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波羅十一號登陸月球後,人們發現月球表面一片荒涼,只有無盡的太空塵埃。不過,登陸月球後獲得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發現,使得科學家對於月球的起源產生了迷惑!
自古以來各個民族對月球都進行了長期而充分的觀察。很久以前,人們就發現月亮對著我們的老是同一面。為什麼呢?經過長期觀察,人們發現月亮會自轉,而自轉的週期剛好跟他繞地球轉的週期相同。所以不管月球跑到哪裡,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永遠是同一面。
人們還觀察到日全蝕時,月球剛好能將太陽完全遮住,也就是說,從地球上看,月球跟太陽是一樣大的。後來天文學家發現,這是因為太陽距離地球的距離剛剛好是月球距離地球的395倍,而太陽的直徑也剛剛好是月球的395倍,所以在地面上就會感覺太陽與月亮是一樣大的。
科學家把圍繞行星旋轉的星體稱為「衛星」。九大行星之中的木星、土星等,都有衛星環繞著,其直徑比起行星本身往往只有幾百分之一。月球非常特殊,其直徑竟佔了地球直徑的27%!
這些巧合的數據使天文學家產生了疑問——月球真的是天然形成的嗎?
登陸月球後的新發現
比地球岩石更古老的月岩
1969年阿波羅號太空船登陸月球後,太空人得以在月球表面上採集岩石標本。分析後發現月岩非常古老,許多甚至超過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根據統計99%的月岩年齡超過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年代在43億年到46億年以前。分析月表的土壤時也發現年代非常久遠,有些甚至比月岩的時間早了10億年。目前推測太陽系形成的時間約有50億年,科學家也難以解釋為什麼月岩與月表土壤會有這麼長的歷史。
月震實驗顯示月球是空心的
當太空人回到太空艙後,登月小艇便被拋棄至月球表面,設置在72公里外的地震儀測得月表超過了15分鐘的震動。我們在用力敲擊實心鐵球時,一般只能維持短暫的振動,不久就停止了。但是敲擊一個空心鐵球則會發出嗡嗡而持續的振動。月震實驗顯示月球很可能是個空心球。
還有,當實心的物體受到撞擊時,我們可以測得縱波和表面波兩種,「縱波」是一種穿透波,可以由表面的一邊經過物體中心傳導到另一邊。「表面波」則只能在極淺的表面傳遞。當科學家長期觀察月球上的月震記錄,發覺出現的全是表面波,他們驚訝地表示:月球是空心的!
包著金屬殼的月球
月亮上有一塊塊的黑影區,當太空人用電鑽想在上面鑽洞,鑽了很久卻只鑽進一點。按理星球的表面是土壤與岩石所構成,不該硬到鑽不進去。分析後,發現這些區域地表有很大一部份含有超級堅硬的「鈦」金屬。
科學家長久以來對月球上的隕石坑特別淺感到困惑。據推算,直徑16公里的小行星以每小時5萬公里的速度撞上地球,將造成比直徑大四、五倍的坑。依此推算,在月表造成直徑300公里的加格林隕石坑(Gagarin Crater),其隕石若撞在地球上會造成至少1200公里深的大坑,然而實際上加格林隕石坑卻僅6.4公里深!科學家解釋是月球的外殼非常堅硬,如同一個空心的金屬球。
月球是人造的?
根據發現的不尋常現象,兩位前蘇聯的科學家提出了月球是外表經過改裝後中空的宇宙飛船的假設。
這項大膽的假設引起了不少爭論,是否正確也有待商榷,但是由於不承認史前文化,大部分的科學家對此不願深究。然而不爭的事實是,科學家的確發現了月球有人造特徵的諸多證據。它就像精密的機械一樣,天天以同一面面對地球,看上去也剛好與太陽一般大。其外表包著高硬度的合金殼,以承受長時間高密度的隕石轟擊。幾個大的月海都在月球的正面,而密密麻麻的環型山則分布在背面,這使月球能以非常高的效率反射太陽光,在夜晚的天空發亮。
創造一顆類似自然的星體,利用表面的反射能力照明地球,來照亮漆黑的夜晚,這個想法很環保,也很聰明,因為能一次照亮整個地球黑暗的一面。想來雖然不可思議,但如果今天的科技進步到這種程度,我們會不會也這樣做呢?
(圖/J.Caldwell (York University), A.Storrs (STScI), and NASA)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