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越簡單 越難
一杯番茄汁,蘊含5萬公里的全球運籌智慧
32歲時,游昭明接手一家快倒閉的工廠,他把簡單的事業,透過技術複雜化,快速移動工廠,做到亞洲蔬果汁霸王;你喝的蔬果汁,7成來自他的工廠
文/呂國禎
能否想像:有一天,你們公司被一位實習生買下,就是坐在不起眼角落的那位——你叫不出名字的小弟。實習生變成老闆後,還把這家公司變成世界第一。此人,叫游昭明。他現在是佳美食品董事長,全球蔬果汁種類最多的蔬果汁代工霸王。
三月,山東濟n西南方的沙土鎮,仍帶寒氣。這裡是佳美在中國最大的工廠。
這裡有全球最大的蘋果粒加工廠,一年產量五千噸。這裡,還有全球最大的蘆筍加工廠。一支蘆筍,連同採收到加工變成罐頭,四個小時內要完成,接著,將被裝上貨櫃,遠度重洋,到美國、西班牙與義大利的餐桌上。
再過四個月,新疆番茄盛產季到臨時。一座「移動工廠」將出發!山東一整條生產線的機器將被拆下,用六輛大卡車裝上,經過七天七夜的遷徙,抵達最西的新疆,為了趕上為期兩個月的番茄產季。
採收後的番茄將送至佳美的移動工廠,就地打成總重兩千噸、糊狀含有果粒的特殊番茄汁,然後上貨櫃,賣到韓國。任務一達成,移動工廠再度拆下,像候鳥般季節性移動,運回山東等待寒帶水果的產季。這是全球少見的移動式工廠。
不只新疆,他們全球化的腳步,還跨到長白山上收購野生藍莓、到帛琉採集諾利果、採購以色列的柳橙、希臘的水蜜桃、智利的番茄…。搾果汁有什麼難?要能利用全球上百種水果、製成三百多種產品,賣到全球,就很難。這就是佳美的本事,最傳統的產業,跑到偏遠的鄉下蓋工廠,做全世界的生意。
膽識:專做果汁代工生意 快速生產壓低成本,與老天比速度
民國七○年代後,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加工業開始崛起,這時候的台灣,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原料又供應不足,因此台灣業者在外銷市場節節敗退。失去了外銷訂單,公司赤字經營,佳美創辦人林昭文又在中東打拚餐廳生意,無暇顧及佳美,他願無償讓出。
這時候,民國七十一年,在外商綠巨人食品任職台灣駐廠代表的游昭明,與在佳美上班的哥哥站出來,接手瀕臨關門的小工廠。
這是一門與老天爺拚速度的生意,風險高,但商機很大。他想出一個未被實驗過的生意模式:幫有品牌的果汁業者代工,扛下他們的風險。
於是,游昭明找上了台灣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統一。
取捨:放棄品牌、切斷後路 成為統一的協力廠,同步茁壯成長
但統一為什麼要把果汁加工的生意,切割給無名小卒佳美?
