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替北宋除掉李繼遷,河西六穀部首領潘羅支終因北宋的無能死不瞑目

您是本帖的第 256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替北宋除掉李繼遷,河西六穀部首領潘羅支終因北宋的無能死不瞑目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替北宋除掉李繼遷,河西六穀部首領潘羅支終因北宋的無能死不瞑目

在公元10-12世紀的中國歷史地圖上,我們始終可以看到一個神秘而又頑強的王國——西夏。它從唐末立足於陝北以來,終北宋一世,始終頑強地挺立在西北的陝甘寧之地,成為中原政權的心腹大患。

坦白說,早期的北宋是有可能將西夏之地納入管轄的。公元982年,當時宋朝已經基本平定天下,掌有夏、綏、銀、宥、靜五州的党項族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感到天下大勢已定,遂主動到開封府朝見宋太宗,希望歸順宋朝,結束割據。對於宋朝來說,這可以說是送上門的好機會。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然而,宋朝卻極其缺乏對付割據政權的政治謀略,竟然要求党項首領李氏舉家遷徙到開封,這是擺明了要把李家在定難軍的根基一次拔出。這種操之過急的策略收到了惡果,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因之而叛宋,出奔夏州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開始了孤單英雄式的反宋戰鬥。

李繼遷一走可謂是蛟龍入海,在982-992年的十年里,李繼遷堅持和宋朝軍隊打游擊,原來西夏五州之地外圍不斷活動,讓宋朝駐軍疲於奔命。公元993年,李繼遷終於在遼國的協助下趁機占領了綏州與銀州,這時的宋朝已經兩次伐遼戰役中元氣大傷,對於党項叛軍也只能採取守勢。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已經占據夏州、銀州五州之地的李繼遷率領党項軍攻陷宋朝北地重鎮靈州(今寧夏靈武),李繼遷隨即改靈州為西平府,作為都城。對於李繼遷來說,西平府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進可出退可守,是他日後進取稱霸一方的絕好資本。


 
靈州的陷落,意味著北宋的西北大門被徹底打開,極大地震撼了北宋朝廷。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時,除了北宋朝廷備受震動之外,還有一個人也備受震動,因為,這對他和他的部族來說,生死抉擇的時刻了更迫近了。


這人便是割據涼州的六穀蕃部大首領潘羅支。

唐末五代初,河西走廊西部的吐蕃部落大部遷到涼州城外的「六穀」一帶,遂稱六穀部。此後六穀部控制了涼州政權,割據一方。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自從党項人興起,位於河西的六穀部就感到了危險。六穀部知道,中原的北宋朝廷對河西是有心無力,而党項人對涼州則覬覦已久有吞併之心。一方能讓自己繼續保持獨立地位割據下去,另一方則有可能讓自己丟了河西的統治權。


 
這是一道擺在六穀部面前的選擇題,對六穀部來說,並不難選擇。

此時的党項不過是西北諸族新崛起中的一族,曾有輝煌歷史且占據河西走廊已久六穀吐蕃人豈會瞧得起這樣一個暴發戶。何況李繼遷不過剛剛興起,雖然勢力發展很快,但六穀部吐蕃人不乏有藉助北宋朝廷的支持與党項一較高下稱霸西北的念頭。


於是六穀部人很快就做出了選擇,向北宋稱臣朝貢以對抗党項。

從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開始,涼州六穀部就一直向北宋稱臣朝貢,每年進貢良馬數百至千餘匹。初時只是進貢,後來隨著党項人奪取的西北地盤越來越大,對六穀部的危險也日漸加深,六穀部便請求北宋出兵進攻党項人。後來六穀部甚至是聯合甘州回鶻等西域諸族一道上表請求北宋出兵與他們一起夾擊党項。


 
只是北宋的軍隊實在不給力,除了賞賜六穀部,拿不出有效的行動。

其實,這也是一道擺在北宋朝廷面前的選擇題,相對於六穀部的好抉擇,北宋則舉棋不定,難以抉擇。

自從党項興起,李繼遷叛而時附後,北宋對西北的少數民族都持懷疑態度,北宋君臣很擔心六穀部會乘機坐大成為下一個党項。

除了宋朝軍隊實在不行外,北宋朝廷這樣的態度才是最要命。這樣的態度,實際上是意味著宋朝已經放棄了涼州六穀部。這使得北宋一直沒有與河西一帶的六穀部有效的聯合打擊党項,讓李繼遷不斷的壯大。


沒有北宋的有效牽制,六穀部無力獨自面對党項人。壓力與日俱增,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潘羅支的前任折逋游龍缽不惜親自到汴梁求援。割據勢力的領導人親自來朝這是多少年都沒有過的事,可見六穀部的局勢已然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


 
一如以往,北宋皇帝除了給他加官進爵和豐厚賞賜,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潘羅支成為了六穀部大首領,掌控了涼州。他延續前任政策,聯合北宋抵抗党項。這年八月,李繼遷圍攻靈州,連破定州、懷遠鎮,靈州岌岌可危,宋真宗對潘羅支的請求仍不置可否。

但是宋真宗卻是下了這樣一道命令,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北宋朝廷的心思。《續資政通鑑長編》記載道:「(咸平四年十一月)甲午,詔西蕃諸族有能生擒李繼遷者當授節度使,賜銀、彩、茶六萬。斬首來獻者授觀察使,賜物有差。」。

