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相信嗔恨之對境為真實存在
頂果欽哲仁波切開示
各種痛苦如夢中生子又喪子,執著妄見為真實,令我們筋疲力盡,因此,遭遇逆緣時,視它們為虛幻,乃是菩薩的修行。
當你預期到某個不愉快的事情可能發生時,你慣常的反應是竭盡所能地避免它。你會想,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被這樣的事情所征服:任何可能威脅你的事情,不論是疾病、貧窮或無法忍受的感情狀況。
因此,你卯盡全力,匯集所有的資源,向有影響力的人求援,竭盡所能地來擊退它。為了這麼做,你放任執著和嗔恨,並加以合理化。
然而事實上,你已經成為負面情緒的奴隸。竭盡所能地去避免或克服逆緣,總是有更多的逆緣現前。逆緣永遠不會被根除。
當你碰到不愉快的事情,去思量這是你過去行為的結果,乃是最佳的處理方式。
不論你面對什麼樣的困難,或許現在看起來是悲慘的,但你要提醒自己,相較於未來你可能要面對餓鬼道或地獄道無法忍受的痛苦,你目前的困境幾乎微不足道。
雖然你正在經歷這些困難,但你要從內心深處祈願,你所有過去的惡業及其業果都被清淨,沒有留下未來投生餓鬼道或地獄道的業的種子。從這個角度來看,疾病和痛苦一點也不會令人感到不悅。
你也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生病的人,並且祈願你能夠承擔他們所有的疾病,以及透過你目前經歷的疾病和痛苦,他們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被耗盡。
或者,當你面臨物質困窘時,即使你窮困潦倒、一無所有,也要記得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貧困低下,並祈願他們的窮困能夠透過你自身的窮困被耗盡。
正是這種感受(無法忍受某種即將發生的痛苦的感受)驅使你向外採取行動,來消滅這種感受。如此的企圖將永遠不會完全成功——事實上,它們將使你陷入一個接著一個的、毫無意義的問題。
然而,痛苦不必是無法忍受的。可以肯定的是,痛苦可以是更有益處的;它可以讓你發展出鎮定面對這種境況的內在寧靜。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人們嚴厲批評或羞辱的對象,愈努力去避免批評或羞辱,你似乎聽到的愈多。
最佳的做法是效法過去偉人的聖哲,他們遭遇批評時,不感到氣惱,受到稱讚時,也不感到欣喜。因為他們能夠把所有的聲音視為空虛的回音,能夠去聽所有的批評和讚美,彷彿人們是在談論一個已經死了很久的人。
他們知道,如果去檢視念頭、認知和感受,會發現它們沒有本俱的真實性,因此他們總是能夠安住於當下,不失去自制。
一個女人或許夢見自己生了一個孩子,而感到極大的喜悅。但如果夢中的孩子夭折,她會感到身心交瘁。但事實上,什麼也沒有發生。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你日常的認知與看法。
僅僅因為你相信它們看似真實的真實性,你才會感到悲傷或喜悅。當你觀賞一部電影時,電影中的人物似乎真的在打仗、在相愛等,但所有這些事情不是真的在發生。
它僅僅是幻想罷了。試著去把所有的喜悅和悲傷視為你正在觀看的一部影片,放下你必須努力去避免困境或令人不悅的事物的想法。這將使你的快樂不滅。話說:
不論生起什麼困境,不要老是想著困境,乃是把困境用於修道的方法。老是想著困境,只會讓你的念頭激增。
心胸狹窄擁擠的人,被充滿痛苦、執著與嗔恨的人生所困擾。心靈輕安的人永遠不會失去快樂。
噶當派的上師說:
快樂和痛苦全是謊言;它只不過是知道或不知道如何處理情況的問題。強大的情緒或幾乎沒有情緒,全都是謊言;它只不過是你有多堅定地來對抗它們的問題。
如果你在座上修法期間,已經思量了一切現象的空性,那麼要在兩座修法之間去看現像如夢般的本質就容易了。在此同時,你將感覺到一股無造作的慈悲流向那些不必要受苦的眾生;他們受苦,是因為沒有覺察到萬事萬物之虛幻本質。
嘉瑟•東美說:
在兩座修法之間,視一切現象為虛幻;它們顯現,卻缺乏任何本俱的存在。
了無執著地去利益他人,乃是究竟菩提心之座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