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身為一個皇帝,秦二世為什麼聽憑趙高弄權?

您是本帖的第 761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身為一個皇帝,秦二世為什麼聽憑趙高弄權?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身為一個皇帝,秦二世為什麼聽憑趙高弄權?

話說趙高此人,原本是出生在秦王室的本家,秦的祖先姓嬴,但因為先祖封在趙城,所以為趙氏,趙高所姓的趙,也是趙城的趙,所以,他也是秦王室的親屬一輩。


然而,趙高的父親犯了罪,遭受宮刑,牽連到他的母親也淪為女婢,他的母親受到欺凌所生下的孩子都姓趙,受盡侮辱與嘲笑,也正是趙高的出身悲慘,並且他還非豁達之人,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屈辱和仇恨與日俱增,我們知道,古代的宦官是個閹人,大抵都不是自願的,他們受盡世人白眼,內心多多少少會有些扭曲,像是明朝的鄭和那樣的實在是少之又少,而趙高更是變態的其中翹楚。

他憑藉自身的頭腦聰明,諂媚主上,並且通曉律法而深受秦始皇的寵愛,被提拔為中車府令,後來又監管符璽令事。更重要的是,他還被始皇帝任命為幼子胡亥的老師,教授胡亥學習秦律。於是幼年的胡亥於懵懂之際就被趙高灌輸了冷血無情,陰險狡詐和野心勃勃,想他大哥扶蘇是個根正苗紅舉世聞名的名士,而他卻被趙高刻意的「澆灌」之下長成了歪脖子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病死在沙丘前曾下詔令長子扶蘇回咸陽城發喪嗣位。傳說趙高竟然偷改遺詔,將始皇帝的幼子胡亥推上了帝位。(傳說!傳說!傳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然而,我覺得這是非常可能的,除非始皇帝傻才會不顧眾臣反對而廢長立幼。

我們知道,趙高他是個閹人,所以是沒有傳續後代的可能了,所以他對子孫繁茂的秦王室有一種變態的仇視,他希望人人像他,個個滅種。於是他打著為胡亥剷除異己的旗號,教唆胡亥對秦王室趕盡殺絕,藉此來報復社會。

並且他還知道秦朝崇尚兵家,重視律法,於是他苦心鑽研律法,將律法熟記於心,常常隨侍於始皇帝左右,但凡感覺到始皇帝的疑惑,當即對答如流。也因此受到始皇帝的看重被破格提拔為中車府令,專管皇帝馬車。他善於見風使舵,深受寵信,又因為書法漂亮,於是又監管寫詔書蓋玉璽,於是這就給了他改遺詔的機會。


 

於是趙高就開始琢磨著立哪一位皇子為帝對自己更有利,顯而易見的是始皇帝的幼子胡亥,他是胡亥的老師,若是能立胡亥為帝,自己身為帝師自然是受益匪淺。並且胡亥年幼,又被他調教的一無是處,只能是他的傀儡,他就會變成真正的大BOSS,於是他就勸說胡亥要「力爭上遊」,他會全心全力的扶持他,那胡亥也是個貪婪的,並且十分的沒有自知之明,想到能有天降美事,自然是樂不得的和他沆瀣一氣。

並且他還去誘勸李斯,李斯這個人向來追求榮華富貴,視權力如生命,於是他接連發問:「丞相您的功績比蒙恬大嗎?謀略比蒙恬多嗎?比蒙恬受優待嗎?一但公子扶蘇即位,這朝中上下哪還有您的立足之地呢?並且您主張的焚書坑儒,扶蘇因為勸諫未成而被發配邊疆,若是他即位,您必然獲罪!」


 
李斯只好屈從於他,站隊胡亥,卻沒想到最後被相當丞相的趙高以叛亂罪陷害,腰斬而亡。

胡亥即位後,趙高升任郎中令,胡亥是個膽小的,此時正因為自己陰謀篡位而內心緊張,怕被別人提起此事,於是他誰也不相信,只聽從趙高的話,趙高就利用胡亥對自己的信任,開始盤算著奪權,他對胡亥說:「陛下是一國之君,理當主持朝政,多與大臣們溝通,可是陛下您現在還年輕,經驗尚且不足,倘若在大臣們的面前不慎暴露自己的弱點,豈不是有失帝王的尊嚴嗎?陛下大可以去後宮享樂,老奴和大臣們會向陛下匯報朝政之事,陛下既可以逍遙享樂,也不會誤了國事。

胡亥覺得趙高說得有道理,於是不在躬行朝政,開始深居後宮,恣意享樂。任由趙高將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多人和宗室的大臣,還有全國各地趙高認為反對自己的人全部殺死,令趙高登上丞相寶座,趙高的弟弟趙成當上郎中令,女婿閻樂也當上了咸陽令,一時間他權傾朝野,風頭無兩。

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仍害怕群臣不肯服從,於是就牽著一隻鹿在群臣面前獻給秦二世,並說這是一匹馬,秦二世以為趙高在和自己開玩笑。趙高又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緘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來阿諛迎合趙高;有的說是鹿,最後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暗中迫害,朝中大臣越來越畏懼趙高,這就是成語「指鹿為馬」的來歷。

不過也正是因為趙高輕易把持朝政,不懂治國,橫徵暴斂,魚肉百姓,最後導致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而始皇帝的「萬萬1世」的願望斷送在他的手中。


趙高在朝中結黨營私,為所欲為,其間還多次向胡亥謊報國事,說國家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實際上當時的宮外是起義軍烽煙四起,戰爭不斷,秦王朝深陷困境,迫在眉睫,而胡亥卻被蒙在鼓裡,不知所以然。

