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神龍教在暗喻共產黨,射鵰捕捉了共產黨帶來的創傷
金庸回答說:「你說神龍教的洪教主?是的,神龍教說的確實是共產黨。」他言下所指是他最後一部作品「鹿鼎記」中的神龍教教主洪安通。
金庸承認,他後來幾部作品的確是文化大革命部分事件的寓言。
傅楠表示,寫於1950年代末期的《射鵰英雄傳》,內容敘述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侵略中原的故事,藉以捕捉共產黨占領大陸帶來的創傷。故事的主角面臨和金庸世代相同的挑戰:決定加入新興的北方政權或是逃往南方成為愛國遺民,永懷失去故國河山的悲痛。
他指出,《射鵰英雄傳》雖是一部武俠小說,但卻喚起中國書寫歷史最核心的隱喻:以歷史為鏡,凝視古往,以求燭照當下。
傅楠表示,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中國人保留住強有力的想像力。
馬雲是超級金庸粉,辦公室處處埋滿「金庸梗」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喜愛金庸小說,甚至以華山派劍宗宗師「風清揚」為網名,自己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則稱「光明頂」。
他還一度把金庸納入企業精神中,他要求每位同仁選擇一位金庸筆下的人物來代表自己的性格,並要求他們遵守「六脈神劍」,也就是一個武俠風格的公司信條: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等等。
馬雲曾在2006年錄製給金庸的一段影片。他表示,金庸小說充滿浪漫主義和俠義精神,對他個人及阿里企業文化影響深刻,每個淘寶的員工都有金庸小說的花名。金庸送給馬雲的字,也被放在馬雲辦公室的顯著位置。
除了寫武俠還辦報,寫文痛批毛澤東
傅楠認為,金庸的另一貢獻是他於1959年創辦「明報」,延攬許多來自大陸的史學家和詩人,賦予明報和他的小說一種古典的質感,而這一特質已被共產黨文化改革消滅殆盡,不見於改革之後的中國文學,包括多數被翻譯成英文的當代中國作品在內。
金庸本人並寫文章和社論批評毛澤東推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在那個時代他是香港新聞界的反共英雄,招致香港的地下共黨人士揚言對他不利,金庸1967年一度離開香港避居新加坡。
1981年,金庸在香港的名聲讓他得以獲邀前往北京會見鄧小平,鄧小平坦承自己是金庸鐵粉,金庸則說他佩服鄧小平的風骨,而此次見面也讓外界開始議論他對於共產黨的立場是否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