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俗的家》
出家和在家最大的不同,一是剃去頭髮。二是衣著,一個是穿得五顏六色,一個是清一色的海青,同一種款式,不是黑咖啡就是灰土色。三是鞋子、襪子不一樣,在家是尖頭、圓頭、高跟、涼鞋。四者在家可以抹胭脂、塗口紅、戴項鍊、戒指、手鐶等飾玩細滑……,出家卻不能做了。五者在家有結婚、過性生活,一旦出了家,這一切都要放下。六者在家偶爾逛逛街,上KTV、卡拉OK消費、七者在家需經營事業,如上上股票市場,出家卻不可以。
除上述諸項外,古來就有「出家十八法,難行能行」之說。為什麼出家和在家有這些差別?
出家,不只是走出兩片門扉之家,走出父母親情的家,走出婚姻結縭的兩性生活之家,更走出在習俗中被認定的「枷」。出家跟在家的最大差別在於「洗盡鉛華」。繁華落盡,放下名利、權位、欲樂的追逐,只有圓頂、方袍、芒鞋的僧寶法幢相,以及清茶淡飯的生活方式來表達心中莊嚴的悲願。
《寧做佛家奴》
出家要做的事有很多,總括地來說:出家為修道,為利眾生;放下一切,「不作人間富翁,寧作佛家奴」。
佛家奴,意指作佛陀的使者,為佛陀點燈、擦桌、煮茶;凡是來供養佛陀的人,我都願意為他服務;如果有人不知道佛法,我願意為他說法.…。凡此種種是出家要做的事。
教主釋迦牟尼佛當時放棄榮華富貴,一心修行,也因此成道、利益更多眾生;後來許多高僧大德也跟著這樣學、這樣做,他們也成道、利益很多眾生。自己也可以有這樣的信心:「我願意追隨佛菩薩、追隨高僧大德,相信我發了菩提心,認真修行,我也可以成道、利益很多眾生。」
《出家的苦行》
有人說在家很辛苦,難道剃下頭髮、換上另一套衣服就不會辛苦嗎?其實沒那麼簡單。在家為事業、家庭、妻兒忙碌,出家雖不為財色名利權位奔波,但修道生活的磨練、弘法度眾的過程還是蠻辛苦的。
以前我打算出家時,母親常告訴我:「等我幫你存夠了錢,讓你去安單吃清菜,吃穿不至於那麼辛苦。」我說:「不要!我寧願作佛家的奴才,也不要您為我安單。」出家不是要享福、享樂或吃清齋,而是要「以佛法來引導自己,以佛道作為追求的方向」。
首先,要學習放捨──無論在家時是董事長、總經理或千金大小姐,出家後這些身段全都要放下來。以凡夫性、果報身來容受戒律、學佛陀的法,必須對身心有很大的放捨。
其次,律載出家有三事,一、少食:飲食知止足,二、少臥:常跏趺坐、少臥,三、少眠:中夜誦經,以自消息,這些時間要作什麼?誦經、問義、參禪。這是僧祇律所列的三種苦生活。
「苦」的磨練不是從師長、同參或是社會、信眾的要求而來,是出於自我警策。曾看過佛寺的齋堂對聯寫著:「一屋一椽,一粥一飯,檀那膏脂,行人血汗;諸戒不持,爾事不辦,可懼可怵,可嗟可嘆。一時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形非堅,凡心未盡,聖果未圓,可驚可怖,可憐可悲。」
「苦」本是人生的真相,不會因為出家就消失了;更明白地說,出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路,它應該不是苦不苦的問題,而在於出家所追求的方向要明確,才能面對人生苦的挑戰。
《出家不離人群》
常聽人說:「哎!好好的人不做,卻跑去出家!」言下之意是:結婚、成家立業、工作是人們天經地義之事,跑去出家,好像沒有盡到「作人」的本分。其實,出家人並沒有離開社會、人群,不同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意識型態的改變,用不同的方式來奉獻人類與社會。
《出家為報恩》
佛教是一個講求報恩的宗教,報恩的對象非常的多,總有四重恩即:國家恩、父母恩、眾生恩、三寶恩等等。
父母親養育之恩,永遠在我們心上。出家絕不是不喜歡爸爸媽媽,有些人在家時還會跟父母頂嘴,但出家後反而更懂得體諒父母、感謝父母。
出家學佛,利樂一切眾生,以平等心對待一切事物,用感恩、報恩的心來對待世間所有人。懷著報恩的心出家修學,能將修行的利益供養一切眾生。
《出家功德殊勝》
生命透過自覺,自己願意放下一些東西、提起一些東西,這叫「出家」!所以出家功德是很殊勝的。經典以種種譬諭指出出家的殊勝: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大智度論》卷三
「若有人滿百歲中,盡心供養諸阿羅漢衣服、飲食、醫藥、臥具等,所得功德,不及此人為涅槃故,一日一夜乃至須臾出家受戒功德之十六分之一」《佛說出家功德經》,可見出家修行的功德殊勝。
《出家功德從何生》
為什麼出家是殊勝、有功德的?因為出家是生命意義的再提昇。
道宣律師在《行事鈔》指出了僧俗二眾的角色差別:「智論云:出家多修智慧,智慧是解脫因緣;俗人多修福德,福德是樂因緣。僧祇云:供養舍利、造塔寺,非我等事,彼國王居士,樂福之人,自當供養;比丘事者,所謂結集三藏,勿令佛法速滅。」道宣所指出的出家的角色、任務,確切地說,是以涅槃修道為樂,以弘法利生為家務事。總之,出家是有功德的。
經上說:「在家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而出生;出家寬闊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之而增長」
出離本不限於出家在家。若出家而自陷煩惱,未求善法增長,將有違上偈的意義了。
《真正出家的開始》
在戒律實踐上,「不以剃髮為出家」,如果只是剃髮,只能稱為「形同沙彌」。「形同出家,體猶是俗」。在形象上是出家,而它的本質還是俗人。因此,出家的各階段都有具體的修學德目。初出家者是沙彌(尼)十戒。
因此出家受沙彌(尼)戒,披著代表佛陀的法衣,發願追隨佛陀足跡,誓守出家戒律德目,體驗佛陀所教導的真理,如此,「以法分俗,斷絕彼此」,才算是出家的開始。
《出家是傳燈》
一個認真的修行人是世間的珍寶,永遠是最令人感動的。他要踐行佛陀的教法,以戒法莊嚴身口意。並且讀經、拜佛、持咒、打坐、念佛、作務,乃至弘法利生,每一項都要學習。
這都不是一蹴可幾的。技術的學習可能較容易,而要依佛法正見、正業來安頓自己的身心,就不是三兩天的功夫可成的。尤其踐行過程如火鍛鍊,如何養具正見,不遇境隨即遭融化、轉化,是難題。
所以,要自己護持自己,也護持其他的僧寶用功,完成出家的大願。出家受戒修行,便是僧寶對佛法的傳燈、接棒,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三寶永駐世間。
《結語》
發菩提心出家、受戒修行,成就僧寶的法幢相,體現佛法,祈願佛法久住世間,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永離生老病死苦,解脫身心之憂惱苦痛,悉發菩提心,信願念佛,同生極樂國。這一切都是來自一念願心,從此念念相續,無有疲厭。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