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暖、頂、忍、世第一與十地位
【楞嚴經淺釋】暖、頂、忍、世第一與十地位
宣化上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八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鉆火。欲然其木。名為暖地。
現講四加行,第一暖地:佛即心,以初地所具之佛覺,用作自己加行的因地心,以求證得佛即是心的境界。然心見未忘,果地未發,將要覺悟而還未圓覺,這時,就好像鉆火,火譬喻本覺智光,本在木中。木譬喻無明,本覺智光欲出還未出;無明之木,將燃還未燃。加功至此就如鉆木燃火,先得暖相,叫做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
第二頂地:心即佛。又以自己加行的因心,為佛覺的所履,心為佛依,有如履地,好像有依,但實在又不是依,好像登高山,身已經高入雲霄,但是腳還未離開山頂,腳下還有些微阻礙,也即心相還未完全破盡,這叫頂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第三忍地:即心即佛,頂地是以己心為佛覺的所履,故還有心佛二相,現在到達忍地,則心佛不二,即心即佛,不著二邊,善得中道妙義。但在將證而未證,這時,心中自己明白,很想告訴他人,又覺得難以用語言表達,欲說而說不出,就和忍事人一樣,故叫做忍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第四世第一地:非心非佛。暖地中以佛心為己心,尚有己心的數量,頂地以己心為佛所履,又有佛履之數量,忍地雖是心和佛相同,但還有相同之數量,現在則數量都已消滅。既不迷中道,亦不覺於中道。為何不迷?因根本不迷。為何不覺?因根本無覺。無己心亦無佛心,心佛雙忘,非心非佛,什麽都沒有,還歸於零字。零字是萬物的母體,但沒有母體名。沒有名故勉強起個名字,叫做世第一地。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現在淺釋十地位。阿難,這個善男子,於無上的菩提大道,已能通達,以自心的本覺,與諸佛的妙境,融合貫通,能證諸佛的微妙境界,回歸零字。零字什麽都沒有,才是真空。真空就生出妙有,原來妙是這樣奇妙!現在才明白,生出無量歡喜,叫做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九法界眾生之性,各各不同,現在都能融入如來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還是垢,要連同性亦消滅,方是完全離垢染的真正清凈,這就叫做離垢地。
凈極明生。名發光地。
上面離開塵垢還有個離字,現在連離字都離去,就成凈極。凈極則明生,明生則真覺顯露,靈明無礙,叫做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凈極則明生,明極則覺滿,覺智圓滿,如大火聚,能燒煩惱之薪,故叫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在初地時,自己之覺和佛之覺,已經相同,在二地時,連同之性亦滅,故靜極明生。在三地時,凈極明生,明極圓滿。到了四地,則前面種種同和異都杳然全不存在,就叫做難勝地。
無為真如性凈明露。名現前地。
明生覺滿,超出同異,什麽凡情聖解都沒有了,有為功用亦已達到極點,就契合無為真如,而真如妙性,本來是清凈無染,所以凈性亦得分明顯露出來,叫做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真如本來無際,什麽都沒有,望之不見其影,窮之地有分量,哪還有什麽邊際呢?現在能盡其邊際,是形容能回超無涯,故叫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既能盡真如之際,就已得真如全體,一真凝然,湛寂不動,一真一切真,亦即如來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知。已能徹法的底源,無動也無壞,故叫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以上各地已得真如全體,現在是稱體起用,能發真如之大用。既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常不變隨緣,常隨緣而不變。這種大用是大智慧作用,所以叫做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
阿難,這些修圓通行的菩薩,從此以後,修行的功行已告完成,出世的功德亦告圓滿。今後只論證,不再論修,因為習修功行,到此為止,所以還是叫這位為修習位。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慈悲普被,彌滿成陰,妙智祥雲,靄靄密布,覆蓋涅槃之果海,叫做法雲地。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如來以因圓果滿,得證涅槃,而不舍眾生,乃倒駕慈航,逆涅槃流而出。而此菩薩從初發心起,入金剛幹慧地,其中經過五十四位,才到達等覺,此是順流而至。而如來之出,也是先到等覺一站。故始覺和妙覺相交之時,即成等齊之際,故叫做等覺。
阿難。從幹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幹慧地。
等覺菩薩雖和佛平等,但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故還未達到妙覺,還未成佛。
