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曾國藩是如何防止自己家出現紈絝子弟的官二代的?
曾國藩作為晚清政壇最具政治能量,影響時局最重大的一代名臣,在他位高權重之時,從未搞過封妻蔭子,結黨營私,雖然貴為封建大夫尊位,他卻越來越謙謹,懷著滿腔熱忱,對朝廷貢獻了畢生氣血。在他人生諸多閃亮的片段中,管教自家人,培養正確的家族人才觀念,至今還讓人為之感嘆噓唏,欽佩不已。
首先在家庭日常生活上,必以節儉為要。曾國藩的小女兒曾經回憶說:「先公在軍時,先母居鄉,手中竟無零錢可用。拮据情形,為他人所不諒,以為督撫大帥之家不應窘乏若此。其時鄉間有言,修善堂殺一豬之油,止能供三日之用;黃金堂殺一雞之油,亦須作三日之用……」以此可見曾國藩鄉間的家何其清苦。
如果說鄉下物質匱乏制約,不能體現許多,那麼曾國藩夫人帶著孩子們跟來到城裡依舊清苦,曾大可說明曾國藩如何簡樸至極。據記載,他的夫人每月只有四千銅錢,折合銀子也就是二兩,兒媳一兩。這點錢對於一位總督夫人來說實在太少了。在子女方面,他甚至要求不許穿著華麗,又一次看見女兒曾紀芬穿著一條彩色綢褲,曾國藩命令她立即換掉,所謂「文正見而斥以為侈」。對於一個愛美之心的女孩來說,穿件漂亮衣服都不被允許似乎太不近人情,然而縱觀曾國藩終生家教作風,則可看出,事無巨細,家風無論男女老少,必須全都遵守。
還有一次,曾國藩的夫人在安慶花錢買了一名女僕,曾國藩知道後,大光其火,沒辦法最後被轉以別人。除此之外,曾國藩給家裡的婦人和女兒制訂了一個雷打不動的「日程表」,按照曾國藩的想法就是「吾家男子於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婦女於衣食粗細四字缺一不可」,他的日程表是這樣的:
早飯後,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食事。
巳午刻,紡花或績麻,衣事。
中飯後,做針刺繡之類,細工。
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縫衣,粗工。
曾國藩對這件事非常重視,並且還要定期進行檢查
很難想到,一個曾經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在總督位置上更是案牘勞形的他,還能這般管理家庭碎事,真是歷史上再難找到第二個這樣的齊家人物,這樣的家風,不淳樸端正想必也難。
曾國藩在子弟兒男的培養過程中,除了加強人文教育之外,更多的看重的是品行、品質,他從自身經驗總結,大富之家並非是一個人良好的成長環境,他曾在家信中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與此同時,他甚至決絕地說:「蓄積銀錢為兒子衣食之需,蓋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日後淫佚惡,必且大玷家聲」。曾國藩從不給後代子女留下銀錢,更多出於對富家子弟好逸惡勞,揮霍無度的深度感觸而得出的結論,終其一生,他以高標準、嚴要求,打造了鮮明個性的曾氏風格的家風,對歷史留下了一筆尤為寶貴的精神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的齊家功夫得到了深厚的回報,長子曾紀澤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紀鴻則是一位數學人才,他喜愛自然科學,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數,曾著有《對數詳解》、《圓率考真圖解》等書,還計算出一百位的圓周率。兩個兒子的成材和曾國藩提倡子女學習科學知識,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大有關係。
曾國藩難得的是,不光他的兒子成才了,他的後代子孫曾寶蓀、曾約農都成為了大教育家和大學者。曾國藩不通過手中的權利封妻蔭子,這在封建高官中極為少見,通過他的浩然正氣的家風,真正地給子孫們謀了福,是實實在在的「蔭子千載」。
在齊家之後,他去世的前三年還在不斷省察自己:「念平生所作事,錯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學問一無可取,後世將譏議交加,愧悔無極。」更為讓人嘆為觀止的是,直到逝世的前四天,他依舊在日記里「修身」:「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惶悚慚赧!讀來這樣的文字,真是讓人大汗淋漓,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