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都是有靈性的,而最早參與到人類戰爭中的動物要數戰馬了。在古代戰爭中,馬不僅承擔著後勤運輸的重擔,而且還是組建騎兵部隊的關鍵。
《三國演義》就塑造了不少戰馬形象,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赤兔馬。在追隨關羽南征北戰一生後,隨著關羽的敗亡,落入東吳將領馬忠之手的赤兔馬,最終也絕食而亡,隨關羽而去。
當然,赤兔馬的結局是小說中虛構的,而下面這則故事卻是真實發生的。
據南宋岳珂的《桯史》記載,宋寧宗開禧年間,金兵入侵江淮,九江一位名叫王成的候騎(偵察兵)在戰後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匹瘦弱的軍馬。
當時這匹軍馬骨瘦如柴,背上生滿疥瘡,不僅行走十分困難,還不時有幾隻烏鴉啄食馬背上的爛肉,這樣一匹渾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戰馬,其他人都不願意要,唯獨王成見它太可憐,就帶回了營中,精心飼養。
半年後,原本瘦弱的病馬居然完全康復,毛色如新,異常健壯。但這匹馬的性格卻十分獨特,在馬廄里與其它戰馬不合群,總是撕咬對方,拉出馬廄後又嘶鳴不已。王成的同僚曾想借馬外出公幹,但剛一上馬就被摔了下來。
軍中其他騎兵都想過來試著降服這匹烈馬,但連換了十幾個人都沒能成功,唯獨王成拿著馬鞍過來時,這匹烈馬突然變得服服帖帖。從此,這匹馬就成了王成的專有戰馬,其他人不敢再騎。
南宋嘉定二年,郴州李元礪、李元凱兄弟造反起事,勢力遍及江西安徽。南宋朝廷急調荊(湖北江陵)、鄂(湖北武昌)、江(江西九江)、池(安徽貴池)各路大軍圍剿,王成所部也奉調前往龍泉柵。
但由於輕敵,宋軍在龍泉柵遭遇李元凱伏擊,宋軍大敗,王成也在交戰中被李元凱一槍刺中,當場陣亡。宋軍急忙鳴金收兵,但王成的戰馬卻駐足在主人的屍首旁邊嘶鳴。
李元凱見這匹戰馬毛色油光,十分健碩,誇了句「良馬也」,隨即上馬一試,而這匹烈馬卻表現的異常順從,馱著李元凱跑回敵營。李元凱大喜,命人將馬養在上等馬廄,還為它打造了金玉鎧甲,用豆粟餵養。
當時李元凱營中有被俘的宋軍士卒認出了王成的馬,感慨的說了句:「彼畜也而亦畏賊耶!」(畜生果然是畜生,也怕賊寇)。
十天後兩軍再戰,當李元凱騎著這匹戰馬威風凌凌的出現在陣前時,戰馬卻突然馱著李元凱向宋軍大營狂奔。李元凱急忙拉馬韁,但於事無補,又用鐵槊猛擊馬胯,馬身血流如注依然不停。
宋軍中有人大呼「此王校之騟也」,急忙上前接應,一舉俘獲敵軍主將,宋軍上下士氣大振,順勢擊潰了叛軍。而回到軍營的戰馬卻在絕食兩日後死去。顯然,這匹戰馬以忍辱負重的方式完成了為主人的復仇。
宋軍上下感念戰馬的靈性,哭贊道「真義馬也」,並特地為它修建了「義馬冢」。岳珂在記錄這件事時也感慨的說了句「孔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今視騟之事,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