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兒科診所業務大減 醫界疫情重災區
疫情養成民眾外出「罩不離口」,咳嗽、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消失大半,耳鼻喉科、兒科醫師收入下滑,陸續爆出被減薪、裁員。醫界預測,戴口罩的生活恐會持續好一段時間,口罩擋住細菌病毒,這些科別的診所榮景不再,要向餐飲業看齊學著「轉彎」避險。
中部醫界最近調查基層診所疫情期間健保申報情況,耳鼻喉科、兒科申報點數平均下滑超過四分之一,北部甚至傳出有耳鼻喉科診所出售診療椅支付護理師薪水窘境。家醫科、內科因照顧慢性病、高齡長者,僅減少一成,精神科因民眾焦慮疫情與生活異軍突起,成長一成五。
兒科醫學會調查也發現,全國約六成五兒科診所業務量比去年同期少六成五以上,是醫界的疫情重災區。另有兩成四兒科診所考慮停業,高達一半有裁員計畫。
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說,耳鼻喉科、兒科診所主要看呼吸道疾病,但因為民眾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這類病人幾乎都不見了,醫師有的被減薪,不能接受的乾脆離開;目前先期待疫苗接種業務逐漸回歸社區診所,度過艱困期,但診所必須應變,找到可長可久的營運方向。
不具名醫師說,現在只能到政府接種站支援打疫苗,一天有五千元,一個月打超過五百人,還有一萬五千元獎金,先拿這筆收入維持診所基本開銷。
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聰宏是兒科醫師,他說,兒科診所面對疫情和少子化危機夾殺,經營會愈來愈困難,醫界原有「內、外、婦、兒」四科皆空窘境,如今防疫成本增加、收入減少,剛要開業的年輕醫師肯定卻步,兒科醫療資源更少。
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說,若兒科醫師自己都不能溫飽,如何照顧台灣兒童?兒科診所生存出問題,少子化危機會更惡化,政府應思考如何讓兒童醫療精緻化,讓兒科醫療保健不需要衝人數,也讓家長有醫療後盾敢放心生,扭轉少子化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