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這條可愛的小蛇為我們生動地表演了一個事實——小蛇固然有曲身行進的本性,但倘若進入直直的竹筒中,也不得不隨竹筒形狀而改變身體為筆直。
其實,這個典故最早出現在《大智度論》(第九十二卷):「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竹筒則直,出筒還曲。」
龍樹菩薩試圖用這個比喻來說明眾生的業習不是那麼容易改的,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心境下可以暫時伏住習氣,如同蛇入竹筒暫直;
可是一旦失去相應的狀態,另外一種外緣牽動之下,立即舊習復現,如小蛇出了直筒還顯曲性。這也就是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熟習「四論」的曇鸞大師在寫《往生論注》的時候也隨手引用了這則典故,只不過,大師表達了另一種意思。
大師在試圖說明阿彌陀以其平等意業消除眾生無始劫來分別習氣時,自設問答說道:「眾生的心能夠覺知一切啊,而心既然能夠覺知,有覺知相,知道這個是長,那個是短,這個黑,那個白,那就一定不能無分別嘛,又怎麼能說往生到極樂世界後,能覺知一切的同時,又能夠達到無分別、無生滅的境界呢?」
大師自答言:「譬如蛇性雖曲,入竹筒則直。」
如同蛇,雖有曲性,但進到竹筒,必然變直。眾生雖然有生滅心、分別心,可是一旦進入了阿彌陀佛實相身所成就的六字名號竹筒里,就自然進入了不生不滅、無為無漏無相的境界中。
這是凈土法門極其不可思議的地方——以有為入無為,以有相入無相,以生滅心入不生不滅,以分別念入平等心。
蛇能變直,全是竹筒之力;而念佛人進入無為無相境界,全憑六字名號之力。
與《大智度論》中比喻不同的是,念佛人之「蛇入竹筒」是一入永入的,是不可逆的,一旦成「直」,便「直了成佛(慧能大師語)」。眾生一旦往生,一切分別心、生滅心的「曲性」便永遠消泯,永恆處在無相無為的涅槃境界之中了。
其實,眾生往生之前何嘗不能體會到一絲「蛇入筒變直」呢?
如法然上人說:「若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亂自靜,三業自調,願心自發。」
譬如一個人最開始貪戀娑婆,念著念著佛,忽然覺得娑婆世界也無甚味道,開始覺得極樂世界的確是好;
一個人最開始愛發脾氣,一點就著,念著念著佛,忽然有一天發現受了同樣一種刺激,心中居然不起波瀾,自在安然,能夠忍辱了;
一個人最開始並沒有那麼想往生極樂世界,念著念著佛,漸漸體會到輪迴的恐怖,娑婆的煩擾,越來越對往生產生願心;
一個人最開始往生沒有太大信心與把握,念著念著佛,越來越安心……這些都是眾生的曲心入到念佛的竹筒里不得不變成直心的效果啊!
2019年10月30日
圖 | 佛存居士
文 | 宗道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