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讀歷史的時候,總能和「石」這個單位打交道。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1石糧食,到底有多少呢?
我們常常會見到,有人說一石糧食是多少斤。但是,這樣的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石」雖然可以作為質量單位,但是當它和糧食連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個容積單位!
比如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現在總有一些人,認為漢朝1石糧食,是120斤,而且還說的振振有詞:
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這就是典型的,忽略了當「石」和糧食連在一起的特殊性。
而且,千萬不要認為「石」這個單位在每一個朝代所表示的數量是一樣的。實際上,差異非常大。
但是在單位的換算上,歷朝歷代都是一樣。
1石=10斗=100升。
也就說,真正造成差異的,還是在這個升上面。
漢朝
漢朝的一升,是歷代裡面最少的。1漢升約等於今天的200毫升(實際上,不會正好是200,上下會有一定的波動)。
隋朝
隋朝的一升等於漢朝的三升。也就說1隋升約等於今天的600毫升。
宋朝
宋朝的一升等於漢朝的3.35升。一宋升約等於今天的670毫升。
元朝
元朝其實記載的還是比較少的,現在的人常常會根據《元史》,來推算出元朝的一斗,容量是宋朝的10/7。
現在據說還有元朝的銅斗保留下來,容量是9600毫升。如果代入上面的數據來算的話,還是基本吻合的。
也就是說,元朝的一升,約等於今天的960毫升。
明清的斗到現在都存在,也沒什麼好說的。
明清的一升,在具體上會有一些微小的差距,我就忽略不計了。約等於今天的1030毫升。
沒有提到的朝代,都默認延續上一個朝代的。比如說唐朝就是延續隋朝。
如果想要計算具體的「石」,只要將各自朝代「升」所對於的數據,乘100,就是1石的容量。
這也是現在為什麼,大家現在在網上找到的,各方數據有所差異的原因。因為即使是相同容積下的米,質量也不一定一樣。
我前兩天做的問答中, 還拿過大米的密度來算。但是這個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真的裝到一起的時候,還會存在空隙。
我也特意去看了一下人家的實踐,總結出來,差不多是0.71-0.75kg/升。
一石所對於的具體質量,我就不算出來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搗鼓一下。
「石」作為糧食的單位,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糧食在古代就是硬通貨,完全可以用來衡量,計算古人的收入、財富。
寫這篇文章,主要還是「石」這個單位出現的比較頻繁。而大家一般對「石」又比較模糊,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而有一定了解的人,對這個換算的過程,可能也並不會有過多的深入。
因此,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在以後碰到的時候「石」這個單位的時候,能做到心裡有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