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一切惡得須陀洹、 然後布施遠離諸苦
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
南無僧伽吒!!!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六集)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
『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這就是允許地藏菩薩的請求,說「閻浮提」就是說我們地球,地球上這些人修福得報的輕重。末後這兩句特別囑咐地藏菩薩,實際上是囑咐我們大眾,『汝當諦聽』,「諦聽」是仔細的聽,『吾為汝說』,下面這是世尊要為我們說法。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實在講地藏菩薩完全是代表我們,他說:「我對這個事情很疑惑,非常歡喜希求世尊,為我們說這個事實真相」。
「以閻浮提人能行布施者,必報生天上」。真正修布施,如理如法的布施,布施是福,修福,福報大的他到天上去享福。所以世尊在天宮說布施功德輕重,為什麼不在人間說,而在天上說?這是把這個意思給我們點出來。說「當諦聽者,夫布施之業,乃眾行之源」,這兩句話是綱,總說。「且財物無常,五家爭奪。凡愚吝惜,靡有捨心」,這是講世間人的狀況,現前社會更是如是,不擇一切手段奪取財物,這造罪業。「遂使妻兒角目」,這是家庭不和,「兄弟鬩牆。眷屬乖離,親朋隔絕」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
這些人都是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能布施的人。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這是所布施的對象。佛法裡面稱之福田,福田有三類,這一類是「悲田」,是世間最可憐的。這些人過去生中沒有修福,雖得人身,生活非常困苦,我們有力量的人看到這些眾生,應當以大慈悲心,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
「要觀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才對。
【是大國王等。】
『等』,前面所說的宰輔大臣、長者、剎利、婆羅門等,就是說在社會有地位、有財富、有能力,應當要修布施。佛在經裡面常說,有福報應當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個福報就大了,如果貪財慳吝只供給個人享受,縱然你的福報很大,你這一生受用完了之後,來生就沒福了。沒有福報那他到哪裡去?這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是到惡道去,在人間也是貧窮、諸根不完具者,也會墮落在這一個階層。
富貴人能夠修福,貧賤人也能修福,而且將來得的果報也是平等的,只要盡心盡力修福都是圓滿的。
【欲布施時。】
行布施的時候。實在講布施是一切時、一切處,不可以間斷,要緊的是你用什麼樣的心去幫助別人。
【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
這個布施是最殊勝的,真正慈悲心。『大慈悲』是平等心、清淨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對一切眾生同樣的一個愛心,這叫大慈悲。『下心』是謙虛,對人尊重,沒有一絲毫傲慢的習氣,更不可能有傲慢的態度。『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這個事情親手去做。如果在因緣不足的時候,自己沒有辦法親自到那個地方行布施,那就得要派人、派代表,派人去也要教他布施的心態,『軟言慰喻』,和顏愛語,安慰接受布施的這些人。他們都生活在困難當中,要對他有安慰。
【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
大家都曉得布施供養佛的功德最大,人人都喜歡供養佛,而疏忽了對這些貧窮之人。
今天所講的社會殘障之人,對他們的布施你所獲得的福報,跟布施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我們對諸佛如來布施是極其虔誠恭敬,要以這種心態來對這些貧賤人布施,那個福報就一樣。為什麼?因為你是平等心,你得的福是平等福,真的是境隨心轉。
佛在經上教給我們的是真話不是假的,決定要把一切眾生看作是自己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
眾生明明有富貴的,我們知道他前生修福,是我們過去父母。眾生當中有貧賤的,我們也明白過去生中沒修福,也是我們過去父母。我們以同樣真誠、清淨、平等心來孝順,布施供養是孝養父母、是奉事諸佛。所以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什麼關係?是過去生中父母,未來諸佛如來。如果我們用這樣的心,去看一切人、看一切眾生,你成佛的時間大幅度的縮短。你要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你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作佛?是你看輕了眾生,自己一副貢高我慢的態度,把自己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機會錯過了。不是諸佛菩薩不幫助你,是你當面把機會錯過,這是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檢點。如果在這些事情真正覺悟了、明白了,我們菩薩道真的是一帆風順,哪裡會有障礙
