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眾生對自己慈悲、對自己好,
先要做到這一點
尊貴的上師
嘎瑪仁波切
眾生對自己的殼都很珍惜,佛教稱為我執。人永遠都想抓住任何事物讓自己有點安全感。但如果只想,我要快樂地活下去,就會產生很多自私,怨天怨地認為別人都有負於自己。越愛自己,越自私。佛教提倡慈悲心,對人慈悲,別人就會對你慈悲,長久下來就會越來越快樂。想要眾生對自己好,先學會尊重自己的生命,讓自己越來越有福報,多想你為別人做了什麼,多點利他的思想,很重要。
只要不傷害眾生,就不容易被眾生傷害。不想受苦,就要瞭解苦的源頭是不善業,必須把不善的業全部斷掉。希望獲得真正的快樂,就要學會無私付出。就像當父母的,要想小孩對自己好,首先要對孩子好;想要朋友對自己好,首先得對朋友好。佈施、愛語是讓別人接納我們的方法。當你努力身體力行,不斷無私付出,他人才願意為你付出,當你學會用真善美的語言與別人溝通,當你用最慈悲的心看待世界,對待眾生,才能真正吸引眾生。
無疑,我們最愛的還是親人,但常常愛得很辛苦、很無奈。人有時很傻,對待親人的態度總和對別人不一樣,「他是我最親的人,不願意在他前面掩飾,就把所有的情緒發洩給他。」對方也是人,不是木頭,所有的情緒都發洩給他,他能忍多久?除非是菩薩,菩薩對眾生永遠都是忍。對方畢竟還是凡夫俗子,原本很好的關係,隨著你每次對他的發洩,到最後他對你的愛會不斷減弱。
目前對人們比較實用的是:不喜歡別人怎麼對待我們,就不要這樣去對待別人;喜歡別人怎麼對待我們,也如此去對待別人。有了足夠的愛心,更要有足夠的智慧來付諸行動。很多成功的父母教育孩子,除了物質和學問以外,還落實了善的教育,絕不只有愛的教育。要提升人的心靈,必須知道用愛的教育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用善的教育來導正他們,如此,才會擁有分辨善惡的能力。
如果本文令您受益,請轉發分享,功德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