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清淡的學佛人,更容易了生死出三界
本幻法師
我們知道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作為學佛修行的人,如果你想要了生死出三界,那你就不能夠迷戀這個五欲。
但是五欲的力量很強大,正如《大智度論》卷十七中說到︰「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炙疥。五欲無益,如狗啃骨。五欲增諍,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踐惡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須臾。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後世,受無量苦。」《法華經·譬喻品》中說到:「凡夫淺識,深著五欲。」《止觀》中也言到:「五塵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須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牽人,入諸魔境故也。」
今天想和大家談一談五欲當中的食慾,對食慾本幻似乎講的不多,印象當中還沒有專門寫文章談食慾的內容。
在《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中介紹食慾到,飲食即世間肴膳眾味也,謂人必假飲食資身活命,故至貪求樂著無厭,是為飲食慾。《天台四教儀集注》中介紹到,味欲,謂種種飲食肴膳等美味,能令眾生樂著無厭,故名味欲。
對於美味飲食,很多人都喜歡。好吃的食物,如果燒的色香味俱全,那就會引發人的口欲,想多吃一些。特別是現在的一些人,更喜歡偏於重口味的食物,對於清淡的飲食不太愛吃,甚至吃不下去。
十多年前,我在天台山佛學院讀書的時候,當時張振霄老居士也在那邊教書。平常聽我講法看文章的,就知道張老居士臨終預知時至坐著走的。我和張老居士在一起時,有一天他對我說到,以後盡量多吃一些燕麥,是那種沒有加糖的原味燕麥。我說這個燕麥有點吃不下去,因為沒有加糖,太淡而無味了。老人家特別對我說了一句,對食物你應該吃健康,而不是吃美味。
但我那個時候,並沒有接受他的話,過個幾年,他就預知時至走了。後面等到我身體變差,考慮到身體濕氣重,才開始控制飲食,不再吃甜的食物。早餐吃有高粱玉米燕麥藜麥等煮成的粥,不放一點點糖。剛開始吃的時候也覺得淡而無味,但一想到這是健康的飲食,對身體好的食物,慢慢也就接受了。這幾年吃下來反倒覺得挺習慣這種吃法,在吃的時候有一種踏實感。
在我出家前,我的父母還有我都很愛吃年糕。每逢過年的時候,我們會做上好多年糕,然後三頓都吃。出家了之後,在寺院就吃不到青菜炒年糕了,那時我還挺懷念吃年糕的日子。但是隨著身體變差,脾胃功能也虛弱,年糕就不敢吃了,吃後也會消化不良覺得難受。因此中餐晚餐多吃米飯,剛開始吃的時候也是不適應,覺得米飯太淡而無味。但是現在吃起來,覺得並沒有什麼難以下嚥。偶爾米飯吃多了想改善下口味,適當炒點面吃吃,也就覺得挺好了。
包括我現在早餐,吃的饅頭和麵包,基本上也是不加任何東西的,沒有白糖,就是麥粉和酵母製作成的。
當然開始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不適應。像我身邊的黃鑫居士,因為與我共住,所以也慢慢受到我的影響,在飲食上開始變得淡了些。我也會方便他的適應,會在粥當中加一些葡萄乾,加一下蔓越莓之類,調和一下口味。但對我本人而言,淡的口味吃起來更淳樸。而適當的加一些葡萄乾,蔓越莓也無妨,覺得挺清新的。
清朝中醫家袁開昌在《養生三要·無價之藥》中說到:「愚愛談醫,久則厭之。客言及者,告之曰:‘以寡欲為四物,以食淡為二陳,以清心省事為四君子。無價之藥,不名之醫,取諸身而已。’ 」
因此飲食清淡,對於養生特別是調理脾胃功能,那是很重要的。當然,也有的學佛人說到:「黃帝內經講,味淡上升,味重下沈。這個和楞嚴經道理,倒是有些相通。一個人口味太重了,很容易墮落到惡道,惡道的口味就是很重的。比如貓吃臭魚,狗吃大便。某些餓鬼,甚至以廁所的大便為食,這個在佛經也有記載。那天人剛好相反,天人吃的是天上的甘露,吃人間的供果,也是聞一聞味道就好了。不像人的色身這麼粗重,吃了還要排泄。」
當然這個話不一定就正確,但在近代的大德當中,就像弘一大師。從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拜訪弘一大師時,見弘一大師手裡端著一杯開水。夏丏尊皺皺眉頭說到:「沒有茶葉嗎?怎麼每天都喝這平淡的開水?」弘一大師笑一笑說到:「開水雖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師在《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中也說到:「大師一生,於惜福一事最為注意。衣食住等,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一九二四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師房內觀察師一切行為。師每日晨食僅粥一大碗,無菜。師自雲:「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已三十餘年矣。」食畢,以舌舐碗,至極淨為止。復以開水注入碗中,滌蕩其餘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輕棄殘餘之飯粒也。至午食時,飯一碗,大眾菜一碗。師食之,飯菜皆盡。先以舌舐碗,又注入開水滌蕩以漱口,與晨食無異。師自行如是,而勸人亦極嚴厲。見有客人食後,碗內剩飯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屢聞及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潑棄痰桶中者,師亦呵誡之。以上且舉飯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類此也。」
印光大師幾十年每天早晨都只喝一碗白粥,沒有菜。大師德行如此偉大,而卻又這麼注重飲食清淡,足見飲食清淡,必有助於修行。我們身為大師的後代弟子,怎能不以大師為榜樣?
在《涅槃經》云:「智者復觀,一切眾生為飲食故身心受苦。若從眾苦而得食者,我當云何於是食中而生貪著?是故於食不生貪心。」
佛在經中也指出,貪著美食,多食過飽,以及貪睡多欲的人,都更易墮於惡道!正如《佛說內身觀章句經》中說到:「佛言,行者有十一因緣,滅道制令人不墮惡道,當不識者,謂萬物,一為大會,謂人眾。二者多食,謂諸美,亦謂過飽。三者為多行,謂多業。四為多喧,謂多語。五為多睡眠。六為會聚,謂禪中。七為習行,謂多事。八為愛身。九為輕,謂非法語。十為貪謂多欲。十一為不好善處居,謂惡人中。行道者當斷是十一因緣,得道疾。」
宋朝高僧慈受懷深禪師也說到:「美食意生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飽滿,殊不知來處。人生一飯間,貪嗔痴悉具。智者善思惟,莫為餔啜誤。」
由此可見,學佛的人能夠飲食清淡,對於修行了生死來說,還是相當有幫助的。科學家和醫學家也指出,世界上最廉價最安全最健康的飲料就是白開水。少鹽少油少糖的食物,能夠讓人遠離三高,遠離很多不健康的疾病。建議我們學佛的人,盡量注意清淡飲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1/11/20 下午 08:52:39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