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看教育、看窮人、再看自己
「把窮小孩都抓來念書補習!」
【文/田習如】
如果只讀李家同的文章,你會以為學生口中的「李伯伯」是個溫和親切、循循善誘、對社會憂心忡忡的老好人;如果只和他交談,拿一些普羅大眾憂心的「笨問題」問他,你會以為這人怎麼如此狂妄、沒耐性,但他嘴裡罵人的同時卻又笑嘻嘻穿起外套、整裝讓記者拍照,簡直是個「怪老子」,一點都不像外界賦予的形象。
做公益績效明確吸引大企業
若再看李家同長期以來投入的弱勢學童課後輔導工作,也看到他對學生英文能力的重視及親力親為(他會自製英文錄音讓學生學發音,並曾出版兩本英文教學書),則會讓人明白這位出版了十餘本散文集的理工科教授、學術界大老,對我們這個社會愛之深、責之切,或許有點傲慢(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他常常掛在口裡的是「這我早就說過」、「我都知道」、「我厲害呀」、「你們懂不懂啊」……),但並非那種光說不練、只會批評的名氣學者。
李家同選定了一個最沒有人關照、卻也最能從基本改善台灣社經不公平結構的領域著手——把貧窮的小孩從教育中拉上來,讓他們的成績變好、順利升學,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他把自己長期幫助弱勢小學生補習的經驗,在二○○二年發展成一個公益取向的「business model」,以一千萬元基金成立博幼基金會,免費幫貧窮、學業不好的小孩補習。李家同認為與其透過加分等優惠方式鼓勵弱勢者升學,不如從基本救起,讓弱勢學生成績變好、真正具備競爭力。
這個模式厲害的地方,一是利用在地大學的學生,成為補習師資的充沛來源;二是把教學績效量化,學生、老師、捐款人都能清楚看到學童的進步。博幼基金會執行長周淑禛指出,李家同特別強調「品質管控」,認為社會工作不要一直講愛心,而是要有效果,因此目前學童課輔的科目主要是較容易測出學習績效的數學和英文,國文則尚在發展一套可以客觀評量的指標;此外,來補習的學生均按能力分班,李家同認為這樣才能讓不同程度學生明顯感受自己的進步。
博幼是透過學校提供成績較差的弱勢學生名單,經過家庭訪問等程序後,讓學童以小班制上補習課。周淑禛說,博幼第一年收的一班國一生,丁等程度的占了高達近六成,三年後丁等比例降為四分之一,已經達到像一般學校裡的比例了。此外,來教書的大學生可得的酬勞約分為六成底薪、四成按授課成效給獎金,也是績效控管。
正是因為這種明確的績效,吸引了許多做公益也要講求效益的企業人乖乖掏錢出來贊助。像聯電管理主管到訪博幼,第一句話就問學童上課率多少,一聽到高達九成三就立刻說「那我們可以坐下來談了」。聯電基金會已從博幼「技術移轉」,在竹科、南科兩個據點都與在地大學合作,為當地弱勢學童課輔。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也在主事的女兒郭曉玲親自走訪信義鄉了解課輔實況後,宣布與博幼及全台七所大學合作,預計捐助七億元。
「我若算出人頭地,是因為我的家庭環境好」
此外像光泉、惠普也是主動捐款,還有一家美容雜誌最近也主動為博幼號召明星義賣。李家同說他從未出去募款,人家就自動來捐助,每年光是小額捐款就有幾千萬元。周淑禛則透露,有一回基金會要幫升上國中、成績已不錯的貧童繳交學校開的課後輔導費用,缺了卅萬元,李家同知道後隔天就叫太太匯錢過去。
李家同在暨南大學的研究室牆上掛滿學生和自己的照片,還有一幅醒目的淡筆少女像是他的女兒所畫;簡單老舊的桌椅,桌邊靠著一台腳踏車,身穿洗得舊舊的襯衫牛仔褲,一生平順的他把物質需求降低,以六十七歲之齡不懈地在教育的長路上跑著馬拉松。以下為李家同專訪摘要:
問:你教書已經卅多年,你看這卅年來台灣的大學生有何變化?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素質比較低……
答:你們問這個要小心,過去的大學生是少數,即使以台大、清華來講,現在的學生也都比從前多,哪個好?當然是少的好,所以不能比的。
問:那你認為現在的學生有什麼特質嗎?
