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佛門法將─── 窺基大師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洗 心
玄奘大師譯「成唯識論」,若無窺基大師撰「成唯識論述記」,幾人能識得其中奧妙?所以《高僧傳》稱讚窺基大師是「開天下人眼目」的法將。
從大慈恩寺歸來,夜裡展讀《相宗綱要》,多了一分親切;假日翻閱《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彷彿和撰者慧立法師一樣,置身慈恩寺後院,坐在玄奘大師身旁,聆聽他的精彩冒險故事。
慈恩立宗
史書稱慈恩宗,多以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為代表。玄奘大師一生可分三期:前期與兄四處參學,中期赴天竺求法,晚期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譯經。
慈恩寺位居繁華熱鬧的長安城裡,王公貴族常來寺裡請教參拜,僧人應接不暇,譯經進度大受影響。玄奘大師晚年改在玉華寺譯《大般若經》,慶幸能得靜地全心譯經,他說:「向在京師,諸緣牽亂,豈有了時?」在大慈恩寺,眾緣糾纏,要譯出大部經典,實不容易啊!
三車和尚
窺基大師,一生精華都在大慈恩寺,他是唐代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的姪子,久居長安,卻是以「三車和尚」聞名關中。
會性法師講經時,特別叮囑,學佛弟子,不可附會此般俗說,因《高僧傳》從未提過「三車和尚」,這是對祖師大不敬。一車佛經、一車和尚自乘、一車女伎,這故事太戲劇性了,講者津津樂道,聽者也百聽不厭,殊不知與事實大有出入。
駁斥謠言
宋代贊寧法師編撰《宋高僧傳》,對「三車和尚」以訛傳訛的謠言,引經據典加以駁斥。《高僧傳》說: 「基自序云:『九歲丁艱,漸疏浮俗』。若然者,三車之說,乃厚誣也。」
基自序,是指窺基大師在《成唯識論掌中樞要》的自序。序裡說:
「基,夙運單舛,九歲丁艱。自爾志託煙霞,加每庶幾緇服。浮俗塵賞,幼絕情分。至年十七,遂預緇林。」
大師自小命運單薄不順,九歲失去父親,從此志在塵俗以外,常欣羨僧人生活,視世俗浮華如塵土,自幼斷絕各方交情緣分。十七歲,蒙皇上敕詔,出家為僧。一位自幼淡泊享受,不重情分,嚮往出塵學道者,怎會貪著酒肉女色?這是嚴重的冤枉。
人云亦云
玄奘大師入滅後,窺基大師到五臺山遊化,登太行山,到太原傳法。有人說他「三車自隨」,前車載經論箱函,中車自己乘坐,後車安置家伎、女僕、食饌。向一位老者問路,老者說:「車中載誰?」師答:「家屬」。老者說:「知法甚精,攜家屬偕,恐不稱教。」大師精通佛法,卻攜帶家屬,恐怕不合佛法吧!師聽後慚愧,頓改前非。原來老者是文殊菩薩化身。
《高僧傳》評論這段故事說:「此亦語矣」,這也是人云亦云,毫無主見的觀點。贊寧法師反問:「隨奘在玉華宮,參譯之際,三車何處安置乎?」當初窺基大師隨玄奘大師,在皇帝離宮── 玉華宮翻譯佛經時,這三輛車,他要安置在那裡?
據後人研判,「三車和尚」之說,起因於窺基大師撰《法華經玄贊》,主張唯識的「三時教相」,與天臺的「五時八教」有出入,有人故意以「三車和尚」詆毀大師。想來這也是臆測之論,不足信也。試想,果真深入天臺教觀的佛門弟子,豈會犯「妄語」性戒?
唯識一宗,玄奘大師是「開創之祖」,而窺基大師則是「守文述作」之宗。在大慈恩寺,「唯祖與宗,百世不除之祀」。玄奘大師依十大論師見解,揉譯出「成唯識論」,若無窺基大師撰「成唯識論述記」,這本唯識巨著,幾人能識得其中奧妙?所以《高僧傳》稱讚窺基大師是「開天下人眼目」的法將。佛門弟子,不應再以「三車和尚」詆毀僧寶。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3/25 上午 07:54:1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