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業報談淨化心靈
發佈:君合 日期:2014/12/26
一、何謂業報:
業是一種造作、行為,是由人的意志力來推動的。亦即業包括一切語言、行為以及心念。言語、行為以及心念,簡言之,就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身口意所造的善業、惡業累積形成業力,業力成熟,及招感苦樂的果報。例如水懺的緣起-悟達國師的故事。悟達國師在過去世當袁盎時,與晁錯同朝為官,因諫言害晁錯在東市受腰斬之刑,而與晁錯結怨,晁錯含恨了十世,等了十世,一心一意就是要向袁盎報仇。
佛經云:“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又云:“人死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水懺中亦說:“非空非海中,非入山市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由上可知,有業必有報,業是因,報是果。作好事,種好因,得好果報,因果是不昧的。
二、業報何時受報?有三種情形:
1.現報:現在作善作惡,現身受報。例如:常微笑迎人,自然人見歡喜;平常與人廣結好緣,遇到困境時,大家都會主動幫你。
2.生報:此生作惡作善,來生受報。例如:受持八關齋戒,即有來世尊貴的果報(十二種好處之一)。
3.後報:過去無量生中作惡、作善,此生受報或未來無量生中受,亦即現在或未來要承受過去世所造的因。例如:悟達國師故事。
古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就是“後報”;“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就是“生報”的最好寫照。所以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可是我們作善事,往往沒有耐心持續等到善的業力成熟,加上眼光也看不夠遠,真是可悲!
三、非一切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眾生定受—業報可轉變
由以上二點我們已經知道有業必有報,那已經造惡業了怎麼辦?是不是從此坐等靜候業報來臨呢?現已在承受業報的人,是不是要認命的永遠苦下去呢?不是的,業報是可以轉的,並非宿命論,因為今生的努力造善業可以改變來生的果報。已造惡的,可藉由行善轉業報,因非一切業悉有定果。現受報的,亦可藉由行善轉業,成為定業中的不定業。業如不能轉,修行就無意義,也無解脫可言。
涅盤經卷29師子吼品第23云:“一切聖人,所以修道,為壞定業,得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故。”又云“一切眾生凡有二種,一智人,二愚人,有智之人,以智慧力能令地獄極重之業現世輕受,愚癡之人,現世輕業,地獄重受。”又云:“非一切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眾生定受。”由此可知,有業必有報,但報果非定果,是可轉變的。
明蓮池大師所作“戒殺放生文”中講到一則護生行善的故事—有一沙彌,師事一僧,其師已證果,知沙彌七日當死,乃令還家看望其母親,七日後再回來。七日後,沙彌回來,其師覺得奇怪,於是入定勘察,發現沙彌回家時,路遇群蟻,為水所漂,即以竹渡之,皆得活。沙彌以救群蟻之善行而得高夀,改變了原只能再活七日的(業報命運。)
佛法真是圓融,讓造惡業的人有機會轉壞果報成重罪輕受或不定受報,所以曾經為惡、做錯事的人,或現在貧窮困苦、頑疾纏身的人,請不要當愚人放棄自己,要當有智慧之人,好好行善,未來人生一定會更新、更好,得到善果,因為非一定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眾生定受,業報是可以轉變的。
四、業報與淨化心靈關係
1.業報之根來自于意念
我們做的事、說的話,一切造作皆是由我們的意志來推動。譬如我們的相貌、個性、習氣(正報)以及在世間所依靠的環境,包括家庭、國家和工作讀書環境等(依報),皆是由心念推動而造作的善惡言語行為累積形成業力所感報的,所以轉變業報要由心下手。
2.淨化心靈得好業報
要得好業報,就要起善念作善事,要起善念作善事就要從淨化心靈下手。故八大人覺經云:“心是惡源,行為罪藪。”又佛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由此可知,淨化心靈直接影響我們是否有好的業報。
五、淨化心靈
1.內修(省)—觀照
A.對自我,於四正勤勤下工夫;懺悔改過。
B.對眾生,培養四無量心之悲願。
四正勤:
a.已生惡令斷滅。
b.未生惡令不生。
c.未生善令生起。
d.已生善令增長
四無量心
a.慈無量心:願給無量的眾生得快樂。
願給眾生得無量的快樂,
b.悲無量心:願拔除無量眾生的苦惱。
願拔眾生無量的苦惱。
c.喜無量心:見無量眾生離苦得樂,
心生歡喜
願給眾生離苦得樂,心生歡喜。
d.舍無量心:能舍掉對一切的分別執著。
本具佛性,恢復本性。
起任何念頭,做任何事,以四正勤、四無量心關照、督促自己斷惡生善,提醒自己對眾生之悲願,使菩提心愈來愈廣闊。
2.外修—實踐
A.依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141願而行
此乃文殊師利菩薩教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時時照顧自己之心念,如何時時起善念、發善願。例:
具佛像好,當願眾生,皆如普賢,端正嚴好。
見醜陋人,當願眾生,於不善事,不生樂著。
見無鎧仗,當願眾生,永離一切,不善之業。
得粗澀食,當願眾生,心無染著,絕世貪愛。
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嗔癡,蠲除罪法。
B.確實行善,日日不懈,不要一曝十寒。
鼓勵自己天天日行一善,或設定目標,一年行十善,並不以善小而不為。
可依“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教袁了凡居士將每日所行,不論善的惡的都記在功過格裡頭,而且要統計反省,務必使得每日的善越來越多,惡越來越少。
六、總結
以四正勤、四無量心時時觀照內心,淨行品141願應用於日常生活,功過格督促日日行善,注意不再造惡,久而久之,心靈自然淨化,心靈淨化即不再有惡念、造業,且念念是善念,更造善業、發善願,業報自然轉變成好的業報。
最後,提醒大家,一定要信心堅固,深信自己有相當的能耐淨化心靈改變自己的業報、改善生活品質、圓滿人生,進而成就人間淨土,更要堅持行之,不要一曝十寒。
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淨化心靈,轉變業報吧!阿彌陀佛!
三寶弟子證梵 九十一年五月十九日
(轉自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