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票房大熱,輿論熱烈討論八百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原因。
蔣介石下令死守四行倉庫是為了「爭取友邦同情」,這事實上是請求歐美國家出售軍火的委婉說法。當時中國工業底子太薄,必須靠外國軍火打仗。兵工署署長俞大維在1937年8月估計,歐美各國若不賣軍火,國內武器彈藥只能撐半年。
以《八佰》的主角第88師為例,在那頂鋥亮的德造鋼盔之下,精銳德械師連步槍子彈都無法領足。蔣介石發動淞滬會戰時,將部隊彈藥供應量減半。《八佰》里扛步槍的「朱班長」,身上本應纏滿子彈袋,隨身攜行1個基數200發步槍彈。但史實中的第88師,步槍兵上戰場只能帶100發子彈。
買軍火需以必勝姿態,爭取「友邦同情」。若中國沒有勝算,歐美各國絕不會冒著遭日本報復的風險而向中國出售軍火。幸而淞滬會戰打了兩個半月,建立起中國能堅持抗戰的國際形象,軍火訂單總算動了起來。但上海失利撤退,中國形象再次崩落,還是買不到軍火。於是,肩負「爭取友邦同情」重任的八百壯士,在全球媒體鏡頭前死守四行倉庫,打了場最精彩的國際宣傳戰,有效提振起中國的聲望,急需的軍火也隨之而來。
四行倉庫硝煙未散,一批與日本沒有直接利益衝突的歐洲小國,接下了中國存亡所系的軍火大訂單。來自比利時、奧地利、匈牙利、捷克與丹麥的軍火,適時補上青黃不接的缺口,使中國熬過1937年底南北戰場大敗的最黑暗時刻。中國得以迅速重建大軍,將抗日戰爭繼續打下去。
實事求是說,若沒有八百壯士換來的軍火,對日抗戰可能撐不過1937年,只是這段秘史罕為人知。2009年,台北「國史館」公布抗戰時期外交部密檔,說明了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使抗戰能持久抵抗的關鍵之役。
抗戰伊始的軍火生意
八百壯士撤出四行倉庫兩天之後,一場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九國公約會場的小小賭局,生動說明歐美對中日戰爭觀感的變化。
抗戰爆發時,歐美原本認定中國必然快速失敗。淞滬會戰堅持兩個半月,各國對中國觀感煥然一新。但上海保衛戰10月下旬失利,中國的聲望再次受到嚴重打擊。正在布魯塞爾參加九國公約會議的各國外交官,私下熱烈爭論中國能不能繼續抵抗。法國遠東事務專家拉加德大發議論,認為中國一定打不下去,中日戰爭在年底之前就會結束。美國代表亨培克(Stanley Kuhl Hornbeck)與拉加德爭辯,他堅信中國將繼續抵抗,更與拉加德下注打賭。亨培克告訴中國代表顧維鈞,這個賭局不是友誼之爭,而是賭輸贏的。
「亨培克說,他並不習慣打賭。不過,這次他非常有信心,所以也要和拉加德賭個輸贏。他說,平常人們只按表面統計數字,來判斷局勢能不能堅持下去,而忽略了心理因素。而中國人抵抗的精神很強烈,而且準備付出犧牲。他說,即使在華盛頓,軍事權威們也只會根據有關部隊、大炮、坦克、飛機等數字來判斷形勢變化,而不考慮部隊的精神和士氣的因素。」顧維鈞回憶說。
...
