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識鑒.
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
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曹操問裴潛:「你過去曾和劉備一起在荊州劉表手下共事,你認為劉備的才能如何呢?」裴潛說:「如果讓他待在中國核心州郡,只能在眾強之中作為一個擾亂他人的小勢力,無法穩住根基發展壯大。如果讓他占據邊遠地區,利用險要的地形守護它的地盤,那麼他足以成為統治一方的君主。」
裴潛,曹魏時期大臣,出身大族河東郡裴氏,年輕時正趕上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和軍閥混戰,裴潛為了躲避戰亂南下荊州,投靠劉表。劉表對於裴潛非常尊重,待如上賓,可裴潛卻不看好劉表,私下裡對王粲和司馬芝說:「劉表沒有稱霸天下的能力,卻總把他自己當成是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他離敗亡不遠了。」於是裴潛就南渡長江,定居在長沙。
曹操收復荊州時,裴潛投靠了曹操,此後就一直為曹操做事。歷任丞相參軍,代郡太守,兗州刺史等職。曹魏政權建立後,裴潛官至尚書令,封清陽亭侯。死後追贈太常。
曹操南征荊州,正逢劉表病死,蔡瑁等人擁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又極力勸說劉琮投降曹操。這樣一來荊州的士人集團就發生了分裂,一部分以蔡瑁、蒯越和原北方因避難而南下荊州的士人如裴潛、王粲等為代表,投降了曹操。另一部分以龐統、伊籍、馬良、孟達為代表,跟隨劉備繼續對抗曹操。
劉備的生平大家都很熟悉,早年顛沛流離,直到來到荊州投奔劉表後,才過上幾年安穩的日子。劉表表面上極為尊崇劉備,但私下裡還是防著劉備一手,讓劉備屯駐在新野,既可以看守荊州的門戶,又可以防止劉備在荊州地區四處活動,籠絡人心。劉備在荊州一待就是八年,直到劉表病逝,曹操南征。但是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劉備也不是一直待在新野,他也經常來到襄陽,結交當地的名士如司馬徽等人。諸葛亮就是司馬徽最先介紹給劉備的。大概也就是這一時期,劉備和裴潛有了一些交集。
裴潛所說的劉備「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一句,應該指的是早年劉備曾兩度據有徐州,卻都很快就被呂布、曹操先後打敗,流亡四方寄人籬下。因為他欠缺整合徐州的一切資源(家族背景、軍事背景、財政基礎、行政歷練),畢竟以個人的力量,很難扭轉核心州郡那種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網。
劉備在徐州為何眾叛親離,幹得還不如陶謙?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3342&page=1
我們以同時期的袁紹做對比就更容易明白 :
當時的袁紹還是缺錢少糧的主,經常需要冀州牧韓馥接濟。但後來袁紹不思圖報,反而想霸占韓馥的地盤,先是寫信唆使公孫瓚出兵威嚇韓馥,再派郭圖、辛評等人說服韓馥「讓賢」,使袁紹取而代之。結果袁紹進了冀州,把韓馥的勢力全部清除,韓馥哭著離開冀州,最終因害怕袁紹的迫害而自殺死在茅廁,冀州就這麼落入了袁紹的手裡。
冀州在當時可說是天下第一大州,袁紹雖是以詐術得到它,也雄據了十年。 袁紹本人並非庸才,至少在天下大亂之前,他已經為自己累積了頗大的名望,而他出身自汝南袁氏,更是當世少見之大族(大概也只有弘農楊氏更勝於他)。所以除開他自身所能吸引而來的從者外,他的家族光環更是讓他易於解決冀州內部複雜的人際網絡,畢竟袁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冀州士族得賣袁氏面子,而不是袁紹得看士族臉色。這點只要參照曹操畢生都在與士族對抗,就知道"出身不正"影響有多大了。而出身比起曹操更加不如的劉備,要獲得士族的認同更是困難 。
當然裴潛後面半句,對於劉備的判斷還是相當準確。邊疆地區的地方大族相比就沒那麼複雜,其實從遼東公孫氏、劉璋家族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於其所轄地區豪族的斷然處置來看,相比起曹操與世家大族間的爭鬥,手法上並無太多差異,但處理起來就比曹操簡單上許多。
曹操和裴潛這一番對話,應當發生在劉備已經占據益州,並親率人馬和曹操爭奪漢中的時候。當時劉備傾巢出動,和夏侯淵在漢中對峙了將近一年。曹操視劉備為勁敵,不知道夏侯淵是否能夠抵擋住劉備的進攻,所以才會和裴潛討論劉備的能力。
形勢後來的發展,也完全應驗了裴潛的預測。劉備在定軍山殺了夏侯淵。曹操帶領部隊前去救援,又無功而返。劉備完全占有漢中後,進而稱王建國,奠定了後來蜀漢政權的版圖。所以這則故事收錄在「識鑒」一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