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貳、比丘品
1.比丘乞食,只為養活此身,而非多乞,以剩餘者積為財貨,諸天敬愛此皈依處,因為他經常具有不忘念和寧靜註一。
2.比丘乞食,只為養活此身,而非多乞,以剩餘者積為財貨,諸天皆敬愛此皈依處,而非那些喜愛名利恭敬的人。
3.比丘拋棄一切慾望,並除去內心的愛渴;堅定高貴的有情以「無我」而活,不須與他人閒聊。
4.失去自制的有情,出於惡意,口出惡言,但已離瞋心的比丘絲毫不因此而動念;猶如戰陣中的大象,雖身中敵箭,不以為意。
5.失去自制的有情,出於惡意,口出惡言,但善能安住其心註二的比丘絲毫不因此而動念;猶如戰陣中的大象,雖身中敵箭,不以為意。
6.比丘不以貿易過活,而將多餘的所得布施他人,全然解脫,諸根寂靜;不愛執家庭、無我、脫於慾望和愛渴,如是獨自修行。
7.依止於清淨自活且精進的道友,應與他們和諧相處;自己雖然貧窮,但仍極樂意與一切有情分享自己的財物與法教,並應熟練於諸威儀細行。
8.比丘知足,制其手足不妄犯他人,亦制其言語及一切諸根,常樂安享內在的等持。
9.比丘樂法、愛法,思維法義,依法而行,於法日有增益,終無減損。
10.比丘於空靜之處,修習觀心,思維了悟四聖諦法(即一切現象之真性),當獲諸天之喜樂。
11.修行所得法喜之深淺,正與其對「生滅」之了悟的深淺成正比。
12.比丘擁有許多喜樂註三,以達於痛苦的終結。
13.正如同風力無法動搖堅固的山巖,已經斷除慾望的比丘,於一切時皆無動搖註四。
14.正如同風力無法動搖堅固的山巖,已經斷除怨恨的比丘,於一切時皆無動搖。
15.正如同風力無法動搖堅固的山巖,已經斷除愚癡的比丘,於一切時皆無動搖。
16.正如同風力無法動搖堅固的山巖,已經斷除傲慢的比丘,於一切時皆無動搖。
17.正如同風力無法動搖堅固的山巖,已經斷除執取的比丘,於一切時皆無動搖。
18.正如同風力無法動搖堅固的山巖,已經斷除愛渴的比丘,於一切時皆無動搖。
19.比丘不積聚任何東西,不以任何事物為「我的」,雖然貧窮也不覺苦。
20.只是偶爾向他人乞食,我想這樣的人不應該被稱為比丘;或執愛城市裡的東西,這樣的人也不應被稱為比丘。
21.比丘具眾戒德,摒棄一切錯誤之法,行為清淨,捨棄一切聖道上的邪法而行持。
22.仁慈的比丘,若對佛陀的教法深具信心,將達到極寧靜的狀態,這個狀態的熙怡美好,不像世間法的快樂,那樣會很快地變質註五。
23.仁慈的比丘,若對佛陀的教法深具信心,將達到平靜的狀態,於此狀態中諸行註六皆被平定淨化了。
24.仁慈的比丘,若對佛陀的教法深具信心,將逐漸體證每一種結使的終結。
25.仁慈的比丘,若對佛陀的教法深具信心,將脫離諸惡道,猶如大象拔足出於汙泥。
26.仁慈的比丘,若對佛陀的教法深具信心,將抖落一切邪法,猶如大風吹落樹葉。
27.仁慈的比丘,若對佛陀的教法深具信心,則不會墮落,因為他已接近解脫。
28.那位比丘內心喜悅、思想純淨,他已克服了喜愛與不喜愛,將獲得多種法喜,達於痛苦之終結。
29.身口安祥,內心安祥,住於殊勝的等持中,拋棄了一切世俗財物的比丘,名為「常住安祥寧靜者」註七。
30.若無定,則無有慧,反之若無智慧,則而無有定,具足定慧二者的人,名為比丘註八。
31.是故定和慧乃是智者的目標;同樣地,睿智的比丘也是以此二事為第一要務。
32.這是佛陀的教法:知足,控制自己的諸根,護持別解脫戒,於食知足知量,隱居於城市邊緣之外,修持超越之心。
33.一位比丘的身、口、意三者皆不涉入錯誤的邪法中,知恥且具足諸戒德。
34.具足諸德相,善修七覺支,安住等持中,是名為比丘。
35.深知自己痛苦之終結,戒德與智慧具足,如是無染污(漏盡)者,名為比丘。
36.除非已得漏盡,如果只是具有戒行或多聞或獨居空閑或得定,然而卻懈怠了,在究竟義上說,皆不算是比丘。
37.世間人說五蘊的「我」在受苦,卓越之士則穩定地逐步證得圓滿覺悟的大安樂註九。
38.因為他們的所見不同,卓越之士和凡人乃不相同註十。
39.會再轉生的世俗人,對此世間深懷愛執,他們愛執此生、來生,世俗人所愛執的是痛苦,而他們所懼怕的卻是安樂註十一。
40.是故為了摒棄此世間,卓越之士於正法中清淨行持。
41.一切波羅門和修行者,乃是「捨棄世間者」,而世俗凡人則是「尚未捨棄世間者」。
42.一切波羅門和修行者,乃是「解脫於世間者」,而世俗凡人則是「尚未解脫於世間者」。
43.執取諸「有」是痛苦的,然而由於痛苦再生執取;若是將執取徹底了結了,痛苦將不再生起。
若以圓滿的智慧來觀察一切諸「有」(即六道的存在方式)的真相,便會發現它們皆是「無常」的、「苦」的、「完全不定」的,這樣就可以摒棄對諸「有」的愛渴,當不再受諸「有」時,便是喜悅。
在涅槃中的比丘(救渡者),已不再有執取,是故不再受後「有」,因為他已經降伏了諸魔,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勝利,像這樣徹底地超越了諸「有」,是名為痛苦的終結。
44.比丘斷其運作(因),心地平和,不受後有,他已拋棄生死輪迴。
45.比丘斷其運作(因),心地平和,解脫了魔的枷縛,他已拋棄生死輪迴。
