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仁波切: 佛教不會改變,但是佛教徒必須大幅地改變
轉自: 悉達多本願會
第八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演講稿 2018 年 7 月 25 日 《佛教:超越智能之道》
泰國清萊
佛教不會改變,但是佛教徒必須改變——大幅地改變
作為佛教徒,我們想要的是:了解實相,並且擺脫那些遮蔽和阻止我們看見實相的習氣。如果人工智能設備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並且提供有助我們追求實相的資訊,那非常好,我會很樂意使用它。例如,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提出一種設備來找出習性運作的神經通道,把這些通道挖出來並切斷它們,那會棒極了,我會購買。但是,除非人工智能能夠對付自古以來一直困擾著人類生存的基本焦慮——這些焦慮實際上定義和體現了所謂的人類生活——否則在本質上,佛教所能提供的完全不會有任何改變。然而,佛教徒提供不變古老智慧的方式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所以,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會改變佛教及其對我們這個世界的有效性和價值;另一方面,佛教徒——特別是傳統佛教徒——必須做出巨大的改變。如果我們想要對人有所幫助和起到實質作用,我們佛教徒的世界就必須充分意識到這個差別。暫且不說人工智能革命,我們首先應該承認:我們佛教徒不善於改變自己行事的方式——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地點、用正確的方式向人們傳遞佛陀的訊息,以便人們能夠理解並對此進行實修。從日本、斯里蘭卡、中國、泰國到韓國,佛教徒深陷於自己的古老傳統文化中,而那些文化與佛教的本質無關,這使得他們落入可能讓現代人覺得佛教與自己無關、沒有意義的危險中。
就此而言,甚至文化本身的概念也必須改變。在我們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牛仔褲、流行音樂、好萊塢和寶萊塢滲透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國家主義和民族文化的概念可能不得不消失。所以,身為佛教徒的我們,如果想要對自己的世界有任何用處,如果想要對受苦的有情眾生起到任何幫助,就必須努力讓自己從緊緊束縛的文化習慣中鬆脫,用完全相應於時間、時代、環境、對象的方式來傳達佛陀的訊息。
就此而言,甚至文化本身的概念也必須改變。在我們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牛仔褲、流行音樂、好萊塢和寶萊塢滲透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國家主義和民族文化的概念可能不得不消失。所以,身為佛教徒的我們,如果想要對自己的世界有任何用處,如果想要對受苦的有情眾生起到任何幫助,就必須努力讓自己從緊緊束縛的文化習慣中鬆脫,用完全相應於時間、時代、環境、對象的方式來傳達佛陀的訊息。
然而,這些變化—包括人工智能在內—完全不會在本質上改變佛教發揮作用的方式。
只要眾生還有佛教徒稱之為「心」的東西存在——其他人可能稱之為大腦或數據,無論你想稱它為什麼都一樣——只要還有心,只要這個心有焦慮、習氣、認知、喜惡並且受制於時間,只要存在即是苦,那麼佛教在人工智能時代就像在佛陀的時代一樣,與我們切身相關。
因此,唯有當二元分別、無明、焦慮、希望和恐懼不復存在時,佛教才會變得過時。當然,這就是佛教要達到的全部目標。事實上,正是出於這個基本原因,所以佛教徒從不祈禱「願所有人都變成佛教徒」,我們只祈禱「願一切眾生成佛!」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5/20 上午 09:23:20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