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乾隆賞賜兩武將,一個要官,一個要女人,二者有著不同的結局
自秦始皇自稱「始皇帝」,一直到1912年溥儀退位為止,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共出現過400多位皇帝。
而仔細觀察這些皇帝在面對大臣時的態度就會發現,其中絕大部分皇帝都共通一個原則:我可以給,你不能要。甚至哪怕我問你要什麼賞賜,你也必須要讓我滿意才行,要不然以後一定抽空找機會弄死你。
後人很難理解,為啥皇帝心思總是這麼複雜,其實原因就在於皇帝們對權力愛得深沉。
當大臣們眼含熱淚,無比委屈之時,皇帝根本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動搖。
以乾隆皇帝為例,雖然主動提出要賞賜兩名武將,但他們提出官位和女人的不同請求以後,最終的下場卻也完全不同。其中一個被誅殺,另一個則被貶謫後再次啟用。
在了解故事具體經過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乾隆皇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甚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乾隆的一生足以讓所有國家的帝王、君主們羨慕。
其一,執政專權時間長達64年,前60年以皇上的身份享受天下,後4年則以太上皇的身份享受朝堂。這一時期,根本沒有任何人能夠對他產生威脅。
其二,乾隆皇帝登基的時間節點也太好了。別說他自己是在25歲的時候獲取最高權力,就他治理天下的過程也十分順利。
前者以他父親為例,硬生生從九子奪嫡中殺出重圍,才終於坐穩了皇位。後者則是在他繼位以後,順治、康熙、雍正三位先帝,已經為大清王朝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乾隆根本不用費什麼心思去管理。
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乾隆的一生都活得比較自在隨意,他的人生軌跡,也完全是隨著自己不同年齡段的心境改變而改變。
像年輕的時候,乾隆皇帝就奮發圖強,立志要讓清朝更加強大。到了中年以後,那就要開始享受自己的成果(連同先輩的成果一同享受)。直至晚年,雄心壯志消失不見,唯有對權力的把控依然是他心中的執念。
史學家們對乾隆的評價褒貶不一,不過最值得肯定的是,他絕對算得上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創造性。
而這一執政方針,不僅影響到國內發展,甚至還影響到清朝的國際交流。為什麼乾隆能夠提出閉關鎖國的法令?難道他不知道外國的洋玩意兒的確比清朝更好?他知道,只是他不願意接受。
除此以外,到了執政後期,六下江南的巨大開銷,他也同樣知道。可誰讓他有足夠的本錢,又沒有相應的負擔。
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的努力,清朝國富民強、國庫充盈,可乾隆真就僅憑一己之力,將整個國家的財產都給揮霍一空。如果不是他的話,也不至於清朝的整體發展,從康乾盛世迅速轉變為道咸衰世。
從這裡便可以看出來,乾隆皇帝剛愎自用的特點,遠超清朝其他皇帝。
也正因如此,當他選擇對兩名武將進行賞賜的時候,就很「嚴謹」地遵循了「我可以給,但你要想好了再說」的皇帝特點。
而這兩名武將便分別是海蘭察以及烏爾登,他們的不同選擇,也註定了他們會有不同的結局。
金川之戰
事情還要從彼時的金川之戰開始說起,乾隆執政第十一個年頭(即公元1747年),金川地區發生嚴重叛亂。
原本乾隆皇帝想讓海蘭察前往平叛,結果當時海蘭察在家養病,根本沒有辦法遠征金川。無奈之下,乾隆只好令溫福為主將,烏爾登為副將,兩人共同率領精兵前往平叛。
可讓乾隆沒有想到的是,金川地區的叛軍不僅來勢兇猛,甚至就連當地老百姓都對他們十分支持。
在地利人和都不具備任何優勢的情況下,清軍被「請君入甕」,損失慘重,就連主將溫福都在戰鬥中被敵人奪去了性命。烏爾登寡不敵眾,也只好暫時退出金川地區,向乾隆皇帝請求支援。
得知消息以後,乾隆皇帝的憤怒可想而知。堂堂「天朝上軍」(出自乾隆皇帝自稱清朝為天朝上國),竟然連流民叛逆都打不過,這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於是乾隆立即安排此時已經痊癒的海蘭察率兵支援,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將叛逆全部消滅,並且打出清軍應有的風采。讓天下眾人都知道,朝廷的實際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而海蘭察也不負乾隆皇帝的期望,抵達金川外圍以後,海蘭察穩紮穩打,從外向內,一步一步的蠶食金川抵抗軍力,讓叛軍通曉地形的優勢消失於無形之中。
最終,在絕對優勢兵力作戰的情況下,海蘭察與烏爾登兩人共同取得對金川叛逆的勝利,也成功安撫金川地區的民眾。儘管此次戰役耗費五年之久,但結果卻讓乾隆皇帝十分高興。
為了體現皇室的恩寵,乾隆皇帝特意安排宴席,為兩位將軍接風洗塵。
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在宴會之上表示,兩人想要什麼賞賜都可以和自己說。只要皇帝能夠滿足的,那就一定會讓他們感到滿意。豪宅美女、升職加薪等等,千萬不要客氣。
只是皇帝可以這樣說,但臣子決不能這樣聽。
要知道古代很多皇帝的賞賜,往往都會伴隨著試探。要得少了,皇帝會認為臣子城府太深、目的不純,那以後再用該臣子的時候,就會暗中防範。可要的多了,皇帝又會認為臣子貪得無厭、德不配位。
就像韓信當初幫劉邦打天下的時候,項羽還沒死,韓信就找劉邦要異姓王的賞賜,這不就是給劉邦上眼藥嗎?
