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古代為何沒有人偽造聖旨 想成功比登天還難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古代聖旨為了避免有心人造假,所以都有專屬的防偽機制。
常看古裝宮廷劇的人,應該時常可以看見太監拿著皇帝聖旨在宣讀的情境,偶爾還有人會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假傳聖旨,但這些情節在歷史上其實都是極少出現的,但為什麼古人不偽造聖旨呢?一切都是因為太難成功了。
聖旨是皇帝對臣民下達命令或公告事項的正式公文,為了防止聖旨在傳送的過程中遭到置換,因此開發了一套防偽機制,首先便是聖旨的材質,通常都會使用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而上面的圖騰多為祥雲瑞鶴,樣式十分富麗堂皇。
其次,頒布給不同階級的官員時,聖旨的顏色也有所不同,通常都是官階越高顏色就會越豐富,根據明清的規定,五品以上官員的聖旨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則為單一的純白綾;另外,軸柄的材質也依階級有著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五品為黑牛角軸。
再者,聖旨的兩旁都會印有在飛舞的銀色巨龍做為防偽標誌,就連開頭第一個字也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必須寫在右上角第一朵祥雲上;而明清兩代皆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聖旨開頭,因此開始有了「繡字暗記」這個防偽機制,「奉」字除了要符合第一朵祥雲的位置以外,還必須用精巧的繡工來繡上,因此一般人是很難可以偽造聖旨的。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5/8 下午 05:07:14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