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近日,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在立院證實,台灣已向美國求購機動岸置魚叉飛彈系統,預計在2023年返台並於海軍海鋒大隊服役。張哲平表示,經數值模擬運算,若要在台海戰事中滿足殲敵50%之目標下,現有飛彈數量不足,以外購方式能較快提升戰力。
對此,有媒體估計採購金額可能達510億台幣之譜,將對國防預算造成排擠效應,射程250公里的雄二增程反艦飛彈雖已完成作戰測評,但在預算排擠下會無法啟動量產,進而引起「國防自主」倒退的爭議。
魚叉飛彈Block II+增程版
綜合軍方與媒體消息,本次採購的魚叉飛彈應是最新的Block II+增程版(Extended Range),該型飛彈源自於美國海軍為了推動「分散性殺傷」策略,在2015年為「沿岸作戰艦」(LCS)採購「超地平線反艦飛彈」的計畫。當時由挪威發展的「海軍打擊飛彈」(NSM)是最熱門的參賽者,而波音公司則推出了由魚叉飛彈Block II+型大改而來的增程版與之競爭。
增程版魚叉飛彈主要有兩大修改,首先是改裝效率較高的新一代渦噴引擎,節省飛行消耗的燃油;再來是改裝新一代彈頭,使重量由500磅減輕到300磅但威力不變。
綜合兩者,官方宣傳指射程可提升為Block 1C型的兩倍,也就是250公里以上,不過波音公司的代表也曾對媒體表示,射程可達310公里之譜。相較之下,「海軍打擊飛彈」宣稱射程為200公里左右,但彈體具匿蹤能力,穿透防空網的能力較強,最後還是不負眾望地贏得美國訂單。
魚叉增程版落選後,波音仍自資完成開發工作,並在2018年向芬蘭推銷,型號為RGM-84Q-4。根據美國軍售公告,波音預計以6.22億美金出售112枚(其中12枚為較舊RGM-84L型再加上升級套件),部署到巡邏艦、飛彈快艇與岸防部隊中,但最後仍輸給了以4.14億美金搶標的以色列天使5型飛彈。根據芬蘭收到的報價,魚叉飛彈平均一枚要555萬美金,也就是約1.66億台幣,如果台灣收到的報價沒有太大變動,則採購總數可能達到300枚,形成可觀的岸基打擊火力。
波音公司在去年初就曾暗示第一島鍊的某國有意採購岸基版本,而台灣媒體也在去年10月報導,美商遊說軍方增購愛國者與魚叉飛彈,顯見本案醞釀已有段時間。
但本案的爭議在於:中科院已研發雄二與雄三兩種反艦飛彈,並發展出岸基機動版,預計部署到從4個中隊擴編到8.5個中隊的海鋒大隊中,還有必要採購第三種岸基反艦飛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