答:我認為從孔子到現在學生都是一個樣,全世界的學生都是胡鬧的。我跟很多人想法不一樣,我以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小孩子都是能玩就玩,我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追求過真理。我的小學在上海念,全班同學除了我來台灣,其他後來都是在大陸的清大、北大、交大畢業,難道我們特別用功?當然沒有,那個時候玩得一塌糊塗,只因為爸爸媽媽好呀,父母都是大學畢業,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少的。我覺得如果我算出人頭地的話,那是因為我有一個非常好的環境,爸爸媽媽教育得很好、文化水平很高。
「我們私立大學是給窮人念的,完全違反社會正義」
問:台灣社會都擔心現在的大學生比較沒有企圖心……
答:有什麼根據?有經過統計分析沒有?我這人就是喜歡everything to be very precise,你們要注意這點。我那個時候的電機系同學,現在只有一個比較successful,其他都很普通,如果各個都有企圖心,恐怕早就自殺了。
問:台大最近出現推薦甄試的學生中只有一個是清寒的,在台灣是否好的大學都是有錢人念的?
答:美國私立大學是給有錢人念的,我們私立大學是給窮人念的,全世界大概只有我們國家這樣,這個是完全違反社會正義的。
當年鼓勵這些私立大學成立,政府又不肯出錢,這是不對的。但現在若想讓私立大學變得比公立好,絕無可能。美國因為一開始只有私立大學,好的州立大學都是到很晚才成立,台灣則相反。私校要變好是不是要收很高的學費?這樣誰要去念?要公立大學多收貧窮的學生,這也不可能,窮學生功課好的早就考進去了,你要用特別的條件讓他進去,結果通常是害了他,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你沒有幫助他把基礎搞好,結果他進去功課跟不上只會沮喪。如果要幫助弱勢的小孩,幫他補習就是了,沒有別的選擇。
問:所以你才會成立博幼基金會,幫小學生課輔?
答:欸欸,沒錯。我這一輩子都在做替窮小孩補習的事情。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能讓學生程度變好,就是寫完功課才准回家,哈哈。窮小孩程度多半不好,而程度不好的學生學校向來不管。博幼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把窮小孩都抓來念書。不管他們以後念不念大學,只要能夠好一點,以後就是好的。我想,如果他的英文好到一個程度,以後他就能夠幫忙解決自己孩子基本學習過程的疑問,現在這些窮孩子就沒有,但你可以想像將來一代比一代更好。
問:博幼的經營目標為何?還要擴大規模嗎?
答:我們現在有一千多個學生,光是埔里就有三百多個。我這人向來不做大,要照顧更多人的話我會鼓勵別人也來做,為善不要講究業績。
如果只讀李家同的文章,你會以為學生口中的「李伯伯」是個溫和親切、循循善誘、對社會憂心忡忡的老好人;如果只和他交談,拿一些普羅大眾憂心的「笨問題」問他,你會以為這人怎麼如此狂妄、沒耐性,但他嘴裡罵人的同時卻又笑嘻嘻穿起外套、整裝讓記者拍照,簡直是個「怪老子」,一點都不像外界賦予的形象。
做公益績效明確吸引大企業
若再看李家同長期以來投入的弱勢學童課後輔導工作,也看到他對學生英文能力的重視及親力親為(他會自製英文錄音讓學生學發音,並曾出版兩本英文教學書),則會讓人明白這位出版了十餘本散文集的理工科教授、學術界大老,對我們這個社會愛之深、責之切,或許有點傲慢(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他常常掛在口裡的是「這我早就說過」、「我都知道」、「我厲害呀」、「你們懂不懂啊」……),但並非那種光說不練、只會批評的名氣學者。
李家同選定了一個最沒有人關照、卻也最能從基本改善台灣社經不公平結構的領域著手——把貧窮的小孩從教育中拉上來,讓他們的成績變好、順利升學,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他把自己長期幫助弱勢小學生補習的經驗,在二○○二年發展成一個公益取向的「business model」,以一千萬元基金成立博幼基金會,免費幫貧窮、學業不好的小孩補習。李家同認為與其透過加分等優惠方式鼓勵弱勢者升學,不如從基本救起,讓弱勢學生成績變好、真正具備競爭力。
這個模式厲害的地方,一是利用在地大學的學生,成為補習師資的充沛來源;二是把教學績效量化,學生、老師、捐款人都能清楚看到學童的進步。博幼基金會執行長周淑禛指出,李家同特別強調「品質管控」,認為社會工作不要一直講愛心,而是要有效果,因此目前學童課輔的科目主要是較容易測出學習績效的數學和英文,國文則尚在發展一套可以客觀評量的指標;此外,來補習的學生均按能力分班,李家同認為這樣才能讓不同程度學生明顯感受自己的進步。
