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小一那年,一把火燒光了張玉惠富岡漁港邊的家,讓排行老九的她嚐到赤貧的滋味。如今擔任台東縣城鄉發展局副局長,她家認養國內外四十一名貧困的小朋友。 四十一歲的張玉惠,使用信用卡捐款,「即使扣款後,剩餘的薪水比臨時員工還少」,她依然發下宏願:「退休之前要認養一百個孩子!」 家扶基金會昨天在彰化演藝廳舉辦年度表揚大會,張玉惠認養國內貧童廿一年、國外的十年,還全家大小一起來,獲選扶幼楷模。 老爸是駕舢板討海的漁夫,收入不多卻是食指浩繁。六十二年冬天,台東市富岡漁港邊的住宅區慘遭祝融,張玉惠放學找不到自己的家。親友協助下,全家住進租來的小房子,穿的是好心人送的二手衣。 家裡有九個孩子,災後吃飽都難。老爸付不起學費,張玉惠公東高工建築科畢業,認命苦讀拚考試。基層特考及格,進縣政府擔任課員,不過十九歲。 廿歲那年,看到家扶中心濟貧的報導,張玉惠回想火災後的苦況,便加入認養行列。廿四歲,嫁給學長黃錦地。老公從事建築設計,收入也不錯,張玉惠認養的孩子,跟著年年增加,也把老公帶進家扶。 八十五年前後,建築業不景氣,三個孩子要上學、要學才藝,張玉惠捉襟見肘,和老公商量,要不要停掉按月的捐款?沒想到他說,日子再難過也不能虧待比自己更苦十百倍的小朋友。 「我們可以省吃儉用呀!」老公既然這麼說,張玉惠真的能省則省。建築業好不容易復甦,夫妻認養的小朋友,也逐年加多。有時一年兩三個,近幾年,一口氣五個。 之所以一年比一年多,原來是夫妻倆教育三個孩子要有愛心,鼓勵他們節省零用錢,加入認養人陣容。認養過程裡,孩子體認家庭的幸福和溫馨,更重要的還是,學會布施與關懷。 認養四十一個小朋友,人數之多,國內數一數二。捐款先從張玉惠的帳戶扣除,國內的一個月一千,國外的七百,加起來一個月三萬兩千元。 扣除後,副局長薪水簿剩餘的數額,「比約雇人員來得少!」話是這麼說沒錯,張玉惠指出,錢捐出去,節省一點日子照過。何況,先生的事業越做越發,子女個個循規蹈矩,「不是施比受更有福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