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春秋時期打仗太講究 雙方先吃頓飯再上戰場釘孤支
春秋戰國被譽為歷史上最活躍的時期之一,因為在那段時間,出現了眾多流芳百世的人才,還有各種思想學術互相碰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實「春秋」和「戰國」是兩個時期,西元前476年之前為春秋,之後則為戰國。雖然當時百家爭鳴,但卻也是群雄爭霸、紛爭不斷的亂世,只是春秋時期的各國交戰卻完全不像我們現代所認知的戰爭,非但看不到血腥,反而處處體現出仁義,甚至對待下戰書的使者也特別有禮貌。
首先,春秋時期兩國交戰需要先下戰書,戰書的內容包括時間、地點等,而且用詞十分謙虛有禮,那時將「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詮釋得淋漓盡致,受到戰書的一國不但要優待敵軍使者,同時還要設宴迎接,宴會上還必須奏樂,甚至飲酒作對,而使者同樣也要對敵國宴請表示感謝。
戰爭時並不會像電影中演的那樣到處徵兵,因為那時有明確規定,平民跟奴隸雖然可以上戰場,但不允許作戰,他們在軍營主要負責後勤工作,也就是扛行李、餵馬、做飯之類,至於作戰則是交由貴族中地位最低的男子「士」。
另外戰爭必須在兩國的交界處進行,士兵在戰場上都是駕著車作戰,而且雙方戰車的數量、陣式必須對等,意即只能一對一交戰,士兵只能攻擊自己前方的戰車,不能打旁邊的敵軍,同時也不能突襲,只能等雙方都擺好架勢,才能擊鼓進軍。
在交戰的過程中,如果敵軍士兵受了傷,那麼必須停止戰鬥,讓傷員療傷,至於空出來的我方士兵只能就地觀戰,不能參與別人的戰鬥;戰爭分出勝負之後,一般情況下不能追擊,就算追擊,最多只能追擊50步。
春秋時期的戰爭其實更像是貴族之間的決鬥,少了血腥殺戮,多了一些信義和契約精神, 在1,000多年後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同樣延續著這樣的貴族約定,如規定交戰雙方要約定戰場,堂堂正正的對攻,不搞突襲,不攻擊非戰鬥人員。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2/5 下午 07:48:58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