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毀謗、障礙我的人每天講經給他迴向、祝福
淨空法師
《華嚴》賢首國師,把德行就歸納這四條:「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
第一個是隨緣妙用,隨緣就是恆順眾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妙。對人、對事、對物,把我們過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改正過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片慈悲,無條件去愛人、去幫助人,「妙用」。
第二,「威儀有則」;這是真正菩提心現前,我要做好樣子給別人看,起心動念馬上想一想:我這個念頭,如果別人也起這個念頭,好不好?不好,這念頭不能起,這個話別人說出來,我感覺到如何?感覺到不好不能說,身體的造作,樣樣要給別人做好榜樣。那麼中國好榜樣,《弟子規》;佛門裡面好榜樣,《十善業》。十善業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惡口(惡口是挑撥是非)、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騙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人家不喜歡聽)不貪、不嗔、不癡,這十善業。佛法的標準,要把它做出來給大家看。
第三句,「柔和質直」:待人接物態度要柔和,與人和睦相處,中國人講恭敬、謙卑、有禮。「質直」是用真心,不用妄心。
最後一句,「代眾生苦」:是為了教化眾生,這個「苦」是苦行,釋迦牟尼佛在世所制定的戒律,他全做到了。絕對沒有說這條戒律佛沒做到,叫別人做,沒這個道理。統統做到了,所以教人人服。自己沒有做到,教人,人不服;自己沒有放下,教別人放下,人家不相信。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人如果「以德報怨」,決定沒有怨恨。「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所以甘心忍受,都無怨恨。」
別人毀謗我、羞辱我、障礙我、陷害我,決定是忍受,決定沒有怨恨;當然不會有報復。心裡怎麼想?過去我這樣對他,今天他對我,這個帳一筆還掉了,來生後世遇到了,那是好朋友了,怨恨沒有了,「冤家宜解不宜結」。
我自己知道的,一些對我誤會的人,誤會就會毀謗,造作種種障礙,我都把他們的長生牌位供在我的小佛堂裡頭,我每天講經都給他迴向,給他祝福,他不知道。這樣做有效果,決定減輕他的罪業;他如果能回頭,三寶加持,他很快就能回頭,這要懂。決定不能有怨恨,有怨恨,那你出不了輪迴,有了怨恨你要報復,但是我們想化解,不想報復,永遠不再有報復。他就是把我殺了,我也很歡喜,感恩他,為什麼?他送我到極樂世界去了,我能不感恩嗎?!對我來說,結不結罪?不結罪;他自己結罪,他造殺業。造殺業是他有罪,在我這邊沒有罪。人要懂得,這真正懂得佛法、懂得因果,一了百了,得大自在,得大法喜。
這一生得到善的果報,這個果報是他過去善因生的。譬如過去財佈施,這一生髮大財,過去法佈施;這一生聰明智慧過人;這一生健康長壽,過去生中無畏佈施,這三種果報。財富、地位、聰明、長壽,果報!他這一生都得到了,是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當中應該得到。但是還是緣,如果緣盡了,福報享盡,緣盡了,享完就沒有了,他沒有再造。
你瞭解因果事實真相,得到了,不會歡喜;失掉了,失掉也沒事,也不會耿耿於懷,連身體都得不到、都無法控制,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他心清淨,不受外面環境幹擾。得到,不生歡喜;失掉,沒有怨恨,清淨心現前。
得到,沒有歡喜;失去,沒有煩惱,得、失不放在心上。一個人能進入這個境界,吉凶禍福都沒有了,這叫得大自在,真正離苦得樂,真正是佛家講的「解脫」,「自在」,以這樣的心態念阿彌陀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彌陀會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時間一定是很短,不會很長,真正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