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學密新鮮人
慈誠羅珠堪布
華智仁波切講過: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閉關九年修大圓滿,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出離心和菩提心是學密的基礎作為修行人,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勝的,類似大圓滿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勞無益的。只有在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之上,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在出離心,菩提心,金剛薩埵,曼荼羅的修法修得很好以後,感覺會非常強烈。因為證悟空性的條件都已經具備,所以要證悟就易如反掌。
所有的無上密宗都十分強調出離心和菩提心。譬如,在修生起次第之時,一旦離開空性見和慈悲心,即使能將佛像觀想得一清二楚,也毫無意義。同樣,正如經書所言,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念誦了上億的本尊心咒,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切修法的關鍵在於出離心和菩提心。
有一個比喻:古代很多城市都有城牆,必須經過城門方可進入城內假如此城只有一個門,再無其他入城門徑,每一個想進城的人就必須通過此門城裡有很多人家,一旦進城之後,想去哪一家都可以隨心所欲。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此門,便只能徘徊於城外,永遠無法進入城內。
這個比喻說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趨往修行之城的唯一門路,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生起以後,大圓滿,大手印,時輪金剛或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法,便可隨意選擇。但在沒有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前,想修成這些法,無異於螳臂擋車,實在是自不量力的愚蠢之舉。
首先要生起堅定不移的出離心。因一時環境等因素,偶爾產生的出離心是不可靠的,故而要反覆修習,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穩固不退。生起出離心別無他途,唯有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究竟什麼是劃分有無出離心的界線呢?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中要求:如果希求解脫的心念,日日夜夜從不間斷,才叫生起出離心,這個標準比較高。薄地凡夫一時難以做到,所以我們暫時只能提出一種較低層次的出離心衡量標準:
沒有出離心的人,只求今生世間圓滿及來世人天福報,此外便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沒有更高的追求;
有出離心的人,可能偶爾也會有這些想法,或許也會喜歡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信念。這些都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我的最終目標是獲得解脫!
如果能有這樣的意識,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備了出離心。
第二是修菩提心。學密之人必須要有菩提心!佛說,不但發起菩提心,是稀有難得的,而且僅僅聽聞自他相換等菩提心的修法,也是難值難遇的。
現在我們有機會來學習這些思想,進而去修行體會,感受,嚮往這樣的境界,真可謂千載難逢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去修!
在沒有菩提心的情況下,即使念誦了十多億的本尊心咒,如果發心和修法不正確,來世就可能會立即變成厲鬼或邪魔之類具備神力的眾生。
菩提心修法,包括了四無量心的修法,世俗菩提心的修法,廣略不同的菩提心修法,自受菩薩戒的方法,以及自他平等,自他相換和自輕他重等修法。
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涵義十分深刻,必須要親自體會和實修,才能明白其內涵的偉大和必要,這是僅僅通過聞思所感受不到的。
只有當出離心和菩提心日漸成熟之後,樹立起空性的見解,然後在一定的時間中修持,依此才會斷除粗大的煩惱,剩餘的一些細微執著,再用其他的修法根除,結果就易如反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