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讀後感] 蔣介石評傳

您是本帖的第 5959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讀後感] 蔣介石評傳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讀後感] 蔣介石評傳
書名:蔣介石評傳
作者:汪榮祖、李敖
出版:商周文化
初版:1995年4月

讀後感:

蔣介石是現代中國歷史上的活躍人物,他雖已逝去三十年,但他的一生功過仍充滿爭議,至今迄無定論。在國民黨的宣傳與包裝下,蔣介石是「民族救星」,是繼承孫中山革命法統的「革命家」。但在西方,尤其是美國,蔣介石早已被論定為失敗的負面人物,普遍認為是一既獨裁又無能的政治人物,接受大量美援仍然失去中國的常敗將軍 。

國內各種關於蔣介石的文史資料,因為經過人為的粉飾隱諱,只要仔細尋思,便能發現其中充滿了矛盾。作者李敖對於蔣氏,深惡痛絕,書中旁徵博引,搜羅大量史料,欲憑證據來「誅姦腴於既死,發潛德之幽光」,揭露出蔣介石戕害民主的真面目。作者於書中大量引用對蔣介石有負面意義之史料,其立論是否客觀,或啟人疑竇,但其提出的諸多反証與論點,仍十分具有參考價值,若與其他史家之立論相互對照,其中出入之大,頗令人玩味。

根據蔣永敬《胡汪蔣分合關係之演變》一文,有謂共產黨「將廣州中央機構挾往武漢,發號施令,煽動群眾運動,製造中外衝突」 。本書作者則有不同的見解。

其一,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精神是聯俄容共,策略是發動工農等群眾運動,目標是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若無共產黨組織工農,發動群眾運動,以及來自俄國的援助,北伐焉能順利進行?蔣介石和共產黨起初是一夥的,目標也是一致的,不能因為後來蔣之反共,轉向與列強、幫會、資本家妥協,就將他與共產黨的關係撇得一乾二淨。

其二,寧漢分裂為蔣介石一手造成:北伐軍功克武漢之後,國民黨中央早於1926年11月26日決議遷都漢口,且還是蔣介石先提出「中央黨部移鄂」之議的 。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412事件,鎮壓共產黨,決意與之決裂。15日國民黨中常會第七次擴大會議,決議:「蔣介石屠殺民眾,摧殘黨部,甘心反動,罪惡昭彰,已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開除黨籍,免去本兼各職,著全國將士及各革命團體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條例懲治。」蔣介石羽毛已豐,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於4月18日在南京另立中央,製造一黨兩府,導致寧漢分裂 。武漢政府確實為共產黨所把持,但蔣介石欲爭奪中央權力的野心,也是不爭的事實,否則,汪精衛清黨之後,蔣又為何要下野?

蔣介石之下野,美其名是為促成團結、遭共黨所誣,其實是不得已的退路。當時,蔣之軍隊在徐州吃了直魯軍的敗仗,但孫傳芳殘部猶在,唐生智又率武漢東征軍步步逼近,蔣介石腹背受敵,自知非下台不可,且一下野即失武漢東征的藉口,至少可為緩兵之計。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5/2 上午 01:28:55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2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又中原大戰後,蔣介石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制定約法,但為胡漢民所激烈反對,而有1931年2月28日所謂的「湯山事件」,導致胡、蔣決裂。據《胡汪蔣分合關係之演變》一文說法,認為胡漢民反對國民會議之目的,可能為防止汪、蔣間之妥協,因當時蔣之政治主張,反而與汪接近云云 。此種解釋實欠缺說服力。

因為,胡漢民既不希望汪、蔣合作,破壞他與蔣合作之局,就應該反汪,而非反蔣。胡與蔣直接衝突至於決裂,最後倒楣的是他自己,胡這麼做實在沒有道理。且胡漢民為黨內元老,背後有國民黨右派勢力支持,胡、蔣原來合作,蔣究竟為了何種政治主張,不惜與胡翻臉,改與汪合作,導致「寧粵分裂」之局,最後又被迫下野?