前207年鉅鹿之戰,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被項羽所擊敗,秦二世派使者斥責章邯,章邯心生恐懼,派長史司馬欣前去請示。趙高不肯接見,司馬欣害怕被殺於是逃走,趙高派人追捕但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報章邯說趙高在朝中操縱大權,將軍無論有無戰功都要被殺,章邯被迫投降項羽,秦朝失去了最後的一道屏障。此時六國都已復國,函谷關以東都不歸秦朝所控制,消息傳到了胡亥那裡,此時的胡亥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趙高先前說的天下太平竟是謊言,如今天下已經亂得要亡國了,胡亥言下之意對趙高很是不滿,於是下旨要召見趙高,趙高害怕二世發怒,加害自己,就謊稱有病不去面見胡亥。

胡亥派人以起義者日益逼近的事譴責趙高,趙高恐懼不安,就和女婿咸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郎中令趙成商量說:「我想另立天子,改立公子嬰。子嬰仁愛謙下,百姓都會擁護他的。」於是就讓自己的弟弟郎中令趙成作內應,謊稱宮中有盜賊,命令閻樂召集官吏發兵追捕,乘機沖入望夷宮,殺掉胡亥。


閻樂帶領一千餘士兵衝到望夷宮殿門前,並捆綁上衛令僕射(官名),閻樂喝問道:「盜賊從這裡進去了,為什麼不阻止?」衛令說:「皇宮周圍、哨所都有衛兵防守,戒備嚴密,盜賊怎麼敢進入宮中?」閻樂怒道:「你還敢強辯嗎?」遂將衛令斬殺。接著,閻樂率軍徑直闖入宮中。一邊走一邊射箭,郎官和宦官們大為吃驚,有的逃跑,有的格鬥,格鬥的就被殺死,被殺死的有幾十人。

此時,郎中令趙成則作為內應,與閻樂一同沖入內殿。趙成命人彎弓搭箭,齊向宮中射箭。突然一隻飛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帳。二世很生氣,召喚左右侍從,侍從們都因恐懼而四散奔逃,不肯上前搏鬥,秦二世身邊只有一個宦官隨同,沒有逃跑。秦二世逃入宮中,責怪宦官為何不早通報現在的狀況,宦官說:「我能活到現在就是因為什麼也不敢說,假如我早說了,哪能活到現在?」

閻樂走上前去歷數二世的罪狀說:「你驕橫放縱、肆意誅殺,不講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怎麼辦你自己考慮吧!」二世說:「我可以見丞相嗎?」閻樂說:「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做個王。」閻樂不答應。二世又說:「我希望做個萬戶侯。」閻樂仍然不答應。二世緊接著又說:「我願意和妻子兒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諸公子一樣。」閻樂說:「我是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來誅殺你,你即使說了再多的話,我也不敢替你回報。」於是指揮士兵上前,欲殺二世,二世自知難免於難,被迫舉劍自殺。

二世胡亥之死,是自其父親秦始皇建立帝制以來第一個被逼自殺的皇帝,其死法窩囊至極,毫無為君之尊嚴。對於這個昏庸無道的皇帝來說,也算是罪有應得。不過,趙高最終也不得善終,被自己一手扶持的皇帝子嬰所殺,並誅滅了其三族。

賈誼曰:「秦王國以那麼一小塊土地,奪取天下最高權力,脅迫八州(古中國分九州,秦王國居九州之一的雍州,六國則居八州)朝拜它這個同等地位的國家,凡百有餘年。然後統一天下,化世界為一家,嶇山和函谷關都成了宮殿,聲勢蓋世。想不到一個人冒險犯難,龐大帝國的祖宗七廟(儒家禮制,從老爹上溯到高祖父的祖父,各建一座祭廟。加上創立政權那位祖先的祭廟,共七座廟。統稱「太廟」),全部摧毀,身雖死而仍被天下譏笑,原因何在?在於不知道推行仁義。同時,攻守形勢,恰恰相反。」

  
杜牧阿房宮賦,道出六國覆滅的真相:「亡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戰國時代,幾次南北合縱同盟,秦王國都居於挨打地位,為什麼不垮於當時各國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卻垮於以後的烏合之眾?劉邦的軍隊,不會強過趙括,為什麼趙括攻不進秦軍營壘?而劉邦一下子就擊潰嶢關防線。

  
這不是一項純軍事問題,即令白起復活,他的結局也不會比章邯更好。軍事是政治的延長,秦政府首領如果不是嬴胡亥,而是嬴扶蘇;不是趙高,而是李斯,章邯何至叛變?嶢關守將何至陣前受賄停戰?政治是人際關係的不斷調整,治和亂、叛和忠,往往決定於這項調整是不是恰當和公平。趙高之流的鯊魚群,最大的盲點是始終看不見當頭劈下來的鋼刀,他們高估了豢養他們的那個政權的能力,認為無論他們怎麼傷害,那個政權仍能保護他們,所以對任何人都不珍惜。包括李斯在內的三公,一夕之間,殲滅無遺。國家唯一的棟樑章邯,也要撲殺。最後甚至認為,連他的保護神嬴胡亥,也可剷除,另換新人。

  
秦政府之亡,亡於最高領袖昏暴得出奇,當權官員冥頑得出奇,以及窩裡鬥慘烈而凶猛得出奇。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1/6/10 上午 08:44:31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1/6/10 上午 08:36:0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312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