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頭條揭密》清朝亡於洋人船堅砲利?歷史教科書騙你百餘年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自清朝被孫中山等人領導的同盟會推翻以來,中國的歷史教科書與政治社會學科無不將清朝的覆滅歸咎於帝國主義挾船堅砲利侵略中國,但近年來許多歷史學界的研究指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落敗後,滿清朝廷雖未覺醒,但從平定太平天國的經驗中才真正認識到洋槍洋砲的厲害,開始大量引進西方的先進槍砲與其製造技術。此後清軍仍數次敗於外軍,並非武器不如人,而是統治者昏庸與軍隊體制僵化所致,這也是孫文等人認為必須進行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主因。
許多以清朝歷史為題材的著作與戲劇中,清朝軍隊拿著大刀向洋人軍隊衝鋒而當場殞命,或使用落後火槍大砲迎戰入侵洋人以致大敗。這樣的故事場景早已為華人所熟悉,普遍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極為優秀,清軍作戰並非怯弱,戰敗乃因武器落後。因此強國必先強軍,只要武器精良,中華天朝必然可以威震寰宇。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但是,近20多年來,這種觀點持懷疑態度的歷史學者愈來愈多。近幾年有大陸的軍事歷史研究人員在國外研究時發現,美國著名的春田兵工廠的博物館裡,有一挺諾頓菲爾特速射機關槍,上面寫著:「英吉利,諾頓菲爾特,敬贈李中堂」。旁邊的說明指此槍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天津時繳獲,這場戰役中共繳獲清軍上百把這種速射機槍。「清軍居然有機槍?」這名學者對此大為驚訝,當時守天津的不是拿大刀長矛與符咒的義和團嗎?這些速射機槍是哪來的?這名學者經過研究後發現,關於晚晴清軍真相,歷史教科書所記述的一切,有大量的內容與史實不符。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大陸華東師大的歷史學教授茅海建指出,一直到清朝末年,清軍的武器沒有太大的進展,仍繼續仿造明朝時期引進的佛郎機、鳥銃、紅夷炮等西方火器。到鴉片戰爭時與英軍使用經過改良的槍砲火器,其間已有200多年的發展差距。其中槍砲火器原理變化不大,但在煉鐵、鑄造、鍛造與加工技術已有極大落差,機動裝置與瞄準器具、砲彈製造更是完全不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但是,即便經2次鴉片戰爭落敗,清廷尚未認識到國家的落後,仍做著泱泱大國的天朝美夢。1861年雖然開啟了洋務運動,但仍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真正認識到武器落後的危機,是在太平天國之亂才發現的。1862年太平軍以購自洋人的洋砲轟擊固守金陵(南京)的湘軍,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事後曾記述,太平軍火器精利高於守軍「百倍之多」,洋槍隊亦有2萬餘人。創辦湘軍之初就採購西洋兵器的曾國藩為此加速擴充西洋兵器的進口與製造,但是因為政治原因,在朝廷中並不敢誇讚洋人武器先進。到了曾國藩門生李鴻章時期,他因為多次出洋認識到與外國的差距,更加積極在他創辦的淮軍當中裝備先進的洋兵器,讓淮軍士兵使用洋兵器比例高達8成。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曾國藩湘軍不只使用新式洋槍洋砲,還在兩軍對陣時使用洋人的戰壕戰術,這與老八旗軍擅長的騎馬衝鋒是完全不同的戰法,但是在槍砲作戰時卻非常有效。後來更雇用了美國人華爾、英國人戈登等人參與軍隊訓練、統御與作戰,召募中外志願者組成洋槍隊。曾國藩還募集大量資金,購買當時最先進可發射米尼彈的前裝線膛步槍與12磅野戰滑膛炮,這些武器已相當於美國南北戰爭中北軍的標準裝備,洋槍隊組成後屢獲大捷,被清廷封為「常勝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鬥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切身體認到武器優勢的作用,更積極購入西方新式武器。例如史賓塞彈倉步槍、加特林機關槍剛出台時,因為價格過高,美國北軍未大量裝備,倒是當時準備對新疆用兵的左宗棠大量採購這2款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陸戰武器,同時也在洋務運動後建立的兵工廠中進行仿造,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時,清軍已經大體完成了陸軍裝備的現代化。至於海軍,當時清廷也擁有了亞洲最先進的2艘7000噸級的戰艦,定遠號和鎮遠號,號稱亞洲第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雖然武器精良,但它並非勝敗的決定性因素,運用武器的人和支持作戰的制度是更重要的關鍵。從清中葉以後,為特定軍事任務籌辦軍隊已成為常態,一旦軍隊受到重創,領軍官員即在朝廷中失勢,因此軍隊從上至下怕死避戰成為常態。加上組織軍隊的官需自籌軍費,太平天國平定之後,朝廷懼領兵官員擁兵自重,即要求軍隊復員,無法建立常態的專業國防體制。諸多因素導致清軍孱弱,遇上常年在外攻城掠地打殖民戰爭的外軍,當然就一敗塗地。八國聯軍侵華時,保衛京津的清軍部隊武器精良,人數多達6萬,其中不少還受過德軍與俄軍訓練,卻敗在臨時拼湊的八國聯軍手下,這當中的原由與歷史教訓值得深思。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3/22 下午 05:00:16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