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仍被人傳誦至今
已被教宗封為聖人
她將她的一生奉獻給窮人
甚至被稱為「貧民窟聖人」
所有接受過她幫助的人
都無法忘記她和藹的笑顏。
她 12歲 就想當「修女」
立志到外國傳教、幫助窮人
德蕾莎修女在 12歲時
就立志成為修女,到外國傳教救貧
19歲時,因緣際會下
她選擇到印度 接受傳教士的訓練工作
幾年後,她成為修女
並在印度某中學教課
甚至當了幾年校長
然而這間學校雖位在貧民窟旁邊
學生都是富家女孩
校門外,卻滿街都是
痲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
這所學校就像沙漠中的宮殿,
高大的圍牆,
隔離著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緣際會下,遇到一名乞丐
讓她決定走出校門幫助窮人
然而,在某次的旅程
經過車站時遇到一位乞丐
讓德蕾莎修女 決定放下校長一職
走到外頭幫助窮人。
那位乞丐不斷說:
「我渴、我渴…」
這樣的情景烙印在她腦海中
她感覺到神在呼喚她 為貧窮的人服務
便決定走出校門,
踏進貧民窟,為他們分擔苦難
她成立組織,
致力為「窮苦人」服務
一開始 德蕾莎修女走出校門
她為失學兒童建立 露天學校
後來建立了 垂死之家
為瀕死的窮人服務
還成立了 仁愛傳教會
每個她成立的組織,
都在為「窮苦中的窮苦人」服務
除此之外,
德蕾莎修女還要求自己成為「窮人」
德蕾莎修女 努力成為窮人
是為了讓窮人 保有尊嚴
她的一生都堅守貧困
為了服務最窮的人
努力要讓自己成為窮人
她的修士、修女們也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
甚至脫下修女服 改穿「沙麗」
「沙麗」是印度階級社會中
最底層的「吠舍」所穿的服裝
不穿修女服,而穿沙麗
是因為她認為,要為窮人服務
就應該穿著 與他們相同的衣服。
因為這樣
才能體會到窮人生活所遇到的困難
也只有這樣
被他們服務的窮人 才能保有尊嚴
而不會有「接受施捨」的感覺。
仁愛傳教會 財產多
她的生活 卻很簡單
「成為窮人」不是德蕾莎修女隨口說的
她更從日常生活去實踐
仁愛傳教會總共有 4億多美金的資產
傳教會總部
卻只有 2位修女和一台打字機;
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
甚至沒有接待室,
因為她都在工作崗位上接待客人:
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收容院…
德蕾莎修女的全部財產
也只有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
她不求首飾、華裳,只求溫飽
甚至將擁有的一切,
都分享給 需要幫助的人
德蕾莎修女 穿印度「紗麗」
領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