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善用其心」,未來的生命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淨界法師
生命是無常的,在那無常變化當中,每一個變化你都沒辦法決定,都是由因緣來決定的,所以它是苦的。當你瞭解之後,你一天都不想留在娑婆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不美好。
在修行過程當中,安住在「慈悲、包容」就好。待人處世,不能求真,也不能求美,只能要求自己保持慈悲心、包容心。
我們的生命,就像無止盡的水流,這個水流的引導者,就是你「心中的思想」!
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
當我們的心在變化萬法的時候,這八識當中,最重要的是「第八識」和「第六識」。「第八識」主宰你的「果報」,「第六識」主宰你的「因地」。
我們的生命,有二個內涵:第一個、承受果報;第二個、造作業力。
第八識把這個果報變現出來,所以才有獨立的生命體,可能是男眾、或是女眾,或者莊嚴、或者…等等。是誰變現出來的呢?就是「阿賴耶識」自己變現出來的,這跟別人都沒有關係,所以你長得怎麼樣,事實上跟你父母沒有關係,那是你自己的「阿賴耶識」釋放出來的。
當你有了這一期的生命,你就會在這五蘊身心當中,捏造一個「自我」;所以我們所說的「我」,其實就是以這個果報體為我、以五蘊為我。我們之所以產生「我」的概念,這個「我」是「第七識」捏造出來的,所以第七識很特別,它不變現果報,也不造作業力,只做一件事,就是把這個果報體捏造一個「我」出來。
有了這個「我」之後,就有「第六意識」,以這個自我為中心,開始去了別六塵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產生很多不同的感受,有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
「第八識」把這個果報變現出來,「第七識」產生一個自我的想法,然後以自我為中心,「第六識」開始去受用六塵,產生快樂、痛苦,這個叫做「承受果報」。
當我們在承受果報時,同時又造作新的「業力」,這跟「來生」有關係。
「第六識」在承受快樂、痛苦的時候,產生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如果它產生的想法是及時行樂,那就不好,這個人要修善就很困難。如果生命的目的是在「及時行樂」,那他可以不擇手段來讓自己快樂,那會傷害很多人、造很多罪業。如果他的想法是:今生痛苦或快樂不重要,來生比較重要,我是為來生而活。那這個想法就正確了,這種人就容易去要求自己斷惡修善。
當你的果報出現,「第六意識」去了別外境的時候,所產生的快樂、痛苦,又讓你產生另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當然跟你過去所學的聖賢之書、你體驗多少有關係。
「第六意識」的想法,由於「第七識」使令它更加堅固。然後,再回存到「第八識」,又把它熏進阿賴耶識當中。
所以「第八識」它變現了果報,讓「第六識」來受用;第六識受用之後,又造了新的業力,又把它存回到第八識,就構成生命的相續、業果的相續。
為什麼你今生死了之後還有來生呢?因為你今生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又造了新的業力,這些業力又創造來生的果報。
當「第六識」在承受果報,同時在造業的時候,有兩種選擇:
一、如果我們心中沒有目標,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造惡也無所謂、造善也無所謂,那就由外境來決定──到清淨的環境你就造善,離開寺院到外面去,你就造業。
二、當一個人學佛之後,就不同了,第六識有「作意」的警覺功能,就懂得「如理作意」──不管外境怎麼變化,我一定要斷惡、修善、度眾生,是由「作意」來引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