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我行我素的穿越,偶遇歷代吃素的帝王⠀
⠀
吃素的帝王⠀
從西漢佛教傳入中國起,歷史上信佛倡佛的帝王很多,這裡列舉與佛門最有淵源、偏愛素食的幾位......⠀
⠀
梁武帝—蕭衍⠀
464年—549年⠀
梁武帝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精通教義,經常搭上縵衣為王公大臣們說法,甚至幾度入寺,捨身為奴。 梁武帝倡導天下吃素,專門頒布《斷酒肉文》,由於他的強力倡導,漢傳佛教僧尼改變了原來食“三淨肉”的習慣,戒酒茹素,清淨口業,素食成為漢傳佛教 的一大傳統。⠀
⠀
難得的是身為天子的梁武帝還身體力行,不吃肉不喝酒,晚年時候更是一天只吃一頓飲,肉食一絲不沾,只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
⠀
隋文帝—楊堅⠀
541年—604年⠀
楊堅出生於具有濃厚佛教信仰的佛化家庭中,他的父親楊忠曾營造過棲嚴寺。 楊堅繼位後,大力倡導佛教並舉國實行戒殺律法。⠀
⠀
此外,隋文帝在五台山大建佛寺,使其成為了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著名的少林寺曾經一度毀於北周,經隋文帝重建,得以復興。⠀
⠀
武則天皇帝⠀
公元624年—公元705年⠀
武則天在位期間,制定了很多鐵的律法,其中有一項是不能殺生,甚至禁止民眾吃肉。 可以說,唐朝的生活融匯慈悲、優雅及品質於一體,是華夏文化的典範。⠀
⠀
記載說:有一年,洛陽東關的菜地裡,居然長出了一根特別大的蘿蔔,大約三尺長(約1米),上青下白甚為好看。 當地農民很是驚奇,就把它當做祥瑞進貢給了女皇,武則天很高興,當即下令讓御膳房做成菜餚。 膳房師傅根據蘿蔔的特性,輔以各種材料,做成了後來名傳千年的宮廷佳餚“洛陽燕菜”。 ⠀
⠀
順治皇帝⠀
1638年—1661年⠀
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帝,對中華民族傳統的儒釋道三家文化圓融一體地對待,並踐行於治國理政和生活中。⠀
⠀
順治佛緣深厚、吃素修行,算得上是一個至性的佛門皇帝,如他的詩所言:“吾本西方一衲子,無奈落入帝王家。”⠀
⠀
康熙皇帝⠀
1654—1681⠀
康熙皇帝主張吃素,而且勸導當時全國的百姓慈悲茹素。 康熙晚年所作的詩頗能概括他養生之道:⠀
⠀
“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餘。⠀
鬢霜漸薄德,神憊恐高譽。⠀
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
山翁多耄耋,精食並園蔬。 ”⠀
⠀
雍正皇帝⠀
1678年—1735年⠀
雍正繼位登基以後,於政務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講經傳法。 雍正十一年(1733)編選並刊行了《雍正禦選語錄》,雍正帝於篇首各序其旨,諄諄提示,“專欲學人真參實悟,各得本分正知正見,如 象渡河,腳踏實地,便能超出三界,而一一具足六度萬行,切莫仍向此中轉求口頭滑利也”。⠀
⠀
乾隆皇帝⠀
1736年——1795年⠀
據說乾隆曾到揚州天寧寺,住持請他吃素菜,乾隆吃得很滿意,對主僧說:“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乾隆皇帝尤其愛吃天寧 寺文思和尚做的素菜,其中一道用嫩豆腐、金針菜與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湯味道鮮美,深得乾隆皇的青睞,後來“文思豆腐”列入宮廷菜單中。⠀
⠀
素食安全、健康、衛生⠀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吃素是歡天喜地的事情,是天下最吉祥的事情。 素食是一種理性的、智慧的選擇,吃素不僅是世界範圍內的飲食新風尚,素食所倡導的環保利生、聖者之仁,更是順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有利於解決人類當前所 面臨的生態危機、環保危機。⠀
⠀
現代研究表明,素食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及微量元素,相比而言,素食更加安全、健康和衛生。⠀
⠀
作為肉類來源的動物,現在都是集中、規模化飼養,除轉基因飼料外,為促進動物生長、避免動物生病掉膘,違規使用激素的情況常見諸報端。 在食用動物肉的時候,你不能保證這些動物沒有生病,甚至攜帶癌細胞。⠀
⠀
人的生命境界 ⠀
中國古語云“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是無形之父母”,那些同長於天地之間的動物,其實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啖其肉,於心何忍? 所以孟子也說“君子遠庖廚”,聖者仁也,不忍見聞這屠殺之聲、奪命之景啊。⠀
⠀
所以吃素是一個仁道的選擇、悲憫的選擇。 從佛教,特別是菩提心的角度上說,一個吃眾生肉的人,悲心會有所減損,會損毀自己的菩提之種。 ⠀
中華素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先帝們為世人做出了高貴典範。 讓我們一起傳承古聖先賢的智慧,“恪謹天命,敬畏自然”,攜手締造和平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