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為明朝忠烈楊漣作傳期間,在網上發現了一個帖子,標題就是觀點:《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說的有鼻子有眼,閱讀量也在10萬+,後面還有許多跟帖,不少人大罵東林黨,為魏忠賢點讚。後來360百科還給魏忠賢總結出了幾大「功績」,這多少讓我有點吃驚,還有點不爽,原因很簡單,我寫的那個主人公是被魏忠賢無端害死的。
我仍然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先假定他們說的有道理,在寫楊漣與魏忠賢交集的那部分便格外小心,每一個細節都儘量去求證,但至今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可以支撐他們的觀點。
拙作《廉吏·忠臣·鐵漢——明朝最具正氣諫官楊漣》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之後,我又抽出一些時間,把那個帖子和魏忠賢的歷史都認真研究了一下,更加堅定地認為這個觀點是個超級版的大謊言。
地球人都知道「歷史不能假設」,這個假設的命題本身就是荒唐的,沒有任何學術意義,為什麼還要拿出來說事?至少有「炒粉」之嫌,但這種唱響奸佞的舉措與唱衰英烈一樣讓人難受。
他們用來證明偽命題成立的核心證據是兩個人的兩句話,一個是天啟臨終遺言,彌留之際對即將接班的崇禎交待,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另一個是崇禎自殺前宮中太監曹化淳的感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先來分析一下天啟的「臨終遺言」。
《明史·宦官傳》中有這樣一段話:
上病亟時,召皇弟信王入,諭以當為堯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宮為托,及委用忠賢語。既崩,忠賢自出迎王入。
說明天啟確有「委用忠賢語」,其內容也很有可能就是「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之類,但一點也不能說明魏忠賢就是「好人」。
了解明末歷史的人都知道,天啟此時已成「史上最腦殘皇帝」,完全被客印月和魏忠賢控制,讓他說什麼就說什麼,如果他真說了這句話,百分之一百二是聽從了客魏的「命令」。退一萬步講,即便是他自主說的,有可信度嗎?凡史學界引用這句話,都是為了證明天啟是「超級白痴」,用今天的網絡用語說,就是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的傻逼!
再來分析曹化淳的感言。
在正史中根本查不到曹化淳的這句話,費了九龍二虎之力才找到一點線索,原始資料可能來自馮夢龍的《燕都日記》。原文如下:
辛丑十三日,增各門兵。
……
起復內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賢遺骸。
化淳昔事忠賢。奏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上惻然,傳諭收葬忠賢骸首。嗚呼!此真謬舉矣。
馮夢龍何許人也?他生於蘇州,長於蘇州,學於蘇州,死於蘇州。他才高八斗,但考運不佳,五十七歲才補了個貢生(秀才),一直待在南方,紫禁城就沒進去過,但他跟蒲松齡一樣,編故事、講笑話是把好手,大家熟知的作品有《賣油郎獨占花魁》、《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等。
這樣一說大家就明白了,他的這段「日記」頂多是個傳說,弄不好就是他自己現編的「段子」,而且,作者本人也覺得此言此舉均不靠譜,緊接著就「嗚呼」道:「此真謬舉矣。」稍微揣摩一下,不難體會到作者的意圖,他是想用這個「荒謬」的傳說(或者段子)來貶損崇禎和曹化淳——病急亂投醫,毫無給魏忠賢點讚的意思!
《北京圖書館藏曆代石刻拓本彙編》中,有崇禎御批曹化淳于崇禎十二年四月十八日辭職休息的碑帖拓片,足以證明他已於五年前離開了崇禎,李自成進北京時他根本不在宮中。而且,當時北京城被圍,異常危急,宮中亂成一團,官員大多逃命去了,崇禎自己想的是在哪棵樹上弔死,顧得上派人去百里之外的武清縣找曹化淳嗎?活著的人都沒有用好,還顧得上去惦記魏忠賢嗎?再說,崇禎什麼時候又後悔過?
「化淳昔事忠賢」也絕對是個烏龍,曹原是王安的部下,甚至可以說是心腹,魏忠賢害死王安後,他也差點丟命,被貶逐南京待罪,直到魏忠賢死後才回宮。崇禎利用他與魏忠賢之間的宿怨,讓他負責清算「魏忠賢集團」的罪行,他一口氣查辦了兩千多件案子,從而獲得了崇禎的充分信任,被提拔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就是魏忠賢當年的崗位,無論如何也不會成為魏忠賢的「老朋友」。要他給魏忠賢點讚,打死他也不會做;讓他去給魏忠賢收屍,打死他也不會幹。
此時,李自成把皇城圍得嚴嚴實實,皇帝和太監們已成瓮中之鱉,出城談判的使者尚要坐著框子「縋城而下」,崇禎還有閒心令心腹太監「冒著敵人的炮火」去找魏忠賢的殘骸,這玩笑開的實在有點大。
此日記還記載,五天後打開彰義門(廣安門)迎李自成進城的也是曹化淳,但正史明明白白記載著,下令開門的是兵部尚書張縉彥。
清初的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里也轉載了這些故事,影響面就更廣了,好多人也因此認為曹化淳是明朝的叛徒。那時曹化淳本人還活著,曾就此謠言向順治抗辯求證,順治批覆的是:「化淳無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陳,該部知道。欽此。」
康熙元年(1662年),曹化淳臨終前,寫下了一份《被污遺囑》留給自己的侄子,讓他們代代相傳以證他的清白,估計那幾個刻著崇禎諭旨的石碑也是這個時期勒制的。
清時的《武清縣誌》詳細地記載了此事。史學界已基本認定,馮夢龍所記的那些事兒跟曹化淳沒有半分錢關係,還有人因此把曹化淳稱為五百年前的「大鍋俠」。
我們不妨假設馮夢龍所記全部屬實,從三月十三日崇禎決定起用曹化淳,到三月十七日曹化淳打開皇城門,總共才四天時間,他必須走一百公里去京城報到(下達通知時間還不算),再走三百公里去河北阜城縣替魏忠賢收拾殘骸,回來了還要去西山碧雲寺下葬,再趕回皇宮給李自成開門,即使藉助現代化的通訊器材和交通工具也無法完成。還要考慮大軍圍城等諸多不定因素,比如說到了魏忠賢自縊之地,就能馬上找到他的殘骸嗎?他當年可是被肢解了的,屍骨去哪兒了沒有多少人知道,就是通過現在的媒體打廣告,馬上得到了線索也需要時間去核實啊!
因此,怎麼看這也像是個神話!曹化淳既沒有「作案動機」,也沒有「作案時間」。
筆者認為,崇禎最大的性格缺陷就是心胸狹窄,對誰都不信任,文官重用過了,不滿意;武官也重用過,還是不滿意;後來也試著重用宦官,仍然沒有效果,所以就有了「皆諸臣之誤朕也」的感嘆。馮夢龍編的這個段子就是嘲諷崇禎在窮途末路之時,亂抓救命稻草的心態,至於為什麼要把曹化淳扯進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看,馮夢龍為曹化淳「青史留名」,不是栽贓陷害,便是道聽途說。由此也可以斷定,所謂曹化淳「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就是個超級版的大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