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苦行也好,常住寺裡也罷,事先必須智慧地反觀
阿姜查尊者
其實成功的禪修秘訣在於要如「法」的看待事物;在心中樹立「正見」是重要關鍵。雖然很單純,不過得不斷致力審察和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行。由於智能和領悟仍不夠圓熟,當中自然會碰上一些障礙。
接下來你認為該怎麼辦?去嘗試頭陀行看看……你可能再對行腳感到厭倦——總是那麼不穩定。或者你正想:如果全心投入禪修之中,就不想行頭陀行了,因為整個頭陀行的立意似乎就沒那麼吸引人——這想法也不見得穩定。你或許會對雲遊苦行的想法感到厭倦,但這亦是可能改變的。沒多久,你又想開始行腳雲遊了。抑或,你可能無限期地在外苦行,沒時間限制也沒有明確目的地不停地從此處到彼地雲遊。不過,這也是無常的。這些都是你在禪修時所必須反省的。違背你的慾望之流吧!你可能會執著「一定要去雲遊苦行」的觀念,或執取「一定要安住寺裡」的想法,但兩者皆是被無明所擒縛啊!這是不當地執著成見。自己好好去審視這道理罷!我曾經就自我的經驗中思惟過,現在以最簡潔而直接的方法來為各位說明。事物的本然確實就是如此。最後,你們自能看清這整件事的真相。接下來,一旦對真理有了慧觀後,你所做的任何抉擇都少不了正見和如法的相隨。
雲遊苦行也好,常住寺裡也罷,不論決心做什麼,事先必須智慧地反觀才行。這並不是要禁止你別到森林裡雲遊或找寂靜處禪修,而是要你在雲遊時,確實奉行苦行,以行腳直到你精疲力竭為止——測試身、心耐力的極限。昔日我只要見到山林,便會興奮地勇往直前。如今當我看到它們,身體便彷彿發出呻吟,一點興致也沒有,只想轉身回到寺裡。過去我對住山相當得意,甚至嚮往能終生常住山林呢!
佛陀教示:應當念住當下所生起的一切,在當下了知萬法的本然真諦。他留給各位的教導雖然正確,但由於我們的想法和知見仍不如法,因而繼續受苦。所以如果覺得該去雲遊苦行,就去嘗試罷;看看四處行腳的滋味如何,而這一切又是怎樣影響你的心。
我不願禁止你們去行頭陀行,同時亦不想同意你們這麼做。你們能明了我的用意嗎?我既不想阻止你們,亦不願讓你們去行腳,不過我會跟各位分享我個人的經驗。你們若是去行腳,要善用時間來增益你的禪修,別像個旅客般四處旅遊玩耍。時至今日,好像有愈來愈多僧、尼去行腳,或多或少意在感官的享樂和刺激,不是真為了饒益自身的修行。你若真去行腳,應當由衷地精進,以頭陀苦行來蠲除煩惱。即便是在寺院裡,一樣能施行這些頭陀行。今天所謂的「行腳」,與其說是行十三頭陀支的修行,反倒更像是尋找興奮和刺激的時機。這樣的行腳若稱作「頭陀行」,那是自欺欺人的頭陀行,是假想的頭陀行。頭陀行其實可以護持、提升你們的禪修;既然要做,就應做得確實。好好思惟行腳苦行的真實目的和意義。如果真要出去,我鼓勵各位要藉此經驗,做為學習和增進禪修的良機,不要讓時光虛度。還不適合行腳的比丘我不會允許他們出去,但是,若有人對修行持有一份真誠、認真的態度,我絕不加以勸阻。
在你們計劃出發前,好好詢問、探討以上這些問題多少是有幫助的。隱居山林可說是相當有利的經驗,我個人過去亦曾嘗試過。想當初,由於離托缽的人家相當遙遠,必須上下整座山,有時路途不但漫長而且艱辛,以致中午前無法返抵落腳的地方,所以必須一大清早就起身出發。如果跟今日的情況相比,誠如各位所見的,其實並不須如此長途跋涉地給自己苦吃。若能就近在寺院周遭的村落托缽,回來進食後,仍保有充沛體力可在正規修行上下功夫,或許還較有益。若是認真的修行人,是這樣沒錯,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得過且過,用完餐後迳自回茅蓬睡大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行腳的那些歲月裡,破曉時分便得從棲身處起身離開,光徒步橫越眾山岳便已耗掉大半體力。即使如此,我的時間仍相當緊迫,必須在回程半途中,於森林裡的某處進食。如今回想起來,對於過去那些大費周章的種種是否值得,我不確定。或許找一處托缽中途不會離村落太遠或太艱辛的地方修行,把養精蓄銳所保有的體力用在正規的禪修上反而比較好。當你用完餐、清理乾淨、回到準備禪修時,那個住山的僧侶可能還卡在森林裡,仍未開始用餐呢!
關於什麼是最好的修行法門,看法各自有異。有時候,確實必須吃過一些苦頭後,才能透徹苦並看清它的真相。頭陀行有其優點沒錯,但是,不管留在寺里或出門行腳,只要意在增進個人修行的,我都不會批評。我不稱讚留在寺裡的比丘,也不讚許頭陀行腳的僧人;具備正見的人才是真正值得讚歎的。如果留在寺院,目的應在於修心;如果去行腳,目的也應在修心。當你偕同三五好友一起去行腳,只求歡樂與共、追求無義之事,那麼,你的禪修和訓練便已背道而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