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頭受生,果報是由於兩種業,一種叫引業,一種叫滿業:引是引導我們到哪一道去投胎。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業習種子很多,有些種子很深,力量很強。六道,佛告訴我們,上品十善引導你生天。欲沒斷,當然都是生欲界天。修禪定,真正得定了,禪定有能力伏惑,雖然煩惱沒斷,他可以伏得住,讓煩惱不起現行,這就生色界天,定功更高的,生無色界天。這是生天的。往下,這阿修羅道,天阿修羅。說阿修羅,阿修羅是天、人、畜生、餓鬼都有,在哪一道都屬於那一道,不另提他了。提六道,單獨提天阿修羅,他也是修上品十善。怎麼會變成阿修羅?他有兩個煩惱,一個是好勝,有強烈的好勝心,傲慢,這樣就墮到阿修羅去了。福報跟欲界天人是一樣的,大福報。傲慢就容易瞋恨,所以好勝心重,殺心很重,這就歸於阿修羅。有天之福,他的福報跟天相同,沒有天的德,天是仁慈的。天,上面四層,還要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可見得天有德。上品十善,慈悲喜捨,這天人;阿修羅沒有慈悲喜捨。到人道裡面,這是修五戒,五戒感得人身。五戒,中品十善,得人身,就到人道來投胎。這貪重,貪愛、貪婪,這個煩惱要重就引你到鬼道去了,鬼貪,沒有不貪的鬼。瞋恨、嫉妒,這就到地獄去了。愚痴就是畜生道。愚痴是是非黑白搞不清楚,人云亦云,自己沒有智慧,他就到畜生道。所以這是屬於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
到人道來了,同樣都是得人身,一生貧富貴賤不相同,壽命長短不相同,這些屬於滿業,圓滿的滿,滿業,滿業不一樣。滿業是怎麼修的?滿業就是佛經上常講的修這三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些是屬於滿業,所以每個人修的不一樣。由此可知,無論你在哪一道,你的生活狀況、壽命長短,全是自作自受,與任何人都不相干。向佛菩薩祈福,向天神祈福,也是一個善行,你以善心去供養,善行,實際上都是你自己修的,才真正能幫助你。供天地神明是福報,但是供貧苦眾生福報更大。凡事我們要憑心,要冷靜仔細去思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諸佛菩薩、鬼神亦如是。人間重孝道,天地鬼神也重孝道,不孝父母,不敬尊長,修再多的福,得的果報少,為什麼?你沒有根。諸天善人都喜歡孝子,都尊敬孝子,所以人能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鬼神都會幫助,你不供養他,他也會照顧你,你是善人。
地獄第一個業因是瞋恚、嫉妒,嫉妒、瞋恚心重,決定破壞別人的善事,自私自利的念頭非常堅固,這種心想就造成地獄這個境界。地獄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誰的心想生?自己的心想生,與別人不相干。個人造業,個人受報,任何人都不能夠代替,這個大道理我們學佛總得要首先搞清楚,我們才知道自己決定可以得救。為什麼?我不造這個惡業,我不起這個念頭。
餓鬼道第一個業因是貪心,貪而無厭。其實哪一道十惡業都具足,但是十惡裡頭偏重在哪一條,佛就用這個來說第一個業因,所以貪心變餓鬼。有人學佛,世間法放下了,貪愛佛法,他到哪裡去?還是墮餓鬼道。貪心墮餓鬼,決定不是說我把貪的對象換一換,我不貪世法了,我貪佛法,不管你世法佛法,你的貪心沒有變。所以佛在《金剛經》上勸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都不可以貪。佛法是教我們明理、教我們覺悟就好,不能在佛法裡起貪心,世出世間法起貪心都是在餓鬼道,
畜生道是愚痴。什麼叫愚痴?沒有智慧,顛倒黑白,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真假,甚至於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是非、利害,極容易聽信謠言,心裡猶豫不決,這是畜生道,畜生愚痴。這是三惡道。
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除了地獄裡頭沒有阿修羅,其他的四道裡頭都有,餓鬼、畜生、人道、天道,這裡頭都有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就隨這一道的名稱,就不再建立,於是經上常講「五趣輪迴」,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把阿修羅算一道,通常都把天阿修羅算一道,這就在人的上面。
