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29日中午12點15分,駐越南美軍透過電台廣播:「目前西貢氣溫華氏112度,攝氏44度並持續升高…」緊接著,電台播出平克勞斯貝的歌聲『I’m dreaming of the white Christmas..』然後,不斷重複這八個小節…
啊!!!『頻風行動』緊急疏散信號!!!
美國第七艦隊的第76特遣艦隊,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上的直昇機立即動員,一架又一架的快速升起,飛往西貢美國駐南越大使館。一輛又一輛的巴士,穿梭於西貢混亂的街頭,前往指定點,載滿美國僑民,在超級響尾蛇戰鬥直升機的掩護下,駛往美國大使館和武官辦公室營區(DAO)。
大使館外聚集了數萬越南平民試圖攀越圍牆,希望取得難民身份。大使館內的焚化爐,熊熊烈火正燒著大批來不及撕毀的文件和價值超過五百萬美元的貨幣。屋頂上的直昇機,在炎熱潮溼的天氣下,與情景極不和諧的《White Christmas》樂聲中,載著難民匆匆起飛。
1975年1月6日北越獲得福隆戰爭勝利,持續二十年的南、北越戰爭,揭開越南共和國(南越)淪亡的序幕。
3月17日,南越總統阮文紹宣布放棄中央高地。土崩瓦解的軍心,無秩序地撤退,各大城市相繼失守。3月25日北越部隊攻克南越第三大城順化,3月31日拿下數百萬名難民和逃兵湧入而陷入恐慌的第二大城峴港。
4月7日美國總統福特要求國會緊急軍事援助,遭到否決,4月23日福特宣布停止戰鬥、結束越戰,疏散美國僑民及越南難民與孤兒。4月最後數天,南越首都西貢一片騷亂,到處是砸店、搶劫。
4月29日黎明,西貢新山一機場遭北越飛彈攻擊,一架C-130運輸機遭擊中,跑道受損無法起飛,許多難民亟待撤離,而北越地面部隊正由郊區向西貢推進。
駐越大使馬丁親自前往機場觀察,認為無法再由運輸機疏散,於10:00向白宮報告,建議執行疏散計畫四號備案『頻風行動』(Option 4:Operation Frequent Wind),以直昇機從美國大使館以及武官辦公室,緊急撤離美國軍民和越南難民。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美軍在「頻風行動」中部署在南越外海的船艦分布圖。
4月29日下午,大批難民湧入大使館,超過原先預估的疏散人數,救援直昇機的架次不斷增加。30日凌晨03:27,美國總統福特下令,撤離行動必須於添加的19架次後結束。04:30,已超過19架次,但仍有眾多難民等待救援。福特總統再度下令,只准載送使館內的美國人。
30日07:53,最後一架直昇機起飛,大使館內還有400餘名其他國家駐越人員,美軍將他們留給命運決定。
大使館的牆外,難計其數無助又絕望的難民,渴望登機…
大批南越空軍直升機飛往美國海軍艦隊上空要求降落,甲板迅速被擠滿,必須將部分直升機推下海,才能容納更多直升機降落…
4月30日11:53,北越坦克進入西貢總統府廣場,南越政權覆滅,越南戰爭結束,是北越的國慶,也是南越的黑色四月。
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直昇機疏散行動,至4月30日上午行動結束,撤離美國外交官員、使館工作人員和家屬、美僑、海軍陸戰隊員、外國人,和人道救助越南難民,總計飛行682架次,將1,373位美國人和5,595位越南及第三國人民,載往海上的航空母艦和運輸艦上。
美國所有駐外使館都會依據當地政情擬訂疏散計畫,美國駐西貢大使館鑒於西貢情勢惡劣,疏散計畫中有四個備案。「頻風行動」(Operation Frequent Wind)是第四備案(Option 4),也是最後、最緊急的疏散計畫,使用直昇機,從大使館疏散僑民。
為順利撤僑,大使館製作一份簡稱《SAFE》(Standard Instruction and Advice to Civilians in an Emergency)的緊急疏散手冊,分發當地僑民。這份15頁的疏散說明手冊中有西貢地圖,標出各集合點位置,附註說明有直升機接送的集合區,並有一折疊插頁寫著:
『請攜帶兩件更換的衣物、一件雨衣、一套縫紉包、一把雨傘、一具開罐器、驅蚊藥、結婚證書、一份簽署之授權書和你的遺囑…很抱歉,你必須將汽車留下…』…『..並請記住以下疏散信號,切勿洩露給其他人員。當撤離命令下達後,美軍廣播電台將放送一段訊息,內容如下:西貢的氣溫是華氏112度(攝氏44度)且仍在上升中。緊接將會播出歌曲《白色聖誕》(The temperature in Saigon is 112 and rising, followed by the song “I’m dreaming of a White Christmas)…』
一位心急如焚,亟欲隨美僑一起撤離的日本派駐西貢記者收到手冊,但不知道這首「白色聖誕」,非常擔心自己屆時聽不出旋律而錯過撤離,於是到處找人唱給他聽…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西貢站分析師Frank Snepp回憶,疏散當日炎熱而潮溼,電台反覆播放「白色聖誕」歌聲,直升機降落在大使館的情景,形容那是「一個卡夫卡式極為荒誕詭異的一刻」(a bizarre Kafkaesque time)。
註: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是奧地利德語小說家,猶太裔美國人。文筆明淨而詭異,常採用寓言體。他特殊寫作風格使『Kafkaesque』(Kafka-esque)成為形容詭異的代名詞,形容現實生活中不可思議的複雜、光怪陸離、不合邏輯的事物或情況。
~~~
美國自越南的撤軍,基本上是亟於與中共改善關係,做建交的準備。1975年12月1日,越戰結束後的7 個月,福特總統訪中,1979年1月1日美中建交…
所以…
有人說戰爭是殘酷的、政治是齷齪的,台灣這一代,很幸運地沒有經歷流血戰爭,但還是有人為了政治利益,使用語言、文字,激起矛盾、對立、仇恨,殘酷的傷害人的心靈…
很不可取,你說是嗎?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4/3/20 下午 07:55:25編輯過]