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週刊2007年3月12日報導,台灣為建立嚇阻力量,在美國施壓的情況下,持續發展可攻擊地面目標的雄風2E型(Hsiung Feng 2E, Brave Wind)巡弋飛彈,預計生產500枚。
據台北的聯合報(United Daily News)於3月6日披露,陳水扁總統和國防部長李傑2月2日在屏東視察這型飛彈的祕密試射,飛彈射程約600〜1000km,可威脅上海、香港和深圳等地。
雄風2E型飛彈可攜帶400kg彈頭,未來將部署在西海岸的機動發射裝置內,且擬發展成可從海上或空中發射,並部署於澎湖。
據台灣軍方1位匿名官員說,美國國務院在2006年持續向台灣政府施壓,要求停止發展對地攻擊巡弋飛彈(LACM, Land-Attack Cruise Missile),但台灣在面對中國800枚短程飛彈直接威脅的情況下,持續進行這項計畫。
1位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台灣發展可對地攻擊的巡弋飛彈,主要目的是建立嚇阻力量,也就是要讓中國政府知道,台灣有能力攻擊中國,以此嚇阻中國軍方武力犯台的意圖。
這位美國官員認為,發展雄風2E型飛彈有助鼓舞台灣軍方士氣,就像在日軍珍珠港突襲事件發生後不到半年,美國吉米•杜立德(Jimmy Doolittle)中校在1942年4月18日率領B-25轟炸機16架突襲轟炸東京,儘管沒有造成日本多少損失,但鼓舞了美國人的士氣。
台灣發展雄風2E不會改變台海當前軍事現況,因為這型飛彈在導引裝置以及推進系統方面仍面臨問題。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研究員丁樹範(Arthur Ding)表示,台灣民意愈來愈支持發展攻擊性武器,儘管雄風2E的軍事力量有限,可視為台灣具有某種程度的反擊力量,也向中國傳達「台灣堅定自我防衛」的訊息。
丁樹範指出,就雄風2E射程可達1000km的個案,美國的紅線政策為何?需要進一步了解,但若缺乏國外的技術協助,整個武器系統的研發時程將會延緩。
據傳台灣也發展短程彈道飛彈,能攜帶1000kg彈頭攻擊地面目標,代號為狄青(Tien Kung/Sky Bow)計畫,係以天弓防空飛彈系統為基礎進行研製,外界對此計劃所知不多,據知因為導航系統問題,計畫嚴重延宕。
台灣已部署超音速的雄風3型反艦飛彈,射程達300km,預定生產120枚。在2006年台灣媒體已捕捉到在海軍基地的巡防艦上部署的雄風3型飛彈。
台灣海峽最寬僅220km,最窄處僅130km。這3種新型飛彈系統一旦部署就位,都能攻擊中國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