應對
對於乾隆皇帝的試探,宴會中的大臣們都心知肚明。而在他們看來,出生平民的海蘭察,一定會選擇升職加薪;出生貴族的烏爾登,則知道自己應該「適可而止」。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當時海蘭察對乾隆皇帝說到:「我沒有什麼太大的願望,只要皇上能夠賞賜我幾個美女,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對於海蘭察的回答,不僅乾隆十分高興,在場眾多大臣也哄堂大笑。雖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身為國家大將軍,在大庭廣眾之下就這樣說出來,實在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不過食色性也,似乎也沒什麼不妥。就這樣,海蘭察成功收穫幾個美女回家開枝散葉,而烏爾登則等著乾隆皇帝對他的其他賞賜。
原來當時聽聞海蘭察的回答以後,烏爾登卻表示自己希望能夠幫助乾隆鎮守四方,保護國家安定。話雖然說得漂亮,但實際含義可就沒那麼動聽了。
在場所有人都能看出來,烏爾登所求,不僅是加官進爵,還想著能夠掌握更多的兵權。無論是否是真心想要保家衛國才提出這個要求,都已經觸犯了帝王的大忌。
更重要的是,烏爾登出生貴族世家,他提出的這個要求,和出生平民海蘭察還有很大的不同。海蘭察想要軍權,乾隆多半會給,為什麼?
一方面是海蘭察的確有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海蘭察孤家寡人,乾隆收拾起來也比較簡單。可烏爾登軍權提升,其家族勢力也會因此水漲船高。到時候乾隆不僅要防範他,還要防範他的家族。
於是烏爾登悲劇了,儘管乾隆皇帝當時沒有反駁或指責烏爾登,但後續等到海蘭察和烏爾登兩人再次出征並失利以後,海蘭察僅僅只是被革除官職,烏爾登則是被直接殺頭謝罪。
分明是同樣的錯誤,結果卻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完全是當初兩名武將給乾隆皇帝留下了不同地印象以後,導致的不同結果。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立功的時候,皇帝不好駁斥功臣們的面子。但要是「不知好歹」的話,那皇帝的小本本上,絕對會將功勞徹底抵消掉。
在乾隆眼中,無論立了多大的功勞,都是臣子們的份內之事。自己給予賞賜,純粹是格外開恩。
也正因如此,哪怕是真正到了處死烏爾登的時候,乾隆也絕沒有任何心慈手軟的想法。
結語
事實上,這就和現如今的上班族一樣,員工業績做得好,老闆都會給予獎勵。可員工如果貿然請求更多的獎勵,老闆就要考慮的更多。
只不過現代社會之中,老闆們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員工們也不會那麼弱勢,所以情況有所好轉。
可封建時期,敢向皇帝主動索取賞賜的前提,那就是讓皇帝放心才行。
就如同秦始皇時期的大將王翦,出征以前連續向秦始皇索要無數田地資產,就是為了讓秦始皇放心。
這樣的套路老祖宗們玩了幾千年,原本應該人人都瞭然於胸才對。可真到了自己去選擇的時候,總有人經受不住誘惑。
不得不說,權力這東西雖然不錯,但也的確要明白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重要性才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9/16 上午 09:18:18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