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崑巖談教養
(轉貼)
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的黃崑巖雖然身體不適,
仍實現一年前對洪建全基金會的承諾,出席「談教養」,
他批評台灣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導人成為有教養的人,
整個社會更未痛定思痛。
黃崑巖是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昨天參加洪敏隆先生人文紀念講座演說「談教養」,滿場座無虛席。
黃崑巖說,
教養是
「在到人間一遊期間,經營有尊嚴生活的品味與能力」,
孔子和蘇格拉底時代,總有群學生跟隨在他們身後,現在僅醫學院還保持類似教學形式。
因此他回診或查病房時,總鼓勵學生勇於發問、勇於挑戰。
黃崑巖說,大學生和中學生最大的不同在於,
懷疑而問「WHY(為什麼)」之後,
還要懂得問「WAY NOT(為何不)」,
並靠「外力」加強聯繫腦內掌管思考的額葉和新皮質,
「外力」就是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眼光、正義感、道德勇氣和人類愛,
以及辨別是非、批判、實踐力行的能力,
在發展價值觀、賦予智慧。
但台灣目前的教育卻是「訓練」,
將學生訓練成醫師、律師等,
發展達成某種任務的技能。
黃崑巖說,台灣根本沒有真正教導人成為有教養的人的教育,
從台北轉往台中,延誤就診導致死亡的邱小妹是如此;
八掌溪事件因延誤通報,直昇機未及時救援以致四人死亡,
當時雖有高官(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游錫堃)下台,
並說要「痛定思痛」,
實際上卻是「You never learn」(從來沒學到教訓),
日後的SARS疫情中就可看出。
黃崑巖說,人的壽命約八十年,學校教育頂多廿年,
關鍵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社會的核心是生命觀和價值觀,
對自己保持反省的態度。
台灣的課程有「公民與道德」,
談的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日本卻是「修身」,
兩者不同就在此。
黃崑巖最後語重心長說,
學校教育關鍵在最後「帶著什麼離開」,
如果是帶著知識離開,
知識的半衰期只有兩年半,
兩年半後又變成腦袋空空。
唯有帶著「方法論」(學習的技能),
才能長久並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唯有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
社會才能提升。
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的黃崑巖雖然身體不適,
仍實現一年前對洪建全基金會的承諾,出席「談教養」,
他批評台灣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導人成為有教養的人,
整個社會更未痛定思痛。
黃崑巖是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昨天參加洪敏隆先生人文紀念講座演說「談教養」,滿場座無虛席。
黃崑巖說,
教養是
「在到人間一遊期間,經營有尊嚴生活的品味與能力」,
孔子和蘇格拉底時代,總有群學生跟隨在他們身後,現在僅醫學院還保持類似教學形式。
因此他回診或查病房時,總鼓勵學生勇於發問、勇於挑戰。
黃崑巖說,大學生和中學生最大的不同在於,
懷疑而問「WHY(為什麼)」之後,
還要懂得問「WAY NOT(為何不)」,
並靠「外力」加強聯繫腦內掌管思考的額葉和新皮質,
「外力」就是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眼光、正義感、道德勇氣和人類愛,
以及辨別是非、批判、實踐力行的能力,
在發展價值觀、賦予智慧。
但台灣目前的教育卻是「訓練」,
將學生訓練成醫師、律師等,
發展達成某種任務的技能。
黃崑巖說,台灣根本沒有真正教導人成為有教養的人的教育,
從台北轉往台中,延誤就診導致死亡的邱小妹是如此;
八掌溪事件因延誤通報,直昇機未及時救援以致四人死亡,
當時雖有高官(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游錫堃)下台,
並說要「痛定思痛」,
實際上卻是「You never learn」(從來沒學到教訓),
日後的SARS疫情中就可看出。
黃崑巖說,人的壽命約八十年,學校教育頂多廿年,
關鍵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社會的核心是生命觀和價值觀,
對自己保持反省的態度。
台灣的課程有「公民與道德」,
談的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日本卻是「修身」,
兩者不同就在此。
黃崑巖最後語重心長說,
學校教育關鍵在最後「帶著什麼離開」,
如果是帶著知識離開,
知識的半衰期只有兩年半,
兩年半後又變成腦袋空空。
唯有帶著「方法論」(學習的技能),
才能長久並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唯有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
社會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