本書的論點以為:蔣介石要召開國民會議,並非為了民主;胡漢民反對,亦非反民主。而是胡洞悉蔣介石的心術,知其欲藉約法召開國民會議,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獨攬黨政軍大權。胡氏素主黨治,以黨領軍,當年極力支持蔣開編遣會議,目的即在於此。其實胡並不反對召開國民會議,而是堅決反對在訓政時期召開國民會議,定約法以選舉包攬黨政軍大權的總統,故以立法院院長的身分,在法律程序上杯葛,堅不相讓,因此觸蔣之怒。而胡在黨中聲望高,亦遭蔣之忌。中原大戰勝利之前,蔣尚需胡的合作與支持,既勝之後,已到鳥盡弓藏之時 。

又據《胡汪蔣分合關係之演變》一文所述:由於日軍進犯上海,發生「一二八」戰役,孫科無能應付,汪遂代之而起,與蔣合力,對日實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政策,亦即「安內攘外」政策 。

然而,根據本書所述,1932年1月25日孫科辭去行政院長一職,由汪精衛於1月28日繼任行政院長 。孫科辭職之時,「一二八事變」尚未爆發呢!何來無能應付「一二八」戰役之說?怪哉此言!孫科之辭職,固然是受到「一二八事變」前日本侵逼的影響,但並不能說是因為「一二八事變」的發生所致。且當時林森政府所面臨的困境,除了對日的外交問題之外,還有財政方面的問題,「一二八事變」並非孫科辭職的唯一因素,《胡汪蔣分合關係之演變》所述未免草率,難以交代汪、蔣復職之因。

汪精衛任行政院長後,蔣介石不久亦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然則蔣汪合作其名,蔣氏一人獨裁其實 。兩人對於「一二八事變」,採取的是對日妥協的態度,汪、蔣絕非抗日首義作戰者,他們既定政策是「安內攘外」,他們在上台之時就批評孫科政府陳友仁對日政策太過強硬,蔣介石根本不欲抗日,真正「抗命」抗日的是衛戍京滬的十九路軍 。

據張炳麟〈書十九路軍防禦日本事〉,說日本侵略時,「樞府猶豫,未有以應也」,這顯然是指南京政府的態度曖昧。而張炳麟在〈十九路軍死難將士公墓表〉,更說十九路軍的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不及俟命,率所部二萬人迎擊」,顯見十九路軍挺身抗日並非出自中央的命令。正因為不是出自中央的命令而獲得勝利,無異證明了蔣介石「不抵抗」以「保留實力」的政策,根本是一大錯誤 。

蔣介石既定政策是「先安內再攘外」,特別向要剿滅江西的蘇區,為此,他對日本侵略是絕對要妥協的,陰錯陽差的是,陳銘樞的十九路軍,因寧粵之爭而調往京滬,否則蔣介石絕不會讓非嫡系軍隊衛戍京滬。是以把十九路軍英勇抗日的事蹟,記在蔣介石的帳下,絕對是不虞之譽 。

至於「安內攘外」的政策,有謂:「汪、蔣合作下的安內攘外政策,雖多見仁見智之論,但對抗日之準備,確具效果 。」根本是自相矛盾的說法。連胡漢民都認為攘外必先安內是自殺政策,主張從「攘外中求安內」 。

有許多人說:中國太弱,不能與日本打,需要時間養精蓄銳、整軍經武。但抵抗不是宣戰或挑臖,而是敵人打上來時,必然的自衛行動,打而後輸,總比不打就輸要好。「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的兵力,本書作者言「有十九萬人之多」 ,張玉法言「總兵力為廿二萬」 ,而日軍僅有一萬多人。如果東北軍拼命抵抗,縱然失敗,也必然給日軍相當的創傷。不抵抗的結果,日本不折一兵一將,輕易地奪去了東三省,平白失去土地與武器,且更增敵人的氣焰,代價實在太高了。