阿難,從幹慧心,即金剛初心,到等覺菩薩位,這幹慧地是欲愛幹枯,還未與如來法水相接。現在這個幹慧地也叫金剛後心,已破無明,即生相無明已幹,還未和如來妙莊嚴海水相接,故叫初幹慧地。
九法界眾生都因為三種業流,才有五住煩惱,以致生死輪回不息。什麽是五住煩惱呢?(一)欲愛住;(二)色愛住;(三)無色愛住;(四)見一切住;(五)無明住。三種流是:(一)欲流;(二)有流;(三)無明流。以前四住是欲流,有流即有分段生死,四果時就已斷除。無明流是變易生死,要至八地菩薩果位才能斷。
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從幹慧地金剛初心到妙覺,要經過重重單複十二,才能窮盡妙覺果位。什麽是單複呢?單即一名一位叫做單,如幹慧地、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等覺和妙覺,單有七重。複即一名十位叫做複,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複有五重。所以說重重單複十二。才能窮盡源流,達到究竟妙覺,成就無上佛道。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凈修證。漸次深入。
以上種種階段,都是以金剛藏心的觀察妙慧,用十種譬喻來觀察,是哪十種譬喻呢?(一)觀一切業如幻;(二)觀一切法如焰;(三)觀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觀妙色如空中花;(五)觀妙音如空谷聲;(六)觀諸佛國土如幹達婆城;(七)觀佛事如夢;(八)觀佛身如影;(九)觀報身如鏡中象;(十)觀法身如幻化。
這亦即是:
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
降伏鏡里魔軍,大作夢中佛事。
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門中,用過去諸佛所使用之止觀法門來微密觀照,一步一步往前精進,才能清凈修證,漸次深入。
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難,這樣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三摩缽提以及禪那三大增進法門,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能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種精進來修行。一是修習,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進,違其現業。再經過五十五位階段,用金剛心觀察,微密觀照,能這樣就是正當修行。能這樣才是以根性為因心修不生不滅法。若不是這樣,而執六識為真因,修有生滅法,這都是邪觀,是不正當修法。
宣化上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八
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鉆火。欲然其木。名為暖地。
現講四加行,第一暖地:佛即心,以初地所具之佛覺,用作自己加行的因地心,以求證得佛即是心的境界。然心見未忘,果地未發,將要覺悟而還未圓覺,這時,就好像鉆火,火譬喻本覺智光,本在木中。木譬喻無明,本覺智光欲出還未出;無明之木,將燃還未燃。加功至此就如鉆木燃火,先得暖相,叫做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
第二頂地:心即佛。又以自己加行的因心,為佛覺的所履,心為佛依,有如履地,好像有依,但實在又不是依,好像登高山,身已經高入雲霄,但是腳還未離開山頂,腳下還有些微阻礙,也即心相還未完全破盡,這叫頂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第三忍地:即心即佛,頂地是以己心為佛覺的所履,故還有心佛二相,現在到達忍地,則心佛不二,即心即佛,不著二邊,善得中道妙義。但在將證而未證,這時,心中自己明白,很想告訴他人,又覺得難以用語言表達,欲說而說不出,就和忍事人一樣,故叫做忍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第四世第一地:非心非佛。暖地中以佛心為己心,尚有己心的數量,頂地以己心為佛所履,又有佛履之數量,忍地雖是心和佛相同,但還有相同之數量,現在則數量都已消滅。既不迷中道,亦不覺於中道。為何不迷?因根本不迷。為何不覺?因根本無覺。無己心亦無佛心,心佛雙忘,非心非佛,什麽都沒有,還歸於零字。零字是萬物的母體,但沒有母體名。沒有名故勉強起個名字,叫做世第一地。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現在淺釋十地位。阿難,這個善男子,於無上的菩提大道,已能通達,以自心的本覺,與諸佛的妙境,融合貫通,能證諸佛的微妙境界,回歸零字。零字什麽都沒有,才是真空。真空就生出妙有,原來妙是這樣奇妙!現在才明白,生出無量歡喜,叫做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九法界眾生之性,各各不同,現在都能融入如來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還是垢,要連同性亦消滅,方是完全離垢染的真正清凈,這就叫做離垢地。
凈極明生。名發光地。