亨培克打賭之時,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是國際熱點頭條,亨培克無疑也是八百壯士的「粉絲」,他的小小賭局意義非凡。亨培克是美國國務院遠東司司長,主導美國遠東政策長達十年。據顧維鈞觀察,英國的遠東政策跟著美國走,歐陸各國則以英國為依歸。見到亨培克下注打賭中國能持久抗戰,歐陸各國的對華政策吃了定心丸,接下中國軍火訂單時不再恐懼日本報復。
八百壯士名揚國際之時,中國的軍火採購正陷入困境。
抗戰爆發時,百萬抗日雄師以步兵為主,前線部隊作戰的基本需求是步槍、輕機槍與重機槍。1937年10月,軍政部以維持60個步兵師作戰為底限,制定《增購械彈計劃》,分析出中國維持抗戰最急需的外國軍火,是2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79槍彈。中國賴以建立德械部隊的德國易貨協定,卻使不上力。抗戰爆發時,德國自身正在全力擴軍,準備吞噬歐洲,無法出售現成的機槍與槍彈。
第二個選擇是蘇聯。1937年8月21日,中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蘇俄提供1億法幣易貨軍售貸款。然而,蘇造步機槍使用7.62×54mmR「俄羅斯型」槍彈,而中國的步機槍則使用德系7.92×57mm「毛瑟型」槍彈,採購蘇式步機槍將增加後勤壓力。因此,中國以蘇聯貸款搶購飛機與火炮,另外尋找79口徑德系輕武器。
歐洲的德系輕武器供貨商很多。1937年4月,中日戰爭一觸即發,蔣介石以孔祥熙為特使訪問歐洲各國,尋找德國以外的軍火來源。孔祥熙輕鬆選定供貨商。
比利時國家兵工廠(簡稱FN)是79德系輕武器專家,仿造德國98式毛瑟步槍的1924式步槍與中正式步槍幾乎一模一樣,只能以護木蓋長短區分。而以白朗寧「BAR」自動步槍改造的D式白朗寧輕機槍,不但改用79毛瑟彈,更能更換槍管,戰鬥法與性能諸元與中國制式的捷克造輕機槍雷同。
法國軍火公司也揪團來搶生意。法軍使用8毫米勒貝爾(Lebel)式槍彈,但機槍名廠哈奇開斯(Hotchkiss)公司非常樂意為外國客戶量身打造外銷版。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與九二式重機槍,都是哈奇開斯的改造版。1930年代,哈奇開斯公司推出79口徑輕重機槍,積極爭取中國市場。為了向南京政府推銷產品,哈奇開斯與迫炮名廠布朗德(Brandt)、火炮名廠施耐德(Schneider)齊心協力,以上海「聯華洋行」(Groupe-Chine)為總代理,合力推銷長達5年。
抗戰爆發的第一個月,孔祥熙在比利時與法國輕鬆談定軍火大訂單:向FN兵工廠購買1155萬發毛瑟槍彈與3000挺比造輕機槍,向布朗德公司買150門81迫炮,向哈奇開斯買高射機槍,向施耐德買120門75毫米野炮。只是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對日抗戰敗報頻傳,日本乘勢向歐美各國強烈施壓,中國的軍火訂單被法比政府擋下。只有FN公司的第一船155萬發子彈是現貨,趕在日本抗議前出貨。
蔣介石於8月13日主動攻打上海日租界,中國威望大增,歐美各國漸漸放行了中國的軍火訂單。但10月下旬上海作戰失利,各國又放慢腳步。直到八百壯士轟動全球,中國買軍火才順了起來。就在南北戰場全線潰散的1937年初冬,大批訂單火速簽訂,為中國帶來救命的軍火。
外國軍火輸入中國,需由外交部「簽放」,開具俗稱護照的「運輸說明書」,詳細開列軍火的來源國、品名、到達港與預計抵達時間。保存於台北的外交部檔案,逐筆記錄了在抗日戰爭最黑暗時期越洋而來的萬國牌軍火。
翩然而來的比利時步槍
淞滬會戰爆發之後,比利時FN兵工廠敞開來為中國趕造軍火。8月23日,FN兵工廠簽約趕造5萬支步槍與5000挺輕機槍,一個訂單就補足了中國開戰第一個月的損失。但要應付出乎預料的大規模戰爭,中國需要更多軍火。
當時世界五大軍火生產國美、英、法、德、意,都不能接中國的軍火訂單。美英法憂慮日本侵略東亞的殖民地,德國正在擴張軍備,義大利則與日本結盟。但隨著淞滬會戰堅強苦撐,各國漸漸輕視日本。與日本有直接利益衝突的美英法三國暗地出售軍火,而一批與日本沒有直接衝突的小國家,則大大方方接下中國的軍火訂單。