46.比丘斷其運作(因),其心無漏(染),不受後有,他已拋棄生死輪迴。
47.比丘斷其運作(因),其心無漏(染),解脫於魔的枷縛,他已拋棄生死輪迴。
48.比丘斷其運作(因),斬斷對諸「有」的愛渴,不受於後有,他已拋棄生死輪迴。
49.比丘斷其運作(因),斬斷對諸「有」的愛渴,解脫了魔的枷縛,他已拋棄生死輪迴。
50.善巧地涉過沼澤,砍除城市的荊棘註十二,超越慾望,是名比丘。
51.善巧地涉過沼澤,砍除城市的荊棘,超越瞋怒,是名比丘。
52.善巧地涉過沼澤,砍除城市的荊棘,超越愚癡,是名比丘。
53.善巧地涉過沼澤,砍除城市的荊棘,超越傲慢,是名比丘。
54.善巧地涉過沼澤,砍除城市的荊棘,超越執取,是名比丘。
55.善巧地涉過沼澤,砍除城市的荊棘,超越愛渴,是名比丘。
56.比丘自制,終止打罵與殺害,砍除城市的荊棘,於苦於樂皆無有動搖,猶如大山一般,不會步入歧途。
57.比丘即不否定而不矯飾造作(於「真實」),了知整個世間皆是不實的;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
58.比丘斷除生起的慾望,猶如以醫藥治癒蛇毒;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故皮一般。
59.比丘斷除生起的怨恨,猶如以醫藥治癒蛇毒;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
60.比丘斷除生起的愚癡,猶如以醫藥治癒蛇毒;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
61.比丘斷除生起的傲慢,猶如以醫藥治癒蛇毒;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
62.比丘斷除生起的執取,猶如以醫藥治癒蛇毒;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
63.比丘斷除生起的瞋怒,猶如以醫藥治癒蛇毒;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
64.比丘斷除生起的愛渴,猶如以醫藥治癒蛇毒;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
65.比丘根除一切慾望,猶如洪水沖毀弱堤;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如老蛇脫去舊皮一般註十三。
66.比丘根除一切瞋怒,猶如洪水沖毀弱堤;如是將拋棄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67.比丘根除一切愚癡,猶如洪水沖毀弱堤;如是將拋棄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68.比丘根除一切傲慢,猶如洪水沖毀弱堤;如是將拋棄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69.比丘根除一切執取,猶如洪水沖毀弱堤;如是將拋棄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0.比丘根除一切愛渴,猶如洪水沖毀弱堤;如是將拋棄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1.比丘遠離可欲之物,淨除欲結之纏縛;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2.比丘捨棄一切障惑,不再有錯誤,斷除疑惑之苦註十四;於是拋棄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3.比丘淨除意識心,解脫了一切內在意識的束縛;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4.比丘沒有叢林註十五,拔盡一切不善之根;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5.比丘脫離一切熱惱之病註十六,盡拔不善之根;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6.比丘斷欲不殘留任何隱伏,盡拔一切不善之根;於是拋棄了未超越之法而超越至彼岸,猶如老蛇脫去舊皮。
77.持戒者名為比丘;證空性者名為禪者;經常做那件事的人名為瑜伽士;住於無為涅槃中的人是大安樂者註十七。
78.比丘不因順逆二境而生愛恨與喜憂,安坐於城市邊緣之外,謹慎慎而不放逸,徹底根除一切世間的欲望註十八。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中華印經協會印行,法救尊者著,葛雷.斯帕漢藏譯英,孫一居士英譯中,若有錯別字請告訴末學。謝謝!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