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尊貴的上師
嘎瑪仁波切
一般眾生不知道如何取捨,雖然擔心嘗受惡果,卻不怕造下惡因;希求善報,卻不知種善因。而成就的菩薩,知道果報不可思議,所以在善惡取捨的因上,非常戒慎恐懼。
但畢竟我們還沒有成就,對於諸法實相、本體性空的體悟,幾乎是談不上,最多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認知而已。既然有惡因,就一定有痛苦的惡果,而我們都不想承受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造下惡因。但是,對於已經造下的惡因,想要毀壞它,有四種因緣可以摧毀:
一、受惡報
對惡業不主動對治,消極地感受痛苦的惡果,使它逐漸耗盡。
二、懺悔
以具足四種對治力,懺悔惡業,使罪業逐漸減輕,直到完全清淨,就像陽光融化冰雪一樣。金剛薩埵法門,即是最殊勝的懺悔法。
三、生起菩提心
若能真實生起菩提心,就算沒有刻意懺悔,罪業也能自然清淨,就像陽光能去除黑暗一樣。
四、證悟空性
安住於大圓滿的狀態中,心識上的無量惡業種子,剎那就被摧毀。
對我們來說,可以再歸納為兩種方式。一種是被動地,一一感受惡業的痛苦果報,而使業力逐漸耗盡。另一種則是主動地,藉由具足菩提心的四種對治力懺悔,例如修持金剛薩埵法門,讓惡業越來越輕。
其中,生起菩提心,是最好懺悔法門;有了穩固的菩提心,就算沒有刻意懺悔,所作所為都成了惡業的對治力,罪業很快會自然清淨,就像太陽一出來,立刻驅散黑暗一樣。為了利益眾生來聞思修,最後迴向功德給眾生,這種力量會變得很大。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如此重視菩提心,常常強調菩提心的原因。
很多人以為發菩提心,是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一無所得,所以一講到發心時,就覺得自己很委屈。其實,為一切眾生修行善法,便擁有一切眾生的力量。修行要靠眾生,才能淨化自己的業習,就像我們之前所說的,所有菩薩道上的六度萬行,都要依靠眾生才能修持。從這個角度來說,眾生對我們的恩德實在太大了。但相對的,我們對眾生所作的非常有限,頂多是在這一世,給了一點點的財物、短時間的幫助、或救了一次的生命等等。
建立起這個觀念,行菩薩道就比較容易了。但如果存有偏見,以為都是自己為眾生犧牲奉獻,慢慢就會以為只有自己最重要,只有自己在度眾生,認為很多人都欠自己。這種心態,會讓傲慢在不知不覺中增長。而修行人不對治傲慢,會漸漸變成「佛油子」,就很難回到老實修行的正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