上面離開塵垢還有個離字,現在連離字都離去,就成凈極。凈極則明生,明生則真覺顯露,靈明無礙,叫做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凈極則明生,明極則覺滿,覺智圓滿,如大火聚,能燒煩惱之薪,故叫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在初地時,自己之覺和佛之覺,已經相同,在二地時,連同之性亦滅,故靜極明生。在三地時,凈極明生,明極圓滿。到了四地,則前面種種同和異都杳然全不存在,就叫做難勝地。
無為真如性凈明露。名現前地。
明生覺滿,超出同異,什麽凡情聖解都沒有了,有為功用亦已達到極點,就契合無為真如,而真如妙性,本來是清凈無染,所以凈性亦得分明顯露出來,叫做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真如本來無際,什麽都沒有,望之不見其影,窮之地有分量,哪還有什麽邊際呢?現在能盡其邊際,是形容能回超無涯,故叫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既能盡真如之際,就已得真如全體,一真凝然,湛寂不動,一真一切真,亦即如來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知。已能徹法的底源,無動也無壞,故叫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以上各地已得真如全體,現在是稱體起用,能發真如之大用。既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常不變隨緣,常隨緣而不變。這種大用是大智慧作用,所以叫做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
阿難,這些修圓通行的菩薩,從此以後,修行的功行已告完成,出世的功德亦告圓滿。今後只論證,不再論修,因為習修功行,到此為止,所以還是叫這位為修習位。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慈悲普被,彌滿成陰,妙智祥雲,靄靄密布,覆蓋涅槃之果海,叫做法雲地。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如來以因圓果滿,得證涅槃,而不舍眾生,乃倒駕慈航,逆涅槃流而出。而此菩薩從初發心起,入金剛幹慧地,其中經過五十四位,才到達等覺,此是順流而至。而如來之出,也是先到等覺一站。故始覺和妙覺相交之時,即成等齊之際,故叫做等覺。
阿難。從幹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幹慧地。
等覺菩薩雖和佛平等,但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故還未達到妙覺,還未成佛。
阿難,從幹慧心,即金剛初心,到等覺菩薩位,這幹慧地是欲愛幹枯,還未與如來法水相接。現在這個幹慧地也叫金剛後心,已破無明,即生相無明已幹,還未和如來妙莊嚴海水相接,故叫初幹慧地。
九法界眾生都因為三種業流,才有五住煩惱,以致生死輪回不息。什麽是五住煩惱呢?(一)欲愛住;(二)色愛住;(三)無色愛住;(四)見一切住;(五)無明住。三種流是:(一)欲流;(二)有流;(三)無明流。以前四住是欲流,有流即有分段生死,四果時就已斷除。無明流是變易生死,要至八地菩薩果位才能斷。
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從幹慧地金剛初心到妙覺,要經過重重單複十二,才能窮盡妙覺果位。什麽是單複呢?單即一名一位叫做單,如幹慧地、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等覺和妙覺,單有七重。複即一名十位叫做複,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複有五重。所以說重重單複十二。才能窮盡源流,達到究竟妙覺,成就無上佛道。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凈修證。漸次深入。
以上種種階段,都是以金剛藏心的觀察妙慧,用十種譬喻來觀察,是哪十種譬喻呢?(一)觀一切業如幻;(二)觀一切法如焰;(三)觀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觀妙色如空中花;(五)觀妙音如空谷聲;(六)觀諸佛國土如幹達婆城;(七)觀佛事如夢;(八)觀佛身如影;(九)觀報身如鏡中象;(十)觀法身如幻化。
這亦即是:
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
降伏鏡里魔軍,大作夢中佛事。
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門中,用過去諸佛所使用之止觀法門來微密觀照,一步一步往前精進,才能清凈修證,漸次深入。
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難,這樣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三摩缽提以及禪那三大增進法門,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能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種精進來修行。一是修習,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進,違其現業。再經過五十五位階段,用金剛心觀察,微密觀照,能這樣就是正當修行。能這樣才是以根性為因心修不生不滅法。若不是這樣,而執六識為真因,修有生滅法,這都是邪觀,是不正當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