人道第一個業因是什麼?佛跟我們講的五戒十善,人能修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所以佛常講「人身難得而易失」,這個話我們聽聽想想也不無道理,我們現在人身得到了,可是下一生能不能得人身?仔細去想想看,我們五戒做得怎麼樣?十善修得怎麼樣?如果五戒十善自己想想,不及格、不夠水平,來生人身就得不到。想想自己貪瞋痴慢跟五戒十善對比一下,如果我們五戒十善確實超過貪瞋痴的念頭,那恭喜你,來生還能得人身。假如你五戒十善跟貪瞋痴一比是不及貪瞋痴,貪瞋痴的意念很重,五戒十善很薄弱,來生決定墮惡道,這是佛給我們的警告:「人身難得而易失」。天道要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
*附註*
慈(metta),主要的特性是與樂。即以種種方便、利益,給予眾生使其快樂,但這非一般以情為本(以愛染心)的世俗愛,而是平等於一切的愛心。這慈愛,即是將自己與一切眾生,視為同體,不起分別。如同父母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沒有偏頗(慈、喜、捨亦同)。
悲(karuna),是欲拔濟眾生苦難,解除眾生生死根本的心。主要特性為拔苦,也就是見眾生受苦時,引發自己同情的、悲憫的心,而願拔除其苦的意思。悲憫會促使人,以利他之心服務於群眾,所以一個真正悲憫之人,是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他人。他能為尋找利他的機會,而不圖報答,甚至感謝他人。
喜(mudita),即是因見眾生離苦得樂,而心生之歡悅。乃至見眾生一時之成功,也是隨喜而讚嘆;以眾生的快樂視為自己。但是隨喜他人是不容易的,眾生因從本(痴)而來的我執,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常常無法看見或聽到他人成就(即嫉妒心),而對他人的失敗卻常生幸災樂禍之心。所以喜德,對自己而言,能消除毀滅自己的嫉妒,於外又能幫助他人(修習喜德之人,不會試圖阻礙他人利益的發展)。因此,隨喜的主要特性,就是懷著喜悅之情,承認他人的成功。
捨(upekkha),解釋為怨親平等,一視同仁的意義
無疑的,如具有上述四種德行的人,將是這世間最完善的人。可是在這世間似乎一切都是相對的,每一標準善德,一定具有其相對的罪惡(瞋恨、殘害、嫉妒、貪瞋)
• 慈,意謂對一切眾生保持親切,猶如自己親人。
• 悲,又稱拔苦,希望能幫助眾生解脫痛苦。
• 喜,又稱禪悅,是一種平靜而且快樂的心態。
• 捨,則是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斷我見、我所、我執。
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也修四無量心,為什麼會變成修羅?好勝的心沒放下,樣樣都是要走在別人前面,佛門上一炷香,也決定他要上頭一炷香,第二炷香他都不甘心,這叫阿修羅,果報在阿修羅,做好事也都好勝,這是阿修羅道的業因。所以阿修羅好勝、好鬥,好跟別人爭勝,在天上常常跟天帝鬥爭,在人間也喜歡跟別人鬥爭,在哪一道他都喜歡鬥爭。他有福報,福報是過去持戒、修善、積德。如果他能夠謙虛、能夠退讓,這個人決定是生天道,就不是阿修羅道了。
聲聞(羅漢)是四諦心,辟支佛是十二因緣心,菩薩是六度心,諸佛如來是平等心。這是佛把十法界第一個因素告訴我們,我們一天到晚想什麼?所以自己冷靜思惟,就知道自己要往哪一道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事情哪裡需要問人?
-------------------------摘錄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P.S.法華經中,釋迦佛對六道三界的譬喻 非常值得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s5uGO4wC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xdFoS6Yrs&t=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