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四星上將戴維森今年四月底正式退役,同時卸下美國最大軍區印太司令的職務。戴維森雖然解甲,但他今年3月在參院「解放軍六年內恐對台灣動手」的發言,半年來卻仍不斷發酵、引發各界專家「是邪非邪」的爭辯,包括《經濟學人》、《外交政策》都有專刊討論。戴維森如今是東京智庫笹川和平基金會的顧問,並在《日經亞洲》的專訪中親自說明他的判斷依據。
印太司令部負責防守美軍幅員最大的戰區,印太司令更是手握40萬重兵與文職人員,麾下包括美軍第三艦隊、第七艦隊等強大戰力。身為首任印太司令的戴維森今年在參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未能詳細解釋他判斷共軍六年內可能犯台的理由,《日經亞洲》在專訪中希望他進一步說明。
戴維森表示,解放軍的飛彈部隊、網路作戰、後勤能力、聯合作戰指揮等方面的進展,讓他相信中國有能力在六年內擁有強行統一台灣的能力。除了軍事方面,戴維森認為中國更採取了全方位的努力獲取地緣政治的優勢,試圖迫使台灣屈服於外交、經濟等極端壓力之下,這些做法又被稱為「混合戰」(the hybrid zone)、「灰色地帶衝突」(the gray zone)、「三戰」(three warfares,即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
但為何是六年之內?戴維森說,一方面是軍事能力的發展趨勢,讓中國的武統選項變得更為可能;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權力可能會在2027年進行交接,但習近平的政治生命主要還是繫於他自己的決定,2027年的統一時間表對他來說,當然可以贏得黨內更多支持雖然戴維森認為中國可能在6年內對台灣動手,但他也認為在台灣海峽的潛在衝突中,美軍的實力依舊高於人民解放軍。戴維森對中國的軍事能力提升予以肯定,解放軍透過指揮結構的調整、聯合作戰的演練、後勤支援的加強,其戰力與美日部隊的差距也在持續縮小,中國武器設備的進步更是有目共睹,但戴維森還是認為美國與日本的軍事實力處於領先地位,他也強調美日同盟仍是美國最重要的同盟關係,未來也會繼續深化國防合作與情報共享,應對台海情勢。
戴維森也談到了美國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策略。雖然這位四星上將在退役前曾說「戰略模糊的作法應當定期重新評估」,但戴維森跟《日經亞洲》談到「美國會不會在台海衝突中保衛台灣」的問題時,他表示「戰略其實只有兩條規則。首先你必須有一個戰略準則,其次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改變它」。「戰略模糊」最近幾個月是美國學界的熱門話題,不過戴維森表示目前應當繼續保持「戰略模糊」的作法,只不過他也強調印太區域將是未來的重點戰區、美日合作至關重要,美軍確實也該在此區域擺出遠征姿態,阻止解放軍的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