在淞滬會戰最激烈的9月,與中國一向沒有生意往來的奧地利希爾滕貝格(Hirtenberg)公司出售1400萬發毛瑟槍彈。半個月後,匈牙利皇家鐵路機械工廠(Magyar Királyi Államvasutak Gépgyára)出售毛瑟槍彈600萬發。以銷售肥料聞名的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國內俗稱卜內門公司),也接下1000萬發毛瑟槍彈的大訂單。卜內門公司收購了製造運動槍械的Kynoc公司,不但為中國特製79子彈,更代造20毫米炮彈與信管。
1000萬發毛瑟尖彈並不多,只相當於鞏縣兵工廠1個月的產量。但淞滬會戰爆發後,鞏縣與金陵兩大兵工廠緊急內遷,無法生產,只剩下漢陽兵工廠苦撐,79步槍彈月產量由2000萬發急降為750萬發。到了1938年初,前線部隊基本依賴萬國牌毛瑟子彈打仗。
對中國抗日一貫冷淡的英國與美國,也開始出售武器。但英國用點303英式彈,美國用點30-03春田彈,與中國輕兵器口徑不相符合。南京政府更渴望得到英美的戰機。10月4日,英國出售格鬥士型驅逐機16架。10月8日,美國出售霍克75驅逐機30架。但英美戰機刻意無武裝交貨,以免觸怒日本。作為變通手段,孔祥熙由比利時訂購機用79機槍,由義大利訂購炸彈,湊合成軍。
對日作戰的另一大軟肋是戰防炮,需求很急,口徑不拘。奧地利百祿(Böhler)公司有100門47毫米戰防炮現貨,立即被中國搶訂。丹麥的槍炮名廠丹麥步槍集團公司(Dansk Rekyl Riffel Syndikat),則出售200門20毫米麥德森小炮與50萬發炮彈。丹麥政府原本不肯發出口許可證,但英國出售軍火成例在先,日本大使的抗議也就不起作用了。
與中國步兵武器口徑一致的捷克,則放手簽下1萬挺輕機槍的巨大訂單。相比之下,鞏縣兵工廠的「捷克造」月產量,只有150到200挺。
滬戰越激烈,國際軍售越火熱。當時軍火的主要輸入港口是香港,廣九鐵路日夜搶運,深受日本嫉恨。日軍宣布封鎖粵港航運,轟炸鐵路線,軍火物資改在夜間出發,300輛大卡車以黑夜掩護來回搶運。只是軍火太多,軍火貨輪在維多利亞港外排隊,很多軍火不得不暫時轉存在鄰近港口。馬尼拉總領事報告,一船德國重炮擠不進香港,暫存馬尼拉港堆棧,使美菲政府大為恐慌。
由外國搶購的軍火,穩住了前線60個步兵師的軍火供應。
軍政部長何應欽於8月底提出報告,60個師所需的2萬挺輕機槍,已向比利時與捷克訂購1.8萬挺,11億發子彈已訂購6億發。只是4500挺重機槍不易買,南京政府原本向法國哈奇開斯公司訂購重機槍,但法國第三共和政府政潮迭起,對外底氣不足,不敢開罪日本,只有捷克同意出售1000挺,但出貨太慢。
當局只好向口徑不同的蘇聯訂購俄造馬克沁帶輪重機槍與馬克沁-托卡列夫輕機槍各500挺。1937年8月之後訂購的軍火,於1938年初交貨,使中國撐過南北戰場大敗的戰力低谷,快速重建百萬大軍。
淞滬會戰於10月下旬失利,火熱的軍火出口在10月底驟然結凍。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又為中國的國際威望注入強心針。四行倉庫硝煙未散,供應1938年作戰的更大規模的軍火採購已然啟動。
萬國牌軍火拯救中國抗戰前兩年
對日抗戰的規模遠超出戰前預計,1938年的武器採購任務很沉重。兵工署署長俞大維於1938年開春之際報告,全年預估需求步槍44萬支、輕機槍36000挺、重機槍6500挺與迫擊炮1550門。而國內兵工廠只能供應步槍7萬支、輕機槍3400挺、重機槍1300挺與迫擊炮500門。
然而,亨培克感覺到的「精神戰力」,燃起歐美各國對中國持久抗戰的信心,軍火訂單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之後越來越大。比利時FN兵工廠全力為中國服務,每月交貨5000支步槍與500萬發步槍彈。匈牙利皇家鐵路機械工廠全力趕造4500萬發79槍彈,日夜趕工的毛瑟兵工廠也硬擠出生產線,為中國代造400萬發步槍彈。
行有餘力,中國新添犀利兵器。中國使用毛瑟十響駁殼槍30餘年,但毛瑟廠不再供貨。FN廠順勢推銷9毫米半自動手槍,裝彈13發,初速高達每秒350米,加裝木槍托能當成卡賓槍使用,表尺射程達到500米。蔣介石親批購買1萬支,中國軍人一見鍾情,暱稱為「比造強力90手槍」,成為抗戰傳奇名槍。
即將亡國的捷克,也對中國釋出最大善意。淞滬會戰爆發後,捷克直接撥讓軍中使用的輕機槍,但德國侵略日急,捷克於1938年5月動員備戰。同樣國難當頭,捷克總統深受八百壯士抗敵精神感動,親自贈送全套「捷克造」機槍圖樣,裝滿7大箱,專人押運回中國。中國自此能完全自製捷克造輕機槍,不需再向捷克買槍。