不抵抗如果能獲得日本的善意回應,上有可說,但日本是蠻橫無理、得寸進尺的,不抵抗非但不能救亡,反而會導致速亡。如果中國強烈反抗,打出一二次像十九路軍在淞滬那樣的英勇抵抗,不僅日本要付出較高代價而有所自制,必會令國際刮目相看,國際上也會努力制止日本的軍事擴張 。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5/2 上午 01:29:12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3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再說,要安內去拼命打內戰是培養國力的辦法嗎?繼中原大戰之後,又有五次江西剿共,動員兵力不下百萬人,共產黨兵敗逃到延安,蔣介石仍不放棄消滅共黨,又堅持要剿共,無視當時舉國一致的抗日情緒,章太炎即對南京政府的不抗日多有批評。所以,繼續內戰絕對是持續消耗有限的國力,一旦真正安內完畢,中國將油盡燈枯,更加沒有抗戰的本錢,只有讓日本座收漁翁之利,於是「西安事件」發生,張學良終以武力逼迫蔣介石走上國共合作的抗日之路 。

又有謂:「蔣之聲望與權力,隨剿共之進展而不斷提升;汪則負對日交涉妥協之名,飽受主張抗日這之攻擊。汪以外交掩護軍事,軍事始有準備的機會 。」以本書觀點而言,這段話只說對了一半。

蔣介石剿共,權力是提升了,聲望則否。當時民意潮流是抗日,而非剿共。而汪以外交掩護之「軍事」,非抗日之「軍事」,實乃剿共之「軍事」。若非蔣堅持剿共戰爭,也不會有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曾任十九路軍排長的孫鳳鳴,以晨光通訊社記者身分混入會場,意欲刺殺不抗日的蔣介石,因蔣未出來照相,汪精衛成為代罪羔羊被槍擊的意外了。自然更不會發生後來的「西安事件」了。

蔣介石在延安剿共時,一方面派陳立夫與潘漢年談判,討論「國共兩黨救國協定草案」,預定會議後,雙方停戰,由周恩來南下簽訂正式協議,但是開會時,陳立夫轉趨強硬,要求取消紅軍,予以收編,共黨當然不肯接受。原來蔣介石與蘇聯談妥互不侵犯條約後,可以更加放心剿共,而不必擔心蘇聯的援助中共 。蔣介石「通匪」談判是真戲假做,而張學良卻把蔣的假戲真做起來,打破了他的計畫,也難怪蔣介石對張學良如此憤恨了 。

最後,《胡汪蔣分合關係之演變》一文結論:「安內有成,攘外可期,汪、蔣關係轉趨冷淡,胡、蔣之間理念反而接近,和解有成 。」本書論述則恰好相反:1934年2月,蔣為爭取胡的諒解,派王寵惠、孫科赴港協商,胡托孫科帶回一函,言詞雖然客氣,仍拒絕了蔣介石,不欲入南京合作,看不出有和解的跡象 。後來,胡漢民雖被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選為中常委主席,但他人在歐洲,返國途經新加坡,蔣派魏道明前往迎胡赴京,胡對蔣之疑慮猶存,故抵廣州後仍繼續批評南京政府,只是在言論上似乎已從打倒蔣介石政府,轉變為促其覺悟與反省,以團結全國抗戰力量 。也就是說,自從「湯山事件」後,胡、蔣雙方就沒有再和解過了。

另外,對於日本侵華,一般皆認為蔣介石是抗日的,而汪精衛是求和的。本書卻一反往論,有著完全相反的論點,似乎想要為汪精衛翻案。簡言之,作者以為:蔣介石根本是不主戰的,他對內戰的重視,遠甚於禦外侮,雖然如此,他卻也避免由他直接出面去主和。兩人相比,和戰之間,其實蔣比汪更主和,汪比蔣更抗日。但相對的,自1933年的長城古北口之役後,汪慢慢地有主和的傾向,由原先的主戰轉變為主和 。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5/2 上午 01:29:29
妖魔退散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新手上路
文章:7
積分:11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9月27日
4
 用支付寶給妖魔退散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站在蔣介石這方的結果論來回推,我覺得先滅共產黨而與日本談和這點對蔣的利益最大∼

可惜他沒這個命,大勢所趨,他又真真假假,共產黨也有了口實...

那八年他不但失去軍隊優勢,更重要失去中國的民心,

才會在那麼短時間完全被趕出中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5/2 下午 12:17:19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5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1/16 上午 03:22:47

 5   5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