在大環境,當時台灣農產品與果汁市場正面臨轉型,大量出口外銷已經萎縮,內銷市場則因為國民所得增加而成長,對於飲料需求變得多樣與挑剔。每增加一項產品就必須投資蓋廠。此時,統一最需要的是穩定價格與源源不斷的果汁原汁。
在技術上,游昭明承諾:不管水果價格如何波動,佳美保證穩定的價格與數量。
對於佳美的承諾,統一還不滿意。為了怕日後被掐住咽喉,統一要求佳美,既然要發展代工,從此不得跨入品牌市場。
不做品牌、不打內銷市場,等於是跟錢過不去。這些利益,游昭明都放棄賺,從此隱身幕後。退一步,但海闊天空。他賺別人一半不到的三%至四%的利潤,換取更大營業規模、日後躍上國際市場的能力。
這確實是漂亮而關鍵的一步。
民國七十九年,佳美與統一合作下,統一品牌的果汁在飲料市場快速起飛,營業額從十一億元成長到六十七億元,成長五倍之多,佳美不僅跟著統一同步成長,還逐漸擴展客戶,味全、義美等也交由佳美代工。這時佳美從倒閉邊緣翻身成為台灣最大果汁代工廠,一張爛牌翻身了。
32歲時,游昭明接手一家快倒閉的工廠,他把簡單的事業,透過技術複雜化,快速移動工廠,做到亞洲蔬果汁霸王;你喝的蔬果汁,7成來自他的工廠
文/呂國禎
能否想像:有一天,你們公司被一位實習生買下,就是坐在不起眼角落的那位——你叫不出名字的小弟。實習生變成老闆後,還把這家公司變成世界第一。此人,叫游昭明。他現在是佳美食品董事長,全球蔬果汁種類最多的蔬果汁代工霸王。
三月,山東濟n西南方的沙土鎮,仍帶寒氣。這裡是佳美在中國最大的工廠。
這裡有全球最大的蘋果粒加工廠,一年產量五千噸。這裡,還有全球最大的蘆筍加工廠。一支蘆筍,連同採收到加工變成罐頭,四個小時內要完成,接著,將被裝上貨櫃,遠度重洋,到美國、西班牙與義大利的餐桌上。
再過四個月,新疆番茄盛產季到臨時。一座「移動工廠」將出發!山東一整條生產線的機器將被拆下,用六輛大卡車裝上,經過七天七夜的遷徙,抵達最西的新疆,為了趕上為期兩個月的番茄產季。
採收後的番茄將送至佳美的移動工廠,就地打成總重兩千噸、糊狀含有果粒的特殊番茄汁,然後上貨櫃,賣到韓國。任務一達成,移動工廠再度拆下,像候鳥般季節性移動,運回山東等待寒帶水果的產季。這是全球少見的移動式工廠。
不只新疆,他們全球化的腳步,還跨到長白山上收購野生藍莓、到帛琉採集諾利果、採購以色列的柳橙、希臘的水蜜桃、智利的番茄…。搾果汁有什麼難?要能利用全球上百種水果、製成三百多種產品,賣到全球,就很難。這就是佳美的本事,最傳統的產業,跑到偏遠的鄉下蓋工廠,做全世界的生意。
膽識:專做果汁代工生意 快速生產壓低成本,與老天比速度
民國七○年代後,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加工業開始崛起,這時候的台灣,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原料又供應不足,因此台灣業者在外銷市場節節敗退。失去了外銷訂單,公司赤字經營,佳美創辦人林昭文又在中東打拚餐廳生意,無暇顧及佳美,他願無償讓出。
這時候,民國七十一年,在外商綠巨人食品任職台灣駐廠代表的游昭明,與在佳美上班的哥哥站出來,接手瀕臨關門的小工廠。
這是一門與老天爺拚速度的生意,風險高,但商機很大。他想出一個未被實驗過的生意模式:幫有品牌的果汁業者代工,扛下他們的風險。
於是,游昭明找上了台灣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統一。
取捨:放棄品牌、切斷後路 成為統一的協力廠,同步茁壯成長
但統一為什麼要把果汁加工的生意,切割給無名小卒佳美?
在大環境,當時台灣農產品與果汁市場正面臨轉型,大量出口外銷已經萎縮,內銷市場則因為國民所得增加而成長,對於飲料需求變得多樣與挑剔。每增加一項產品就必須投資蓋廠。此時,統一最需要的是穩定價格與源源不斷的果汁原汁。
在技術上,游昭明承諾:不管水果價格如何波動,佳美保證穩定的價格與數量。
對於佳美的承諾,統一還不滿意。為了怕日後被掐住咽喉,統一要求佳美,既然要發展代工,從此不得跨入品牌市場。
不做品牌、不打內銷市場,等於是跟錢過不去。這些利益,游昭明都放棄賺,從此隱身幕後。退一步,但海闊天空。他賺別人一半不到的三%至四%的利潤,換取更大營業規模、日後躍上國際市場的能力。
這確實是漂亮而關鍵的一步。
民國七十九年,佳美與統一合作下,統一品牌的果汁在飲料市場快速起飛,營業額從十一億元成長到六十七億元,成長五倍之多,佳美不僅跟著統一同步成長,還逐漸擴展客戶,味全、義美等也交由佳美代工。這時佳美從倒閉邊緣翻身成為台灣最大果汁代工廠,一張爛牌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