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如本法師:三界輪迴婬為本
圓覺經云:「三界輪迴婬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諸位同參!淫慾是生死的根本,是輪迴的原動力,是障礙佛道的病本,眾生在六道輪迴,根本的原動力就是情慾所牽纏,眾生要上升與墮落,都被情慾所束縛而不得自在;鳩摩羅什舊譯的譯為眾生,玄奘大師新譯的譯為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是以情慾為伴侶,以情慾為歸宿,以情慾為生活的資糧,以情慾為精神的寄託處,以情慾為人生的規範,所以眾生又翻譯為有情,因此可見有情不能沒有情慾,沒有情慾不是有情,那麼有情一旦沒有情慾的話,生死當下就解脫啦!輪迴就消除啦!無奈的就是有情都是以情慾過活,如膠如漆,越粘越深,難以自拔,有情假使一旦失去了情慾,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樣,生活沒有方向,失去了依靠,茫然失措,身心覺得乏昧,失去了情慾比死更痛苦,真是要他的老命,可見有情就是以情慾為生活,以情慾為命。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指導引發,是永遠要受情慾的支配而帶來輪迴的。
諸位同參們!情慾是不清淨的,情慾是束縛的,情慾是黑暗的,情慾是暫時的欲樂,情慾是痛苦的,情慾是靠不住的,情慾是多變化的,情慾是輪迴的,情慾是自私的,情慾是染污的,情慾是佔有的,情慾是美中不足的,情慾是無常的,情慾是幻化不實際的,情慾不是永恆不變的,情慾的缺陷數不盡,說不完,可惜眾生沒有智慧透視情慾的真相,因此對情慾充滿了好奇心,產生強烈的迷惑好感,就想去嘗試它,品嚐它,結果粘住了情慾,欲拔不能,眾生為了情慾,因而造了無量的業障,自食其果,如人挖陷阱,不料自陷其阱。四十二章經云:「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情慾的生活過習慣了,自以為情慾生活是正當的,是合法的,是名符其實的,就這樣被情慾所束縛而不自知。眾生最可憐的事,莫過於被情慾所支配,因而動盪不已!心神不能安寧,為了情慾鬧風波,為了情慾傾家蕩產,為了情慾走法院訴訟,為了情慾拿刀槍互相砍殺,為了情慾家破人亡,鬧婚變,情慾的缺陷是累累的,諸位呀!情慾重的人是無法與佛法相應的;感情越重生死就越深;感情豐富的人,處處留情,處處生死;感情重的人是無法解脫生死的,與佛法尚有一段距離。
諸位同參!若想要得到情慾解脫的話,非從情慾下手不可,如何下手呢?就是以智慧來淨化情慾,化情慾為大慈大悲。慈的意思是要給予眾生快樂,悲是要拔眾生的苦難。比方觀世音菩薩,在眾生的心目中,是一位具有相當濃厚宗教情操的聖人,他所表現的行為價值,是眾生有目共睹的,所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能夠為眾生解決一切苦厄,對眾生是平等的普度,不分種族貴賤,皮膚不分黃、白、紅、黑一律平等拔救,到處尋聲救苦,以他具有的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廣大神通,能夠在十方世界自在出入,而廣度一切眾生,稟持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胸襟,慈眼視眾生,眾生有苦有難,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那麼觀世音菩薩不論遠近,即時能影現在眾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應救度。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無盡意菩薩問佛:「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就是表現出菩薩深深的具有無量神通力,與無量慈悲心的見證。
諸位要明白,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從何而來呢?就是從情慾淨化而來,以大智慧化導感情為大慈大悲,化小我為大我,以獨善其身化為兼善天下,以個人觀感化為整體的觀感,處處都是為眾生著想,眾生的苦難就是菩薩的苦難,眾生的快樂就是菩薩的快樂,沒有彼此自他相對立的分別,一律平等相待,打成一片,這是菩薩具有無量劫修行的風範;菩薩能以智慧與慈悲運用得恰恰好處,圓融無礙,度化眾生的悲願是盡未來際的,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也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眾生需要什麼!菩薩就能如眾生的需要如願以償,眾生需要腦袋,菩薩可以腦袋給眾生;眾生需要身軀手腳,菩薩可以身軀手腳給予眾生;眾生需要金錢寶物,菩薩可以金錢寶物給予眾生;眾生身心恐怖不得安寧,菩薩會施大無畏的精神,給予眾生免得恐怖不安;眾生需要佛法得以解脫,菩薩可以為眾生演說佛法,讓眾生得到佛法的滋潤,以得到究竟解脫。菩薩度化眾生能觀機逗教,眾生需要菩薩以何等身份來救度他,菩蔭就有大智大悲的神通力,示現眾生所需要的身份來救度。菩薩具有的智慧與慈悲完全奉獻在眾生中,這種精神,這種美德,是貫串三世永無止盡的,突破空間地域觀念。華嚴經云:「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菩薩全部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做入世救濟的工作,這是可讚嘆的,可歌可詠的。諸位呀!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自己佔有多少,而是在於自己奉獻之多少!菩薩的行為表現,就是具有這種美德,為六道眾生心目中的風範。
諸位同參們!慈悲又含育有解脫的意思,慈悲是經過智慧淨化而來的,慈悲是無染污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是真理的,慈悲是光明的,慈悲已不受輪迴的,慈悲是無自私的、慈悲是奉獻犧牲的,慈悲是永恆不變的,慈悲是快樂的,慈悲是清涼自在的,慈悲是無缺陷的,慈悲是柔和中道的,慈悲是智慧自然的流露,沒有裝作、表現自然的,能夠如此才能堪稱菩薩的大慈悲心。觀無量壽經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所以我們學佛的同道,修行的目標,終了是為了成就佛道,既然是為了成就佛道,就應該學習菩薩的大慈悲心,成就慈悲心,圓滿慈悲心,絕對不能捨離慈悲心,學佛一旦捨離慈悲心,是無法成就佛道的,希望諸位學佛同道們,為了要成就我們的佛道,大家共同發大慈悲心吧!努力!努力!莫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