博幼是透過學校提供成績較差的弱勢學生名單,經過家庭訪問等程序後,讓學童以小班制上補習課。周淑禛說,博幼第一年收的一班國一生,丁等程度的占了高達近六成,三年後丁等比例降為四分之一,已經達到像一般學校裡的比例了。此外,來教書的大學生可得的酬勞約分為六成底薪、四成按授課成效給獎金,也是績效控管。
正是因為這種明確的績效,吸引了許多做公益也要講求效益的企業人乖乖掏錢出來贊助。像聯電管理主管到訪博幼,第一句話就問學童上課率多少,一聽到高達九成三就立刻說「那我們可以坐下來談了」。聯電基金會已從博幼「技術移轉」,在竹科、南科兩個據點都與在地大學合作,為當地弱勢學童課輔。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也在主事的女兒郭曉玲親自走訪信義鄉了解課輔實況後,宣布與博幼及全台七所大學合作,預計捐助七億元。
「我若算出人頭地,是因為我的家庭環境好」
此外像光泉、惠普也是主動捐款,還有一家美容雜誌最近也主動為博幼號召明星義賣。李家同說他從未出去募款,人家就自動來捐助,每年光是小額捐款就有幾千萬元。周淑禛則透露,有一回基金會要幫升上國中、成績已不錯的貧童繳交學校開的課後輔導費用,缺了卅萬元,李家同知道後隔天就叫太太匯錢過去。
李家同在暨南大學的研究室牆上掛滿學生和自己的照片,還有一幅醒目的淡筆少女像是他的女兒所畫;簡單老舊的桌椅,桌邊靠著一台腳踏車,身穿洗得舊舊的襯衫牛仔褲,一生平順的他把物質需求降低,以六十七歲之齡不懈地在教育的長路上跑著馬拉松。以下為李家同專訪摘要:
問:你教書已經卅多年,你看這卅年來台灣的大學生有何變化?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素質比較低……
答:你們問這個要小心,過去的大學生是少數,即使以台大、清華來講,現在的學生也都比從前多,哪個好?當然是少的好,所以不能比的。
問:那你認為現在的學生有什麼特質嗎?
答:我認為從孔子到現在學生都是一個樣,全世界的學生都是胡鬧的。我跟很多人想法不一樣,我以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小孩子都是能玩就玩,我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追求過真理。我的小學在上海念,全班同學除了我來台灣,其他後來都是在大陸的清大、北大、交大畢業,難道我們特別用功?當然沒有,那個時候玩得一塌糊塗,只因為爸爸媽媽好呀,父母都是大學畢業,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少的。我覺得如果我算出人頭地的話,那是因為我有一個非常好的環境,爸爸媽媽教育得很好、文化水平很高。
「我們私立大學是給窮人念的,完全違反社會正義」
問:台灣社會都擔心現在的大學生比較沒有企圖心……
答:有什麼根據?有經過統計分析沒有?我這人就是喜歡everything to be very precise,你們要注意這點。我那個時候的電機系同學,現在只有一個比較successful,其他都很普通,如果各個都有企圖心,恐怕早就自殺了。
問:台大最近出現推薦甄試的學生中只有一個是清寒的,在台灣是否好的大學都是有錢人念的?
答:美國私立大學是給有錢人念的,我們私立大學是給窮人念的,全世界大概只有我們國家這樣,這個是完全違反社會正義的。
當年鼓勵這些私立大學成立,政府又不肯出錢,這是不對的。但現在若想讓私立大學變得比公立好,絕無可能。美國因為一開始只有私立大學,好的州立大學都是到很晚才成立,台灣則相反。私校要變好是不是要收很高的學費?這樣誰要去念?要公立大學多收貧窮的學生,這也不可能,窮學生功課好的早就考進去了,你要用特別的條件讓他進去,結果通常是害了他,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你沒有幫助他把基礎搞好,結果他進去功課跟不上只會沮喪。如果要幫助弱勢的小孩,幫他補習就是了,沒有別的選擇。
問:所以你才會成立博幼基金會,幫小學生課輔?
答:欸欸,沒錯。我這一輩子都在做替窮小孩補習的事情。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能讓學生程度變好,就是寫完功課才准回家,哈哈。窮小孩程度多半不好,而程度不好的學生學校向來不管。博幼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把窮小孩都抓來念書。不管他們以後念不念大學,只要能夠好一點,以後就是好的。我想,如果他的英文好到一個程度,以後他就能夠幫忙解決自己孩子基本學習過程的疑問,現在這些窮孩子就沒有,但你可以想像將來一代比一代更好。
問:博幼的經營目標為何?還要擴大規模嗎?
答:我們現在有一千多個學生,光是埔里就有三百多個。我這人向來不做大,要照顧更多人的話我會鼓勵別人也來做,為善不要講究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