟般的實相,但是當時的這個能量還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具備有這個條件,並且持戒等一系列沒的說的,像這樣的修行者,在這個時候他會進入一種禪定夜,就進入到他的禪定當中。至於這個禪定長短,就根據他禪定的穩定和清淨度來定奪。比如有些需要三個禪定夜。一個禪定夜的長短是:平常坐期間,從“入定直到妄念起現”這個時間長短為一個禪定夜。可能需要三個禪定夜、需要五個禪定夜、需要七個禪定夜、二十一個禪定夜等等,這個不等,憑藉這個來成熟他的見解。
這是臨終中陰,也稱之為第二本淨解脫。
就好比像我們平常也在打坐,今天無論見解達到多高的地步,直至達到圓滿為止,我們可能需要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甚至幾十年以後才能成熟。但是在臨終,他的神識會增加七倍,所以智慧也會隨著增加七倍,在短短的時間當中,與我們平常呈現不同的區別就在此上。所以那時候,僅憑藉這短短的時間就可以成熟一切。但這時候,接等持也好,印證指的是什麼呢?比如,他當時在執受禪定的時候,若要是身邊有個清淨的道友、清淨的人,當然首先是導師,第二是清淨道友,因為他在聽到道友說話的聲音時,內心會很喜悅,可以憑藉這個印證迅速證得見解,所以不需要等很長的禪定夜,就不需要自己慢慢慢慢圓滿。憑藉某一個印證,當下獲得解脫,這也叫作成佛。像第二本淨以上,都稱為即身成佛。那麼這個解脫的時候,他同時可以帶走中陰界當中的三千眾生,以及身上十萬個他相續細胞,十萬三千個眾生同時與他成佛。第二本淨解脫,也就是意識融入虛空以上。
下面學過頓超的,還有四個解脫之處,但是後期得到的一切,都叫作解脫。像沒有修過頓超的,臨終的時候有四個境界,在我們每個人面前都會呈現,但是能否執受這個見解,就要看看你生前的這個禪定的境界如何?很多時候凡夫的境界是什麼,當一個奇跡的事情呈現在你的面前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執著,這是什麼?本來是一個解脫的時機,但由於當時你執著於外在境界的緣故,第一個解脫的時機已經過去了;第二個緊接著開始呈現,又因為執著過去了……所以後面這四個解脫之處,對於一個凡夫來說,沒有定力的人來說,像流星一般,一瞬間就過去了。我們都會經歷的。但是有定力的人,他就在這個時候能執受這個禪定,就好像遇到熟人一般,因為前面所呈現的一切對他來說並不陌生,因為生前修的就是它,所以當這些顯現一呈現的時候,執受這個禪定。所以我們平常說某個修行者,當圓寂以後,還是像活著的人一般,甚至身上還會發出很多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