此外,中國也缺重機槍,捷克政府撥出50挺剛問世的ZB-37重機槍售讓中國,並派遣技師指導使用。捷克專電叮囑不要落入日寇之手:「是項重機槍為該國最新特製,構造效用與普通不同,實以兩國邦交綦厚,故肯售讓。圖樣說明書不及檢譯,務請慎重使用,勿落敵手。」
暗助中國,成為1938年大部分歐美國家的共識。日本宣布封鎖中國海岸,德國則發明倒填日期法,對華出口軍火的日期全部倒填至抗戰爆發之前,比利時等國紛紛效法。即使日本軍艦於中國沿海攔檢貨輪,也不敢扣貨。中國軍火主要由漢堡港出口,日本強硬抗議,各國軍火就轉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出貨,堵住日本大使的嘴巴。
除了現成的武器彈藥,中國還需要製造兵器的材料與機器。中國的兵工廠一向依靠外國材料製造兵器,尤其是德國供應的合金鋼材。抗戰爆發後,中國以中德易貨貸款搶購大批機台與兵工材料。兵工署駐越辦事處處長陳修和回憶道,海防港幾乎被中國搶購的兵工物資塞滿:「碼頭倉庫,貨物充塞。沿江馬路,機器材料堆積如山。」
1938年,中日雙方打出規模空前的超大會戰,徐州會戰用兵百萬,武漢大會戰綿延千里。八百壯士換來的萬國牌軍火,讓中國挺過了這生死存亡的一年。
熬過了1938年,俞大維展望戰局,又提出更巨大的1939年採購需求。「明年需要數,步兵武器可擬定為步槍40萬至50萬支,輕機槍3萬5000支,重機槍9000至1萬挺,迫擊炮1600門。子彈消耗……每月約需8000萬至1萬萬發。」
然而,中國實在買不動了。
中國外匯見底同時也拖垮強寇
買軍火靠外匯。中國的外匯存底,主要來自對美國出售白銀而換取的美元。
據財政部美籍顧問楊格估算,1937年時外匯存底約為2億5200萬美元。以開戰時匯率計算,約合法幣8億5000餘萬元。外匯以貿易與匯款累積,抗戰爆發後,國際貿易熄火,國內資金出逃,再加上日本打貨幣戰吸取中國外匯,買軍火的本錢越來越少。抗戰前兩年的緊急訂貨,總金額將近3億元法幣,相當於戰前外匯總額的35%。1938年春,俞大維估算1939年所需軍火又是3億法幣。
要長期買軍火,只能依靠以物資換軍火的易貨交易,但當時只有德國與蘇聯願意提供易貨貸款。德國能提供的武器現貨有限,蘇聯的易貨貸款則是步步驚險。1938年3月,蘇聯開出第一批軍售的帳單,竟然以「打包費」「裝配費」「載卸費」「陸路運輸費」「汽車費」與「汽車夫費」為名,開出「丙單」,要求中國支付985萬餘美元,相當於中國戰前外匯存底的4%。蔣介石堅定不認這筆怪帳,筆墨官司足足打了兩個月。
1938年盛夏,武漢淪陷,廣州失守,中國的外匯也見底了。重慶政府買不起比利時機槍,只能利用中蘇易貨貸款,向蘇聯買機槍。實戰證明,中國向蘇聯購買的三種輕重機槍,對中國士兵而言過於笨重,而且槍枝老舊不穩定,最終只能撥給後方學校機關與雜牌部隊。
中國的軍火採購已經無以為繼。但在此同時,日本也撐不住了。
日本的外匯同樣有限,要向歐美購買燃油、廢鐵與橡膠等物資才能打仗,只好拋售黃金儲備,支撐侵華戰爭。武漢會戰結束時,日本的388噸黃金儲備只剩25噸,成為國際市場上信用不良的問題客戶。於是,抗戰自1939年起成為局部性作戰的對峙持久戰。一直拖到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下南洋搶掠作戰資源,才能打大仗。
事實上,日本才是爭取國際同情的高手。法國外交部秘書長萊熱提醒駐法大使顧維鈞,蔣介石的外交姿態實在不夠柔軟。滬戰第二天,中國空軍誤炸上海法租界鬧區「大世界」,法國要求空軍不要越界。南京政府卻傲然駁斥,租界只租地面,空域仍屬中國,可以自由飛越。相比之下,日本軍艦低姿態避開法租界,爭取好感。
萊熱評論道:「日本人在到處爭取同情上做得很聰明……滿洲事件發生時,全世界都同情中國,指責日本。但是,通過日本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宣傳活動,很大一部分同情心,被日本拉了過去,對中國的(抗日)事業很不利。目前事件中,日本又在巧妙地爭取國外的好感與同情。」
蔣介石是軍人,外交姿態軟不下來,要與日本爭「友邦同情」,只能硬著干,讓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一個在國際媒體前開打的小小戰鬥,大獲成功,為中國爭取到熬過抗戰第一年的軍火,使對日抗戰進入持久戰。
可以說,八百壯士的壯舉,激起了波瀾浩壯的戰略性蝴蝶效應,從而創造奇蹟,改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