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三國人物為何多為單名?專家點出關鍵原因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古人取名喜歡單名,到了三國時期更加盛行,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傳承。
現在人取名多為雙名,不過周秦兩漢時期,百姓多是取單名,在讀歷史時會發現,無論春秋還是三國,人物基本上都是單名,例如孔丘、張飛、劉備等,除了受文化傳承的影響,也與新朝王莽頒布的詔書有關,而且古人取名的方式也很特別,經常依生活情況命名,因此才會出現晉成公「姓姬名黑臀」等有趣的名字。
古人取名時主要以現實情況做依據,例如魯桓公曾問大夫申繻,取名應按照什麼禮節,對方則提出5種方式,「名有五種,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指以出生時的情況來命名是信,用祥瑞字眼命名是義,以相似的字眼命名是像,假借某事物的名稱命名為假,若借用和父親有關的字命名則是類。
以周始祖后稷為例,他姓姬名棄,主要是他從小被父母拋棄;晉文侯出生時,他的父親晉穆侯與北戎交戰打敗仗,為了不忘恥辱,因此將他取名為「仇」,3年後晉穆侯打敗北戎,二兒子正好出生,因此取名為「師」,以此紀念打勝仗;晉成公出生時,他的母親夢到神靈在嬰兒屁股留下黑印,夢醒後就將他取名為「黑臀」。
而在周秦兩漢時期,取名都喜歡取單名,到了三國時期更是盛行,《三國志》中出現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單名,例如屈原、項羽、劉邦、衛青、劉秀等,三國時還流行名字帶有玄、德,例如鄭玄、諸葛玄、韓玄,德則多用於字,例如曹操字孟德、張飛字益德。
不過當時為何喜歡用單名,主要因文化傳承,延續前朝命名的方法,再來是受王莽影響,王莽篡漢建立新朝 ,進行許多改革,由於他非常崇拜周朝,因此下令「令中國不得有二名」,表示正統華夏人必須取單字名,否則就是蠻夷,使單名因此盛行。
不過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魏斌曾提到,其實早在王莽發布「去二名」前,地方官吏層的人名已經以單名為主,而且新朝時間短,影響並不深遠,因此東漢取名出現分層現象,官吏和知識階層遵循單名習慣,但一般百姓依舊是單名、雙名並用,而單名化趨勢可歸結為西漢昭宣後儒學理念的滲透,因為儒家有「二名非禮」的觀念,再加上相關避諱問題,儒學影響儒生與官吏階層,單名才會流行,也體現出一種身份,而王莽提出的「去二名」只是順應社會風氣。不過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魏斌曾提到,其實早在王莽發布「去二名」前,地方官吏層的人名已經以單名為主,而且新朝時間短,影響並不深遠,因此東漢取名出現分層現象,官吏和知識階層遵循單名習慣,但一般百姓依舊是單名、雙名並用,而單名化趨勢可歸結為西漢昭宣後儒學理念的滲透,因為儒家有「二名非禮」的觀念,再加上相關避諱問題,儒學影響儒生與官吏階層,單名才會流行,也體現出一種身份,而王莽提出的「去二名」只是順應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