任何一個人只要具備這樣的態度,不是說把一切眾生「當作」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作」你的心地還不清淨;換句話說,你仔細去想想,你還有一分傲慢心沒斷掉。必須要了解這事實真相,他確確實實是過去父母,不是「當作」,確確實實是未來諸佛。佛講的話哪裡會有錯誤,我們沒有看到,佛看到事實真相,我們過去生中,過去還有過去世,過去無始,無量無邊劫來跟這個眾生有親屬關係。親屬關係何以處不好?多半是吝財,造作許多的罪業,心裡面看到這些財物起貪瞋痴慢,造作許許多多的惡業,受眼前這些果報。
【何以故。】
世尊為我們解釋這個道理。
【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
因為修布施的人他發的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跟佛的心相同。
佛家講慈悲略說有四種,世間人只有「愛緣慈悲」,他愛你,對你就慈悲;不愛你,他對你就沒有慈悲心。慈悲是關懷愛護,全心全力的幫助你,他不愛你這就沒有了。
世間有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有「眾生緣慈悲」,他懂得愛自己也愛家人,愛家人他也愛國家、也愛民族,乃至於愛護世界一切眾生,這個人心量就大了。有大心量的人,大多數在社會都是屬於領導階層的人物,他有大的愛心,他布施供養服務的層面廣。
到菩薩,菩薩覺悟了,菩薩的慈悲心稱為「法緣慈悲」。像我們剛才說,我們把一切眾生當作是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個樣子修孝敬、修供養屬於法緣慈悲,法緣還是有條件的。
如來果地上大慈悲心是沒有條件的,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完全是自自然然的,佛法裡面講「法爾如是」,這才叫做「大慈悲」,那個福報無量無邊,絕對不是眾生緣、法緣能夠比較的。這個人發的心是大慈悲心,跟佛是一樣的。
我一個月只賺兩千塊錢,我能把兩千塊錢統統布施掉,我的功德是圓滿的。人家一個月賺幾十萬、賺幾百萬,他布施幾萬,他的功德不圓滿,為什麼?是他力量裡面的幾分之幾。我福報小的全部都拿出來,這個比例我的布施供養是百分之百,心是百分之百,事也是百分之百,得的果報就是百分之百,佛法這才叫平等法。絕對不是有勢力、有財富的人才能修布施,貧窮人就不能修布施,那這樣一來,貧窮不是生生世世都貧窮?富貴不是生生世世都富貴
佛在經上講的,往往貧賤之人來生是大富大貴,這一生大富大貴的人,到來生他的富貴降等了、降低了,為什麼?享受富貴的時候,布施很難做到圓滿,道理在此地,這才叫天道公平,貧賤之人能夠修大福報。
在小乘經上講過。一個要飯的人,這是貧賤到極處,人家給他一文錢,這很少。這個要飯的正好遇到佛在托缽,想到自己身世非常悽慘,過去生中沒修福報,看到佛在托缽,就把這一文錢恭恭敬敬供養佛陀。這個要飯的是個女人,七天之後她死了,因為種的這個福,她投生在大富長者之家就享福了,長大成人之後她做了皇后。一文錢布施佛的供養,得這麼大的福報,這在一般人很難相信。為什麼得這麼大的福報?她發的是大慈心、真誠恭敬心,福是從這裡生的;不是在一文錢,一文錢值什麼?在她的心
國王財富多,布施人民、養育人民、教導人民,如果要不是以大慈悲心謙虛卑下,他的福報就修得不完全。這一生作國王,來生就作大臣,再過一生,官就愈做愈小,愈往下去了。雖然在財富上布施得多,但心不清淨、心不夠慈悲。所以從大慈悲降到法緣慈悲、眾生緣慈悲、愛緣慈悲,那就是一世不如一世。
要以謙虛恭敬對待一切人,全心全力幫助一切人。幫助一切人就是幫助自己的父母,幫助諸佛如來,你說我們這個心多歡喜、多快樂!果報得福利的大小全在你的用心,不在乎你布施之物有多少,而是在乎你的心。
【是故福利。】
他所得的福,他所得的利益。
【有如此報。】
這就是前面的比喻,他的果報等於布施一百個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
你能夠以大慈悲心,就是佛講的,確確實實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你以這種真誠恭敬心,去布施供養貧窮下賤的人,你就得福,這是「等同布施」。
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在我們周邊到處都是福田,我們不知道種福反而去造罪業,這就是佛經裡面常講「可憐憫者」,福田就在你周邊,你不曉得種福,還在造業,你說多可憐
以上摘錄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地藏經第36集逐字稿,以下為逐字稿下載連結網址,若摘要中有不清楚的部分或想要更深入了解,可自行查閱逐字稿原文,本篇有標示本摘要出自第幾集,以方便大家查閱,願大家深入佛法經藏,智慧如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bt/amtb_jindian.asp?web_choice=14&web_amtb_index=179
若覺得本文使您獲益良多,請多多轉貼至自己的社群如臉書或LINE等分享,使更多人知道如何斷惡修善修福,增加人間正能量,自然使世界和平,家庭和睦、人間少災少病,社會祥和,這樣我們的子子孫孫才能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下去。而且轉貼、分享勸善文是一種法佈施,佛說“一切施中,法施為勝","法施"功德福報不可思議,詳見《真實故事》法佈施(寫作、轉貼、分享)勸善文,消自己業障非常迅猛(附真實案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9095
轉發∼引用金剛經類的般若經典後,人的雜念煩惱會突然消失,停住在清靜愉悅的奇妙心境。
轉發∼戒殺放生的文章後,自己會感到十分吉祥連家人當天都會很開心,總之就是快樂的心境。
轉發∼戒邪淫的文章後,人會變得相貌端莊,身體聖潔、心裡清涼,邪惡的欲望頓消。
轉發∼佈施得福的文章後,人會更踴躍地去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