北宋君臣竟然在靈州被圍的危急時刻還存了坐山觀虎鬥的心思,想讓党項和六穀部相互激鬥最好弄個兩敗俱傷來,北宋好坐收漁人之利。

這實在是太可笑了。這種「以夷制夷」的想法本沒錯,只是不合時宜。 


回答宋真宗的是一個響亮的耳光,靈州失陷,北宋西北大門洞開。這臉打的北宋火辣辣地疼。

潘羅支的心估計在滴血,他知道党項人占據了西平府時徹底崛起了,他更知道李繼遷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六穀部所在的涼州西涼府了。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果然,占據了靈州的李繼遷開始對涼州采了行動了。

咸平五年(1002)十月,李繼遷遣使前往涼州勸降潘羅支,連許諾的官印都一併帶去了。潘羅支斷然拒絕,當場殺掉一使以表決心。

十一月,潘羅支為了能讓北宋真正邁出與六穀部聯合出兵夾擊李繼遷的那一腳來,向北宋進貢良馬五千匹。這創下河西諸部有史以來入貢馬匹數量最多的記錄,但是懦弱的北宋朝廷的疑心病不減,只是厚賞安慰。

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不甘心的李繼遷再次遣使前往涼州勸降,潘羅支依舊沒有動搖。接連拒絕李繼遷的勸降,潘羅支預感党項人將要大軍壓境,於是他派遣使者再入汴梁,告訴宋真宗六穀部集結六萬兵馬,希望能與宋朝夾擊党項收復靈州。


 
六穀部人馬準備完畢,就等著大宋軍隊前來,可以說潘羅支已經做了一切能做的了。這次宋朝也算是來了點實際支持,給予六穀部一部分刀槍鎧甲和糧草,但是要軍隊是沒有的。

北宋朝廷是一錯再錯,他對時叛時附的李繼遷不吝寬容和招撫,對主動貼上的六穀部的態度卻模凌兩可。

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十一月,李繼遷終於舉全國之兵,兵發涼州城。


即便是潘羅支親上火線,在被圍月余之後,涼州還是被兇猛的党項人攻破了,潘羅支無奈只得向李繼遷投降。

潘羅支投降,整個六穀部唾手可得,河西走廊唾手可得,李繼遷十分高興。他對於前來投降的潘羅支非常客氣,對他以兄弟相稱,兩人指點江山,展望未來,相談甚歡。

一直跟隨在李繼遷身邊的謀士張浦提醒李繼遷,認為「潘羅支梟雄也,必不能甘居人下,不如藉此機會除之」。沉浸在勝利之中的李繼遷不以為意。


 
李繼遷怎麼也沒有想到潘羅支是詐降的。也許是因為他自己詐降慣了,分不清真假了。

潘羅支利用李繼遷的信任暗中聯絡周邊的吐蕃各部人馬。準備妥當後,潘羅支邀李繼遷進涼州城赴宴,李繼遷帶領衛隊欣然前往。

城內城外吐蕃士兵同時發動,党項軍四下奔逃。李繼遷幸得衛隊親兵拚死護衛,竟突圍出去。不過混亂之中他被射中要害,在快逃回西平府時死去。

潘羅支的詐降,為北宋解決掉了恨之入骨卻無能無力的一代梟雄。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了李繼遷敗亡的經過。

「李繼遷之陷西涼也,都首領潘羅支偽降,繼遷受之不疑,未幾,潘羅支集六穀蕃部及咱隆族合擊之,繼遷大敗,中流矢,創甚,奔還至靈州界三十里死。」

北宋朝廷經過此役看到六穀蕃部和党項族已結下了死仇,終於認為六穀部可以成為北宋在西北地區的助力。當潘羅支再次提出聯兵討伐党項的動議時北宋朝廷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而且派出了軍隊。

六穀部人苦求了數年的聯合北宋抗擊党項大業的就要成了,潘羅支可以睡一個好覺了。

不過北宋君臣又犯了婦人之仁。

他們一方面覺得六穀部可用,另一方面也覺得李繼遷剛喪,其子李德明剛剛繼位,正是前去招撫的好時機。就這樣宋朝又一次重複了對待党項的老路,主動遣人前去招安。而李德明也知道自己無力同時應對北宋和河西吐蕃人,正求之不得,立刻表示歸順。

北宋與涼州六穀部、甘州回鵲的軍事同盟終究是停留在口頭上。



半年之後,在穩定了與北宋的關係後,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五月,李德明為父報仇出兵攻打涼州,被潘羅支擊退。李德明不甘心便收買吐蕃人,最終潘羅支被亂刀砍死。

可以想像,潘羅支是死不瞑目的,一是因為死於同胞族人手中,更讓他無法閉眼的是大宋的君臣怎麼會如此昏聵呢?

此後六穀部內部分裂日漸衰落,最終在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併入党項版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北宋在党項問題上的一次次失誤,尤其是在河西六穀部聯宋抗擊党項提議上的不作為使得北宋失去了在西北對付党項的最好盟友。在完全吞併涼州六穀部和甘州回鶻之後,党項人的新首領李元昊徹底撕下了「和宋」的偽裝,


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正式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面對李元昊的自立,暴怒的北宋的還沒有來得及發火就迎來了西夏的大舉進攻,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戰三敗,最終北宋以元昊去除帝號接受宋朝夏國主封號這樣的阿Q似的精神勝利法結束了第一次宋夏戰爭。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8/12/5 上午 10:28:15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8/11/13 上午 08:16:12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