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的發心
丹真絨布上師
牧童的牛
藏地有許多放牛的牧童,漢地的鄉下應該也有這樣的孩子。
他們早上起床以後,會把牛帶到有草和水的地方放牧。
牧童想:這些牛是我在看著,那麼哪裡有好的水和草,我就要把牛帶到哪裡去。
我吃不到飯也無所謂,只要牛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很多放牛的孩子都有這種想法。
而且,牧童總是要走在牛群最後面,因為,如果他走在前面的話,就看不到身後的情況,隨時會丟掉他的牛。
我們修行人應該怎樣發心呢?有三種發心。
第一種是國王的發心,第二種是船長的發心,第三種是牧童的發心。
國王想,我現在要學習佛法,我要成佛;我成佛以後要去度大家。
他覺得要先當國王,然後去幫助老百姓,這叫國王的發心;客人坐在船上,船長也在船上,大家一起走。
那船長就發心:我要成佛,同時眾生也要一起成佛,我們一起去彼岸。所以這叫船長般的發心;最高的發心是什麼呢?就是牧童般的發心。
牧童沒有為自己考慮,想的和做的全是幫助牛群。
漢地盡人皆知的大願地藏王菩薩就發過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只要可以救助眾生,那我以後繼續流轉六道也可以,我要讓其他眾生先成佛!
這種「眾生不成佛我就不成佛」的精神,是所有佛教徒應該有的發心。
但假若只是每天念一念發心文,那是一點點力量也沒有的。
發心要經得起檢驗
我們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如果從早上到了中午幹了許多活,卻還沒有喝水吃飯,又渴又餓,天氣還很熱,這時旁邊桌面上放了一碗水和一份食物,有誰會想道:這麼多人,只有一碗水,只有一份食物,那我不吃了,讓大家去吃。然後,我們餓著肚子回家。
路很遠,我們走得很累的時候,有輛只能搭載兩三個人的汽車停在路邊,而我們一共有二十多個人,這時你能不能想到讓身體比較弱、年紀比較大的人坐車先走,自己繼續堅持走回去?
這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可以在短程旅途中給老人讓座位,卻難以做到在行駛十幾個小時的長途火車上把座位讓給別人。
在更長的旅途中,甚至還有可能會去搶唯一的一個座位吧。如果做不到,那就說明我們沒有做到真正的發心。
念經時可以隨隨便便發大願:只要眾生成佛,我不成佛也無所謂,為了幫助眾生,我要努力修行。這是多麼好的發願啊!
但是在面對一碗水、一個座位的時候,真心就被試驗出來了,我們是不是應該感到慚愧?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真正地發心,不管你想發起國王式的菩提心、船長式的菩提心,還是牧童式的菩提心,都是已經有了自度度人的發心了,是值得我們隨喜讚歎的!因為,你在踐行佛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